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支教札记(序)】希望微光也能灿若星海

 觅诗人 2023-09-13 发布于江苏

支教札记

自  序

   离开陕西三原已经两年有余,但那片土地带给我精神热浪依旧翻滚,持续影响着我后来的很多选择。

   为何选择支教?这是我从开始报名研支团到如今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如果要追溯,那要回到我的小学,从农村到城镇的转学,教育差距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我敏感而幼小的心灵上,我太懂资源匮乏带来的刺痛!那些尴尬、自卑、羞辱、迷惘、无助的时刻,在我还是孩子时根本不知如何处理,全部压抑到潜意识,它们在多年以后又隐隐发作。因为痛过,所以懂得。

  幸运的是,我一路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他(她)们把我从贫瘠的井底一点点往上拉,最终靠着知识的力量我扒上了井沿,看到一片广阔天空。接力,是我的责任与使命。

   还记得初到第一天的自我介绍:希望像我的名字一样——张翅高飞,思绪缥缈,梦想常随,追梦赤子心,西部绽青春,爱我所爱,行我所行。

   后悔吗?这是我在支教地难熬时和回来后反复被问和自问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有几次是犹豫的,我说不好,要衡量得太多——我一年的青春到底改变了什么?改变了多少?每次的选择注定会去舍去一些东西,得到的大于舍弃的吗?如果我做了另一个选择会怎样……其实,当考虑得越多,人越想不明白,剪不断,理还乱。当丢掉所有的杂念,只问真心,我现在可以坚定地说:“不后悔!”

    在八百多公里的异乡,我一路遇见:各种琐事都为我们亲力亲为的宋校长;班级大小事务替我多分担的刘姐;语文教学经验和资料多给我们分享的王敏姐;冬日里,丽姐的饺子超香,粥也超甜;周末,莉妮姐给我做的饭菜很丰富;忘不了媛姐、涛姐不辞辛苦为我们筹备晚餐而汗流浃背的身影;小娜姐的玉米,桢姐桌上的吃的;徒步走完嵯峨山后张敏姐请我做的面部护理;还有细心的门房爷爷发现我状态不好,特地嘱咐门房奶奶上楼看我,并专门为我做一碗热腾腾的细面……班里学生家长对我的肯定与信任,临走时他(她)们对我的不舍与祝福,有时被喊为“美女老师”搞得我有些不好意思,但又心花怒放……学校里有太多太多让我触动的人和事,谢谢你们丰满着我这一年的回忆。

   教学相长,我带给孩子们我的所学所知的同时,孩子们也给我讲了他们的世界,分享给我很多快乐。给学生告别时,贾云飞告诉我,他第一次见我,当时我穿的就是今天的牛仔裙;霍语彤问我为什么不能把我爸妈都接来从此常住不走;徐翰轩涨红了脸跑到我跟前,呼吸急促又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老师,谢谢你这一年来对我的鼓励!”有几个同学纠结好久才开口:“老师,你在哪所大学?我要考过去!”还有同学写下纸条塞进我的手里;做的手链放在我桌上;搜寻书包寻觅小零食,要填到我嘴里……忘不了他们派出哨兵盯我出办公室,在我迈进教室的那一刻整齐而响亮的“老师好!”忘不了他们放学后藏在教室或楼梯的角落里,在我锁门时突然给我惊喜;忘不了他们在造句和作文里把我当成常客……我一群群可爱的四三班娃们,谢谢你们带给我的欢乐与感动。

视频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谢记者、老师们,为我们留下青春足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