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强则国泰民安,且看胃的各种虚弱表现 (学辩证之:脏腑辩证. 胃腑虚证篇)

 简单医行 2023-09-13 发布于云南

传播中医,人人自医

相对于脾的能者多劳来说,胃的工作内容比较简单,主受纳腐熟,四个字就讲完了。简单不代表不重要,相反,胃是与我们的生活最息息相关的。一日三餐,五味杂陈,不管你吃什么,胃都无条件接纳,可谓任劳任怨到了极致。试问这个世界上,除了胃,还有谁能如此无差别接纳你的好与恶?

所以我们要对胃好一点,尽可能让它开开心心工作。因为它一旦犯病了,你胃口全无,加上疼痛、泛酸,生活质量一下子就降到冰点。不能好好吃饭的痛苦,谁也受不了。

而事实上,胃并不是很强劲,稍有不慎就出状况,现实生活中各种胃病患者何其之多!加上旁边还有个凶悍的肝,经常欺负它。在中医有个很重要的证型叫做“肝胃不和”,是指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以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嗳气、呃逆、吞酸,情绪抑郁,不欲食,苔薄黄,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而致,简单理解就是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是没有胃口的。这种证型因为不是胃本身的病变,所以详细内容在后面的脏腑兼病辨证中。

在胃的各种问题中,有一点要说明一下,以便于理解:

人体气机升降有序,脾胃是中焦小轮,带动其他脏腑的大轮进行着气机的升降。(关于气机升降,我们后面会有专门的文章进行阐述。)而脾气升,胃气降,这个小轮就转起来了。脾气升,可以将已经生成的精微物质带给心肺以化生新的气血,胃气降,可以将初级加工的食糜,纳入小肠进行精加工。一旦胃气不降,脾气就不能好好升,精微物质上不去,初级产品下不来,可以说乱成一团。


胃病主要病理为受纳、和降、腐熟功能障碍,其常见的症状有胃脘胀满或疼痛、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等。

胃病虚证多见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胃阴虚证;

胃病实证有寒滞胃脘证、胃热炽盛证、食滞胃脘证。

本篇我们了解胃病虚证:

胃气虚证

胃气虚证是指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以纳少、胃脘痞满、隐痛喜按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多因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久病失养,损伤胃气所致。

【临床表现】纳少,胃脘痞满,隐痛喜按,嗳气,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胃气虚弱,失于和降,气滞于中,则胃脘痞满,甚则隐痛;

按之胃气暂得以通畅,故喜按;

胃气虚弱,受纳、腐熟功能减退,则纳少;

胃气虚弱,失于和降,逆而向上,故嗳气;

胃虚日久,气血乏源,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萎黄;

气虚推动无力,则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脉弱。

胃气虚证的治法为:健脾开胃、补中益气。代表方剂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胃阳虚证

胃阳虚证是指胃阳不足,胃失温养,以胃脘冷痛及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多因嗜食生冷,过用苦寒,久病失养,其他脏腑病变伤及胃阳,或脾胃阳气素弱等原因所致。

【临床表现】胃脘冷痛,绵绵不已,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纳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

胃阳不足,虚寒内生,寒凝气机,故胃脘冷痛;

因其性属虚寒,故其痛绵绵不已,时作时止;

得温可使胃得暂时温养、气机暂时疏通,故疼痛食后缓解,喜温喜按;

胃阳虚失于温化水液,津液内停,上逆于口,则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

胃阳虚,受纳腐熟功能减退,则纳少脘痞;

阳虚内寒,津液未伤,则口淡不渴;

阳虚气弱,推动、温煦功能减退,则倦怠乏力,畏寒肢冷;

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为阳虚之象。

胃阳虚证的治法为:温中补虚。代表方剂为: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是指胃阴亏虚,胃失濡润、和降,以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及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多因热病后期,或气郁化火,或吐泻太过,或过食辛温香燥,耗伤胃阴所致。

【临床表现】胃脘隐隐灼痛,嘈杂不舒,饥不欲食,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胃阴不足,虚热内生,胃失濡润,气失和降,则胃脘隐隐灼痛,嘈杂不舒;

胃中虚热扰动则饥,然胃虚失于和降,故不欲食;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可见干呕,呃逆;

胃阴亏虚,阴津不能上滋则口燥咽干,不能下润则大便干结;

阴津亏虚,尿液化源不足,故小便短少;

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胃阴虚证的治法为:滋阴益胃。代表方剂为:益胃汤、沙参麦冬汤


胃的动力来自脾,因此胃的虚证,其实是与脾的虚证密切相关的。在用药方面,也经常是脾胃同调。毕竟,人家这两口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嘛。同理,我们养护脾胃,也经常是同时进行的。

点击蓝字,看其他合集:

经典方及中成药的使用:经典方

简便方,治病又养生:简便方

外治法,不吃药也治病:外治法

用中医思维理解常见病:常见病

阅读好文,轻松学中医:读好文

学习手诊,了解先天与后天的健康走向:学手诊

学习舌诊,随时观察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态:学舌诊

学辩证,调理有方向:学辩证

如果喜欢本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