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步履不停:人生路上,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爱读书的百合 2023-09-14

忆父母,有时想哭,有时想笑。

童年时,父母是全世界,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少年时,父母是一棵大树无限为我们遮风挡雨;成年时,父母转换为又爱又烦的存在。

成年的我们不似童年时对父母的依恋,也不似少年时对父母的仰望,只有十足的不耐烦。

成年人印象中的母亲似乎越来越啰嗦,打电话、聊天也是那些我们完全不感兴趣的家长里短琐碎事;我们和父亲的交流也越来越不在一个频道上。

每一个家庭都活得不容易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步履不停》是日本作家是枝裕和写的关于横山良多在大哥纯平忌日与新婚妻儿(二婚带娃)返回湘南海边的老家的琐碎故事。

夏末季节,院子的紫薇花开得更娇媚,蝴蝶在山坡上翩然起舞。

看似一幅美丽的景象,却透着淡淡的伤感与小心翼翼,欢声笑语背后藏着隐隐的哀伤,试探性的对话中忍不住争执、怨怼。

沁凉的麦茶、红透的西瓜,母亲拿手的料理炸玉米天妇罗,外卖的寿司和鳗鱼饭,似乎都是美好而快乐的团聚时光。

可是哀伤却围绕这个家庭,久久无法搁浅。优秀的大哥纯平为救良雄,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被救的良雄一直活得唯唯诺诺,混得很邋遢,胖胖的身躯和懦弱的表情特别让人不忍直视。

母亲一直把生前的纯平作为人生的骄傲,痛苦让她也有点不太厚道,甚至有些残忍。每年在纯平的忌日这天,她都会请良雄到家里来。

看到这个年轻人局促不安、可笑笨拙的样子,她就觉得很畅快。

她经常说“岂能让他过了十来年就忘记啊?就是他害死纯平的。”

一家人就在这种摆脱不了的哀伤中活得无声而痛苦。

父母对子女的爱

每一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

拥有时不在意,失去时才痛彻心扉。

《步履不停》只是父母丧子之后,不经意触动的回忆,触碰了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说出口的秘密……

那些琐碎、哀伤都是因为爱,失去孩子,当白发人送黑发人,所受的打击是无与伦比的。

所有的怨怼、所有的争执、刻薄、尖酸皆是因为心底储藏了太多太多的痛苦与不可说的秘密。

看似无情,却有情,无情是有情的因,有情是无情的果。

对于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的不讲理、偏执会觉得不可理喻,但是换位思考一下,一个母亲最喜欢、最看重、最有前途的孩子在最灿烂的年华里失去鲜活的生命,这种打击是毁灭性的。

看着小儿子中年才勉强成婚,而且娶了一个带拖油瓶的二婚,母亲的失落不言而喻。

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早已翻江倒海。

我们不能说母亲不通情达理,全天下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光宗耀祖,婚姻相配,找个同频的人琴瑟和鸣、恩爱一生。

哪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儿子死的死,活着的小儿子三十多岁才找个二婚的“拖油瓶”结婚过活。

看起来母亲要强了一辈子,尖酸刻薄、十分挑剔;父亲强势、暴躁了一辈子,华丽落幕,日渐沉默,而实际上看起来强悍的他们非常之脆弱。

但那些存储心中的爱是永恒的,不然也不会强压内心的不满,依旧和颜悦色的对待儿子及女儿。

这些不曾说出、不曾表达,却是无处不在的血浓于水的深爱。

人生很短,不过走出来、走进去

大哥纯平走了、父母最终也相继离世。

这一切都匆匆又匆匆,仿佛是昨天的回忆,也仿佛是对话、闲聊、争吵、回忆。

吵吵闹闹、琐琐碎碎,像极了我们日常的生活。

每个人读这本书,都能找到似曾相识的一面,似乎写的就是我们的日常。

相聚有时,相离有时,关怀有时,厌烦有时。

这些家常事、琐碎事像极了我们的生活,像极了我们的昨天,像极了我们对父母的不耐烦,像极了父母对我们的管教森严,像极了一家人平淡而融洽的生活,偶尔还带着青苹果的酸涩。

一生很短,一生不长,可是父母能陪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能给予父母的更有限。

所以能拥抱的时候不要松开。

能好好说话时,不要怒对。

能陪陪他们时,尽量多陪陪。

下一个时间节点,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离开?也许是明天,也许是下一秒。

人类在生死面前,苍白无力,渺小至极。

我们当然希望父母永远存在我们的生活里,可谁都清楚这只是理想状态,所以不要等到来不及才懂得去爱。

步履不停,让相处、生活蔓延更多的爱,时间来不及,爱来得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