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干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素问镜听 2023-09-12


定义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脑组织在剪切力(加速-减速暴力)作用下,神经轴索(尤其是皮层、胼胝体和脑干等部位的白质传导束)发生变形所造成的损伤,甚至断裂,导致了一系列原发和继发损害。病理学表现为白质、灰质-白质交界区多处局灶损伤。约28.1%的TBI患者存在DAI,所有致命性TBI患者均存在DAI,甚至脑震荡也是一种轻型DAI。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意识改变:DAI患者伤后多即刻昏迷,意识障碍程度深且长,中间极少清醒。意识障碍程度可采用GCS评估,低评分提示预后差。

(2)神经功能改变:若未合并其他类型颅脑损伤,多无明确定位体征。瞳孔可无改变;也可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双眼向病变对侧偏斜或强迫下视。

(3)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可有生命体征改变、多汗、发热和流涎。

2.病理检查  

虽然DAI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即刻意识改变,但仅依据临床表现难以确诊,病理检查可协助诊断。Adams依据病理将DAI分为3级。

(1)I级:灰质-白质损伤为主,常见于额叶的矢状窦旁区域和颢叶的脑室旁区域,也可见于顶枕叶、基底节和小脑(很难被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发现)。

(2)Ⅱ级:在I级基础上累及胼胝体,常见于胼胝体后部和压部,伤情严重者胼胝体前部也受累。

(3)Ⅲ级:在Ⅱ级基础上累及脑干,常见于中脑、小脑上脚和皮质脊髓束。

3.头部CT扫描检查  

对于病情尚不稳定的急性期重型TBI患者,仍常规首选CT扫描检查。高分辨率CT可提高脑组织受损出血检出率,表现为Adams分级中的易受损区域小片状高密度影(直径<2cm),亦可显示损伤区域低密度灶(脑组织水肿)。值得注意的是,CT扫描阴性(50%)结果不能除外DAI。所以,不能完全依赖辅助检查而忽略临床表现。

4.头部MRI检查 

特殊序列对DAI诊断比CT扫描更具优势,如T₂梯度回波(gradientrecalled echo,GRE)序列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T)可显示DAI所致的微出血病灶,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传导束损伤更为敏感(图-1)

图片

图-1  弥漫性轴索损伤头部磁共振

A.FLAIR;B.GRE;C.SWI。B、C图中箭头指向低信号区域,提示侧脑室旁散在微出血。

5.生物标志物检查 

血清和脑脊液的生物标志物,如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NF)等,不仅有助于DAI诊断,也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

6.诊断

(1)伤后昏迷持续>6小时。

(2)头部CT显示脑组织撕裂出血或无明显异常。

(3)颅内压正常,但临床表现严重。

(4)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但头部CT未见明确脑结构异常。

(5)慢性期出现弥漫性脑萎缩。

(6)尸检病理确诊。


监测和治疗


DAI尚无有别于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和治疗原则。对重型TBI实施颅内压、脑灌注压、脑血流个体化目标管控,在有条件情况下,对继发性损伤的易损区进行脑组织氧、微透析和脑电图等多模态监测;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内环境(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稳态;手术清除显著占位性效应血肿或病灶、进行部分颅骨切除减压;管控颅外器官系统并发症;早期且系统的康复治疗等。


预后评估


伴有DAI的TBI患者62%预后不良,是未伴有DAI患者不良预后的3倍;其中胼胝体损伤是DAI患者不良预后的恒定危险因素。存活患者即便苏醒,也会遗留认知功能缺损、记忆减退、情感障碍和偏瘫等运动障碍,由此影响生活质量。随着对DNI诊断、治疗和康复水平的提高,神经功能结局可能有所改善。

参考资料 :神经内科及重症医学文献参考

编辑 | Arzt

仅供学习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