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隋朝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共37年) 01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灭亡。 隋高祖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 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高祖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 公元604年,隋世祖杨广登基营建东都(今河南省洛阳市),又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大业盛世”。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朝末民变。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杀死隋世祖;李渊逼杨侑禅让,国号“唐朝”。 公元619年王世充逼杨侗禅位,国号“郑”,隋朝彻底灭亡。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军事上继续推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又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增加财政收入。 当时周边国家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中国文化与制度的影响,以日本遣隋使最为著名。 ![]() ▲ 洛阳发现隋朝国家粮仓 02 ![]() ▲ 隋文帝杨坚 1、隋文帝杨坚 生卒年:公元541年—公元604年 年号:开皇、仁寿 在位时间:公元581年—公元604年 谥号:文帝 庙号:高祖 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跟随北周武帝南征北战,因功被升任为柱国、大司空。杨忠死后,杨坚承袭了父亲的爵位。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病逝,其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北周宣帝。杨坚长女杨丽华天资聪颖,体态婀娜,被北周宣帝纳为后妃,而杨坚亦凭借国丈身份逐渐擅权,成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之后又出任大后丞、右司武。 公元580年,北周宣帝病逝,其年仅8岁的儿子宇文阐即位,是为北周静帝。皇帝年幼,还不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遂杨坚以丞相身份控制了北周朝权。他先将北周宗室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和滕王宇文迪5人软禁并杀害,后又大开杀戒,尽灭宇文氏宗族,彻彻底底地控制了北周政局。 公元581年,为周静帝下诏宣布禅让帝位,杨坚代周称帝,定国号为“隋”,都长安,改元“开皇”。 杨坚称帝后便立即将统一全国的计划付诸实践。他令大将韩擒虎、贺若弼驻军长江沿岸,并令杨素督造战舰。 公元587年,杨坚凭借强大的兵力灭掉了劲敌后梁。次年,杨坚派八路大军52万余人向陈发起攻击。隋军大将贺若弼、韩擒虎更是率军渡过长江,占领了京口、姑臧等重要战略阵地,给陈军施加了不少压力,而贺若弼、韩擒虎亦趁对方阵脚大乱之际,起兵进攻,迅速攻入陈都建康,兵力不济的陈后主只能投降以保全性命,陈国自此灭亡,凭长江天险而雄踞江南100多年的南朝彻底终结。因慑于隋朝兵力,琉球群岛于同年宣布归降隋朝,突厥亦表示愿为隋朝藩属,永世归顺。因此,自西晋一来,分裂近300年的中华大地,重新迎来了统一。 2、隋炀帝杨广 生卒年:公元569年—公元618年 年号:大业 在位时间:公元604年—公元618年 谥号:炀帝 庙号:世祖 文帝次子杨广,天资聪颖,相貌英俊,加之巧于辞令,颇受父皇母后的喜爱。可是他对此并不满足,因为他是一个野心家。他深知自己乃皇帝次子,没有承继皇位的可能,遂费尽心思,在父皇、母后面前营造出一个勤政爱民、朴素专一的形象。比如说,文帝提倡节俭,他便衣着朴素,用度有分寸;母亲生性嫉妒,最见不得男人好色,他便和妻子萧氏举案齐眉,恩爱有加。此外,杨广还在“南征陈朝、北退突厥”的战役中屡建军功,在文武百官中,获得了很高的声望。而文帝其他诸子相较杨广而言,就逊色得多了。首先,太子杨勇生性好色,喜纳内宠,处事轻率,根本不具备“明君”的素质,而杨广也利用大哥的这一点,用锦衣玉食、美女珍玩加以诱惑,致使文帝对太子的所作所为非常失望,决定重立太子。那么谁能接替杨勇?性格软弱的三子杨俊肯定不行,而老四杨秀又性情暴烈,“生剖死囚,取胆为乐”等残暴之事皆其所为,所以,能够继任太子一位的人只有次子杨广。 公元600年,隋文帝废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处心积虑多年的杨广,终于如愿以偿。然而事起波澜, 公元604年,文帝病重入住仁寿宫,命内臣前往长安宣召太子。杨广星夜赶到,看到文帝病情十分严重,料定文帝即将驾崩,遂心急火燎密信杨素,向他询问朝廷百官的情况,并命杨素做出相应部署。杨素遵照太子意思回复了一封密函,岂料送信的宫人误把信送到了文帝手上。文帝见信大怒,想自己还没死,太子竟敢联合宰相暗中左右国家政局,这简直是谋逆!于是命人急招杨勇。柳述、元岩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遂立即入阁撰写复召杨勇的赦书。消息不胫而走,杨素、杨广心急如焚之余将柳述、元岩逮捕下狱;并以东宫卫士将文帝卫士全部替下;命大将宇文述、郭衍封锁了仁寿宫的全部通道,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出入;然后又命右庶子张衡进入文帝寝殿,将所有宫女宦官全部逐出,关在别殿。之后张衡进入文帝寝殿,用刀刺死了文帝。过了一会儿,张衡从文帝寝殿走了出来,大声嚷道:“皇上已死多时,你们为何不报?”众人听后吓得浑身哆嗦,不敢吱声。杨广弑父后,又假颁文帝遗诏,绞死了杨勇及其他胞弟,最终完成了“弑父杀兄,谋权篡位”的政治阴谋。杨广即位后,下令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修订了法律,针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进士科,促成了科举制的形成;兴办学校,访求遗散图书,并加以保护;几次派遣使者去琉球和西域,加强了内陆同边境的关系。