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届南京零模语文古诗阅读《野菊》逐句详解

 钟楼语文 2023-09-14 发布于江苏

2024届

南京零模语文古诗阅读

野菊
[金]元好问
柴桑人去已千年,细菊班班也自圆。
共爱鲜明照秋色,争教狼藉卧疏烟。
荒畦断垄新霜后,瘦蝶寒螀晚景前。
只恐春丛笑迟暮,题诗端为发幽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中的“自”暗含喟叹,与“映阶自色”中的“自”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B.“争教”一句,用反问语气表达对野菊处境的不满,与对鲜明秋色的喜爱形成对照。
C.“新霜后”“晚景前”,前后互相补足文意,描写出野菊开放之时正当秋令,已近黄昏。
D.作者托物言志,结尾点明创作目的,为野菊发抒幽妍之美,也借此发抒幽人之怀抱。


柴桑人去已千年,细菊班班也自圆。

陶渊明已经去世千年了,表示菊无人欣赏。但小小的菊花仍然自顾自饱满开放。“也”字和自”字表现出野菊的独立性。但与上句同看,则是孤芳自赏,显得落寞。所以A项说“暗含喟叹”。“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上句“自”积极,但因下句“空”的消极透出另一层意思,表现出春草黄鹂再美好,也因诸葛亮的悲剧而令人叹息。所以A项说“异曲同工”。

共爱鲜明照秋色,争教狼藉卧疏烟。

上句写菊花颜色鲜亮,为秋色增光,是人人喜爱的。下句写野菊散乱生长于荒僻之地,无人怜惜。“争教”就是“怎教”(为什么让),突出两种情况的矛盾,而两者实则统一于人心之私,有利于己者取之,于己无关者无视之。B项说“用反问语气表达对野菊处境的不满”,是对的,说与上句“对照”,也没有问题,但“对鲜明秋色的喜爱”是误解了上句,无视了“鲜明照秋色”的“照”字,让本为背景映衬野菊的“秋色”成了“喜爱”的宾语。

荒畦断垄新霜后,瘦蝶寒螀晚景前。

这两句承“卧疏烟”而来,渲染野菊的凄凉处境。句中只说时间在“新霜后”“晚景前”,未说野菊开放,但前一联有“鲜明”,说明此联仍在说开放的野菊。后一联有“春丛笑迟暮”,说明春天野菊已经过了花期,可以倒推第三联是说开放的野菊。唯其开放于疏烟之地和寒昏之时,所以无人关心,所以作者要作诗“发”其“幽妍”。

只恐春丛笑迟暮,题诗端为发幽妍。

元好问《鹧鸪天》词说:“新生黄雀君休笑,占了春光却被他。”春天菊花已经过了花期,春花正是得意之时,就嘲笑野菊衰老无用。
最后一句卒章显志。“幽妍”是对野菊特征的总结。前文“斑斑也自圆”“鲜明照秋色”是说其“妍”,“狼藉卧疏烟”“荒畦断垄”“瘦蝶寒螀”是说其“幽”。

但D项的“发抒幽人怀抱”,并不好确证。

此诗原有副题“座主闲闲公命作”。唐宋时进士称主试官为座主。这里的“座主”指赵秉文,字周臣,号闲闲老人。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元好问应进士举,赵秉文为主考官。元好问此次科举虽然及第,因科场纠纷,被诬为“元氏党人”,便愤然不就选任。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元好问应宏词科,赵秉文又为监试官。此次元好问中选,在汴京任国史馆编修官。秋天,赵秉文举办诗会,邀元好问参加。这首诗就是赵秉文命元好问所写的。

元好问从16岁赴太原应府试不遇,经屡试屡败之后,直到35岁才得偿夙愿。可以说他长期做着“幽人”,但作诗时元好问已经走上仕途,是否仍觉才不得展而有“幽人怀抱”,单看这首诗我们也无法揣度。但我们可以说这首诗表达了他的“幽人”经历,而作此诗给赵秉文,可能有感谢座主“发”己“幽妍”的意思。

图书推荐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