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如何行动的启发和思考

 官山665 2023-09-13

一、人为什么需要睡眠

整理自老高和小茉的一个视频。

1、什么是睡觉&为什么要睡觉

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活动暂时停止,但只要给予适当的刺激马上就能觉醒的状态。不能叫醒的叫昏迷。那是为了休息身体吗?有时候不累,啥也没干,还是会睡觉。如果为了身体,静止不动不睡觉也是可以休息的。

2、睡觉是为了身体,还是为了精神?

目前发现,只有具有高级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需要睡觉,而植物没有可以叫醒的状态。

也发现,食草动物比食肉动物睡得少很多。原因有二:1. 不停觅食,因为草能量低;2. 避免被食肉动物捕食。那么食肉动物,可以睡很长时间, 但有必要睡那么长吗?原因有:1. 节省能量;2. 避免到处走所带来的风险。而人有优越的条件可以睡很久,却没有那么做,通常认为是人拥有醒着做事的欲望,相反地,如果醒着闲着就很不舒服,即需要不断地接收信息,否则会很痛苦。换言之,人的精神系统是以信息为食的,没有信息就让你痛苦,让你去寻找信息,如果它吸收到的信息营养成分很高,就会感到很满足,反之如果成分低,就特别没意思的东西,或信息过载,就自动进入休眠模式,如睡眠、犯困,【因为大脑认为它不需要,犯困是为了减少能量消耗】。睡觉好像是一种保护机制,特别类似于电脑或机器人的休眠状态。到了晚上,光线暗就不利于收集信息,于是就会犯困。

综上,人类的精神和身体,是相对分离的两个部分,身体以高营养的食物为食,精神以信息为食。

3、当代人类的睡眠问题

现代社会人类普遍存在的睡眠问题,被认为一部分是源于人类为了调和和他人的冲突而不得不改造自身的生物性所带来的副作用。比如本该11点睡,却为了他人而12点睡。

4、睡觉时大脑在干什么

会整理信息,但是记住一些东西,又抛弃一些东西。主要留下和生存相关的记忆:身体记忆和情感记忆。身体记忆:弹吉他,游泳,骑自行车,因为大脑认为这是我们生存必须的技能;情感记忆:喜怒哀乐,为了快速地判断安全危险环境,随之地,睡觉是不能解决心理创伤的,如果有不良情绪反应,一定要等其消解再去睡觉。而理论抽象的东西,则往往被抛弃,比如英语单词,数学公式,或者死记硬背的东西,所以早上适合学习,尤其让人感到痛苦的学习。

二、积极地迷惘着

整理自TED上叫王佑哲的一个talk.

大量地尝试,很棒,可以认识很多人,但不能解决迷惘,不能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而正确解决迷惘的方式是:大量持续、有纪律地积累,即制造能力节点塑造我们是谁,倡导的是越迷惘,越是要积极地行动。而积累,是很辛苦的,像马拉松,所以需要在开始前制造斜坡,有两个:分享和系统的碎片化。

1、分享和伙伴——造斜坡

伙伴可以激励我们,让我们持续地累积一个东西更长久。

2、系统地碎片化—降低心理成本/造斜坡

心理成本越高,越会懒惰、拖延,所以需要降低心理成本。

举例,运动:1. 提前一晚把次日要穿的运动衣服放在床头,即降低第一件事(启动事)的操作成本;2. 列出次日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放在衣服口袋里,比如卧推30个,跑步3公里; 3. 想的不是今天要做运动 / 多少多大的事情,而是想着此刻要做的事—穿上第一件衣服,甚至不是穿上衣、裤子和鞋子等所有衣服,即当前就能完成的事情。

3、选择可控目标、设置节点—降低心理成本/造斜坡

目标不是减肥10公斤,而是运动100天,前者不可控且复杂,后者简单可行有节点。而有节点,可以让人持续积累成一个节点

4、创造价值——链接节点、链接外部

先有节点哦。而节点本身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比如你英语很好,其实和我无关,但如果你英语很好,又懂在网络上分享,则会对我产生引导的影响。

5、当代年轻人的思考倾向误区

思考点通常放在两个地方:1. 我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2. 好累哦,思考好多借口给自己。于是就造成了原地挣扎的局面。鼓励年轻人制造能力节点,链接他人不同的能力节点,创造价值。

6、迷惘有很棒的一面

迷惘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如果现在迷惘,那么恭喜你,你即将可以开始做出一个很好的决定,不要原地不动。

三、破除固有观念

1. 以为读个书,就能准备好求职,以为读书期间不够优秀和完美,就不能求职,于是不敢设立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去实现求职;求职是需要努力的,也是可以努力实现的

2. 我的一个很普遍的思维模式是:设置一个过高抽象目标后,然后完美化过程,于是就会给行动和心理带去巨大的负担,使得行动缓慢和容易放弃;设置可控可达成的目标,然后把过程拆解成一系列清晰的碎片指令

3. 当实现不了完美后,我又容易走向彻底松懈,原因是缺乏智慧和能力采用系统化的策略去面对内部联系错综、常有协同效应的庞大复杂问题;总体上要有一个系统化的战略,具体上要设置一个又一个的节点,以积累成就感激励自己向前。

4. 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我一直知道是很重要的技能,但却不太重视,因为心底里觉得它是为了精进效率,是比较靠后的阶段-90%到100%,而我现在不是讲究效率的阶段,但如今我发现很多时候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有无,即能否实现,比如一天的效率低下,就会造成生活中某部分练习的缺失,以我为例,9.22到10.3这12天内随生活波动而随心生活着,于是熬夜、疲惫、压力大、拖延,最终只能顾及自己当前这份有限工作,却无法很好地腾出时间锻炼身体、提升英文听说、找工、阅读等等;那么,我就要重视起来,像定点睡觉,按时吃饭,规律运动,睡前刷牙那样,形成牢固的习惯

5. 为什么我是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渴望深刻简洁、能力上只能应对简单清晰的信息展示;却不能很好地应用自下而上的模式呢?——处理加工能力较弱、且不懂及时复习形成节点、链接多个细小节点向上组块的能力也较弱,这也大概是我曾经应试考试结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我更看重深刻、简洁的东西,所以每当遇到细小的,看上去不深刻的东西,都会潜意识抛弃,但却忘了这些不比深刻低下,即使想要通向深刻,那这些细小也是通向的必经之路

四、具体的行动指南

不是解决当前生活系统的种种问题,而是直接进入自己想要的生活系统。首先,请描述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或尽可能列出自己想要实现的生活目标,然后给生活的每一个模块做出系统化的清晰指令,需要注意的是在节点之间,稍微停顿一下,给大脑一些时间反应和内化。

余下的,就必须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了。在此我就不展示自己的生活指南了,毕竟好久没有实现过什么,还是有点心虚,不过希望过阵子能分享自己的生活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