分享

刀郎在90后音乐人心目中感觉怎样?父女对话颠覆认知!

 风吟楼 2023-09-12

文:霁月浮天潇湘客

刀郎在90后音乐人心目中感觉怎样?父女对话颠覆认知!

对话背景

本人一直非常认可刀郎,曾在头条写下几篇评点刀郎音乐的文章。

直到和学音乐的女儿做了一次关于刀郎的对话,她的观点颠覆了我的认知。

刀郎在90后音乐人心目中感觉怎样?父女对话颠覆认知!

女儿简介

女儿99年出生,音乐学院科班毕业,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两年。

可是,对我近两月痴迷刀郎音乐却无动于衷,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终于有一天,我憋不住了。

来吧!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刀郎的音乐。

女儿从未听过刀郎新专辑,也不关心,为了补足功课,对话前我特意播放了刀郎的《序曲》、《翩翩》、《花妖》。

女儿耐着性子听完,开始进入正题。

刀郎在90后音乐人心目中感觉怎样?父女对话颠覆认知!

对话内容

1、大家都在讨论刀郎,作为学音乐的你为什么选择无视,是否喜欢刀郎?

女儿答:认可一个人或者某种音乐有一个过程,我认为客观存在大众音乐和私人音乐,大众音乐存在即是合理,但是我不会因为人人都喜爱而盲目跟风,我认为音乐是很私人和个性化的东西。

我的成长历程与刀郎音乐没有任何交集,也没产生过任何情感共鸣,我不会因为网络上大肆宣传而改变我的喜好。

2、那你认为我为什么喜欢刀郎?或者说有一定年龄阅历的人喜欢听刀郎音乐?

女儿答:你们这一代人本来就出身在音乐资源匮乏的年代,电视或者磁带推送什么,你们就听什么唱什么。而且,当时的音乐非常单一,只要流行,只要旋律好听,只要歌词好记就自觉跟风。

而我们这一代,音乐形式更加细分多样,古今中外的音乐资源都能找到,音乐审美既开放又融合。在听歌剧,交响乐的同时并不影响听摇滚、民乐和流行。

简单说一下,90后或者00后如果十个好友在一起,特别是学音乐的,肯定有不同的喜好。

如果都喜欢一个人一首歌一个专辑,这反而有点不正常,音乐的包容和个性化得不到体现。

因为一个人一首歌一个专辑,而否定或者忽略其他音乐人的努力和成就,这不公平,这是对音乐环境的人为设限和封闭保守。

单纯因为这一点,虽然我不反对有人喜欢刀郎音乐,但是我不会关注刀郎音乐,因为这是每个人的自由。

我反对通过音乐进行道德绑架或者说人身攻击,我有权利选择听或者不听。

3、刀郎一直在民族音乐,民间曲调中挖掘整理,从古代典籍和民间俗语中丰富歌词表达,同时在编曲和配乐中兼顾山歌与流行,这一点不值得肯定吗?他的歌曲之所以流行是数十年默默无闻对音乐的坚守和付出,音乐从业者不能得到一丝借鉴和共鸣吗?

女儿答:音乐人首先是一种职业,或者说是一项技能。

音乐环境和音乐素养的提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单纯靠音乐人单方面的努力效果并不会太明显,需要政府和民间的力量。

我在欧洲呆过,很多教堂都有音乐唱诗班,音乐学院每周都有面向大众免费的专业音乐会。

我接触过那些车间的工人,冰淇淋售货员,卖菜的商贩,一到周末就脱下工装穿上正装到音乐厅现场感受音乐,而且是古典纯正的交响乐和歌剧

音乐并不是奢侈品,从事音乐也并没有那么高大上。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音乐每个人都可以参与。

国家也在抢救挖掘保护戏曲和民间音乐,但是传播效率和宣传途径有局限。

我们接受的音乐教育,功利的成分较多。花费太多,很多人学不起,也埋没了一些人才,音乐需要天赋更需要早期教育,一旦错过就没有补救机会。国乐和民乐错过儿时的熏陶,长大后就很难有兴趣。

同时,演出市场商业因素太多,让大多数听众无法走进剧场,走进现场去真实感受音乐,只能从网络中获取免费资源,这样的音乐审美当然无法提高,民族音乐和戏曲在我们这一代仍然得不到流行,这不是单一的某个音乐人就能改变的事实。

刀郎作为音乐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做了很大的创新,我们学音乐的也能感同身受。只是有些话,不方便说。

因为从小所接受的乐理知识和教学体系主要来自西方,对于音乐的文学性似乎也没那么看重,感觉承载的东西过多会失去音乐的本真之美。

纯粹的鼓点有他的节奏之美,纯粹的器乐有他的共鸣之美。而一般人没有歌词,就无法欣赏音乐,这有待改进。

我承认刀郎的歌词有很多的人文情怀、古典意境和现实诉求,但是歌词晦涩难懂,如果没有人解读,有几人能看懂?有几人会耐心去琢磨?

如果一首流行音乐作品非要专业人士去解读才能明白,那么会耗散很多精力,我可以选择我个人能解读的音乐类型,我总不能做一些我不擅长的事吧。这也就是我不去刻意触碰刀郎音乐的缘故。

同时,普通大众或者是音乐人的文字功底并没有那么深厚,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诗词古典只能欣赏还无法把玩,我们这一代更直接没有那么委婉,或者说更理性、更现实与父辈一代的生活观念不一样,你总不能说我们是倒退和悲哀吧。

4、那是不是你们90后、00后这个阶段基本不会唱刀郎的歌?是什么原因?

女儿答:我听了你选的三首曲子,编曲制作无懈可击。但是让我唱,只能说:我服了。

这种演唱方式属于刀郎,我身边没有人会去刻意唱刀郎的歌,当然是有原因的。

刀郎的嗓子天生高亢自带沧桑感。但是普通大众受制于自身条件,很少能唱出韵味更不要说超越。

我甚至看到很多刀郎抖音歌曲都是以搞笑,讽刺、变声或者只是对口型方式出现,我怀疑这些人是否为刀郎的粉丝?

如果一个歌手的歌是以这种方式获得流量和传播,这本身就是对歌手的不尊重。

我认为刀郎的歌词是比较严肃兼具审美情趣,不是通常意义的网络歌曲和口水歌。

其次,刀郎的歌曲似乎一开头就很炸裂很惊艳,而我们习惯循序渐进、娓娓道来以及情感酝酿,感觉首句就是高音就是高潮,后面更是高音频出高潮迭起。

如果只是单纯听完伴奏部分完全能接受,只要听到刀郎的大嗓门一吼,我的血压顿时升高,影响到我对音乐表达意境的判断。

你想,我是女生,我是小嗓,哪怕我是美声大嗓唱刀郎的《罗刹海市》,唱《2002年的第一场雪》会是什么感觉?

所以有人说刀郎的歌“土”,实际是对刀郎音乐的回避或者说无从欣赏、无法演唱。

我想说,刀郎如果没有这么传奇的经历和在娱乐圈的是非恩怨,如果没有媒体的推波助澜,应该流传度没有这么广。

为什么20年到22年刀郎先后出版了三张专辑,在当年无人知晓?刀郎的粉丝们又去了哪里?

如果靠话题度而忽略本身的音乐性,我觉得不能理解,也影响到我对刀郎音乐的评价。

我的人生才开始,我没有刀郎那样的经历和阅历,这是我不看,不听刀郎音乐的原因。

也许若干年后我会主动选择听刀郎的音乐。

刀郎的音乐子弹过于锋利让他先飞一下吧,抱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