但是,隋炀帝的暴政也是众所周知的,在其统治后期,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东征西讨,弄得民不聊生。此外,他还经常巡游四方,劳民伤财。此暴虐的统治,终于将大隋王朝送进了坟墓。 公元618年,隋炀帝巡游到了扬州,这时北方大乱,农民起义,地方势力割据,隋炀帝被困在扬州。太原留守李渊趁机起兵,拥立炀帝孙儿杨侑为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 公元618年,隋炀帝死于江都之变。消息传来,李渊逼杨侑退位,自行称帝,建立大唐王朝。 3、隋恭帝杨侑 生卒年:公元605年—公元619年 年号:义宁 在位时间:公元617年—公元618年 谥号:恭帝 庙号:无 隋文帝杨坚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开国皇帝,他顺应历史趋势,完成了统一大业,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了统一,强化了中央集权,开创了一个繁荣安定的社会局面。而隋朝天下传至隋炀帝后,就开始走向了衰败,究其原因,就在于炀帝过于残暴。隋恭帝杨侑,隋朝末代皇帝。杨侑是隋炀帝长子杨昭第三子,炀帝晚年出外巡游时,命他留守长安。 公元617年,李渊自太原起兵攻入长安。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政事取决于李渊,杨侑只不过是个傀儡皇帝。 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于江都之变。宇文化及立秦王杨浩为帝,拥军北上,不久,又弑秦王杨浩。王世充在东都立越王杨侗为帝,次年又弑杀之。五月,李渊逼杨侑退位,自行称帝,建立大唐王朝。 03 隋朝虽然短暂,但这六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三省六部制: 隋之前的北周,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性,按照《周礼》六官,制定了一套朝廷运作机制,但《周礼》是古代乌托邦式的政治制度,华而不实。杨坚上位后,果断废除了这一制度,实行了“五省六部”制。 五省分别为:尚书省、内史省(中书省)、门下省、秘书省(负责图书典籍)、内侍省(宦官),因秘书省与内侍省职权较轻,后世去除。 六部分别为:吏部、礼部、兵部、度支(户部)、都官(刑部)、工部,与后世没有变化。 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既起到了相互制衡,避免纰漏,又起到了加强皇权的作用,这一制度影响深远,一直沿用的清朝。 二、全面大一统: 从五胡乱华算起,中原大地经过了270年的战乱。杨坚结束了严重分裂的局面,从疆域上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更为重要的是,五胡民族已经彻底汉化,汉人与胡人不再是势不两立的关系。人民强烈要求统一与和平,渴望将全部的精力投入生产中,改善自己的生活。杨坚顺应时代潮流,制定了一系列轻徭薄赋,促进生产的政策,使国家迅速繁荣强大起来。所以,隋不但从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在文化与民族关系上也完成了大一统。 三、万国来朝: 隋大业年间,隋炀帝杨广三次北巡突厥,以武力将突厥等北方少数民族彻底征服;并且倭国、琉球、林邑、赤土等国纷纷遣使称臣纳贡。大业五年,杨广亲自西巡河右,抵达张掖附近的燕支山,西域二十七国首领前来拜谒大隋皇帝,盛况空前。西突厥处罗可汗上表尊奉杨广为“圣人可汗”。在西巡途中,杨广还打败了屡屡挑衅的吐谷浑,历史上第一次将青海省大片疆域纳入版图。 四、科举制: 门阀制度腐朽没落,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隋文帝果断废除了只看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实行以考试取仕的科举制。到隋炀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开设明经、进士等科,全国范围内选举人才。 科举制度的实行,结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第禁锢,给寒门学子提供了进身之阶,有着划时代的进步,影响了此后的1300年。 五、开凿大运河: 在古代,万斤粮食靠人拉车驮送到目的地,粮食将变成黄金价格,而通过运河,则只需一条小船与一名船夫,便可做到。运河的开通将很大程度拉近中国南北的空间与时间。 管理如此广袤的国土,隋炀帝的气魄与规划十分宏伟,先将都城迁至国家中部的洛阳,然后围绕洛阳,用六年时间开凿了长达两千公路的大运河。 从此,国家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变得方便起来,运河两岸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富裕的城市,大运河至今水波荡漾,足以证明这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大工程。 六、打通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朝,是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重要通道。开通以来受到历代君王的重视,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分裂时期,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也在顽强的进行着。 隋炀帝杨广不遗余力的打通了丝绸之路,他派兵消灭了伊吾国,收归版图,成立伊吾郡,并和亲高昌,理顺了丝绸之路上两个重要的枢纽,使丝绸之路重新繁荣起来。 隋朝虽然短暂,但他处在中国历史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有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端于隋朝。虽然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使隋过早灭亡,但一项项影响重大变革却一直深远影响着后世。 ![]() ▲ 隋朝大运河-南运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