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是怎么想的,孩子就会怎么做!

 新用户0258buBC 2023-09-13

然后我问了她两个问题:

你脑海中,你孩子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呢?我让她闭上眼睛,去创造“我孩子的某一天”,要有画面感,而且注入她理想的图景。

她做不到,睁着眼睛说:至少她要7点起床吧,然后起床了能做点运动最好……

明明我让她描绘一下她理想当中的孩子的一天,然而我看着她的脸仍旧是紧绷的,眉毛也是紧缩的,我知道她还是在用“意识”说话,她的言语还停留在道理层面,而不是深入到潜意识里。

我的结论是:这样的探索是无效的。

她之所以眉头紧锁,肌肉紧绷,是因为她根本不相信这一切会发生,她更加相信的,是孩子起的晚,会浪费时间在手机上,然后一天浑浑噩噩的一无所获。

我问她第二个问题:你自己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她有些不好意思了,说其实自己也做得不好。

于是我们开展第二个探索,至少从三个方面去发现她和孩子行动上相类似的地方。

结果惊人,她第一次发现自己和女儿竟然如此“同步”。

1. 同样有拖延

2. 同样有无力感

3. 同样会在手机上浪费很多时间

4. 同样会说到却做不到

有意思的是,当她发现了“问题”竟然都在自己身上,孩子只不过是自己的镜子,她紧绷了半小时的脸部肌肉竟然放松了。

我和她说:如果我告诉你,当你做两个方面的改变,你的孩子就会跟随你改变,你愿意吗?

她说:当然愿意。

这两个改变很简单:

第一:你每天就以上四个方面展开行动

我让她找到这四个方面,改变起来最容易的一个,她指出来是:关注手机里的负面信息。

于是她承诺自己以后看负面信息的时间要大大缩减,这样不仅接受的负面能量少了,使用手机的时间也会减少。

接着再把三个待改进的也排个序,每天践行一点点,不要贪婪一步到位,每做到一项,就用本子记下来。

然后在晚上临睡前去回顾自己已经做到的,表达对自己的欣赏,再带着这份欣赏安然入睡。而这份欣赏伴随入睡进入到潜意识,就会提升她的掌控感和自我价值感。

第二个动作:把你的好行为,好习惯“发送”给你的孩子

在《儿童健康讲记》这本书里提到:妈妈的神意,像光一样照着孩子。而母子之间是通过能量就可以互相连通的。

这里包括你的爱的连接,以及你对孩子信任与否的连接。比如Y,她过去即使看着孩子在读书学习,她运用能量仍旧是“怀疑”,她怀疑孩子并不认真,怀疑孩子会挂念手机。

而这个怀疑会传递到孩子那里,孩子很可能真的就心神不宁。

第二个对孩子不利的连接,是她做不到的事情,她顺其自然认为孩子也做不到。

因为她自己对手机有依赖,拿起来就看负面信息,所以她本能的认为孩子也会看负面信息,一旦孩子拿起手机,她就开始紧张和焦虑。

而这份紧张和焦虑传递到孩子那里,也让她难以安宁,甚至会衍生出很多愧疚感和无力感。和她自身的状态如出一辙。

所以我建议她做一个动作:每天当她果断放下手机,屏蔽掉负面信息的时候,就想象孩子拿起手机也会如此果断和清明。

当她运动的时候,她也想象孩子会开始有运动的计划和行动。这样想的时候,内心的感受就会积极和放松。

经常这样想,她对孩子的评判和担忧就会被慢慢的转化,即使下次孩子再在她面前看手机,她也不会那么焦虑于她是否沉迷上瘾,是否会被一些不良信息干扰心神。

最后,我们要了解的是,我们之所以焦虑,第一是我们心里没有一个“可视”的未来,我们从不去构建一个清晰可见,一个让我们心旷神怡的人生画面。

却反过来一直在负面放大眼前的困境和问题,当这些问题和困境一再被放大,就如一座大山压在心头,让人看不到希望。

而假如我们有清晰的人生蓝图,并愿意对照目前的生活状态做出相应的努力,并不急于修理孩子,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到对应的“问题”,一一去做调整和改善。

那么很快,你会看到变化,你脑海中理想的生活画面,就会离你越来越近的。

                          预约心理咨询和

                          动力催眠训练

                           请扫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