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奏家演出时错音可以被原谅吗|你能共情演奏家吗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9-15
图片

左章和余拉扬的“拉三翻车“之后,大数据给我推了景焕指挥和广州“爱响不响”交响乐团的“拉三”,其实左章“翻车“当晚就有乐迷在群里提到景焕,但当时我尚不知道这件事,就没Get 到那个笑点。

后来看了视频真的差点被弹幕笑背气。钢琴家祁特疯狂暗示、指挥却没有进,乐团的人就算知道该进了但没得到指挥的手势那也不敢进啊……

然后有网友还想到了找补方法:左章+景焕是不是就完美合上了?

笑完之后,一个问题浮上心头:演奏家演出时出现错音漏音等瑕疵或者出现大型“翻车”事故可以被原谅吗?

古典乐迷通常会听多个版本的录音,对乐曲极为熟悉,当然会期待在现场也听到像录音那样完美而没有错误的演奏,但音乐会现场等于冒险,而冒险必然会带来犯错……

古尔德当年就是承受不了这种各方批评的压力,选择在35岁时急流勇退,回到录音室精雕细琢。

他魔改莫扎特和贝多芬遭遇很多非议,但他并不想讨好观众,只想做一个独立特行的人。而录音恰好给他提供了很好的退路,他曾亲口表示,自己会录很多遍,然后从不同的录音里截取完美的片段剪辑到一起。

然而世上只有一个古尔德。

更多的演奏家喜欢接受现场音乐会的挑战,尽管谁也无法排除车祸现场的可能,但也不排除发生魔力的神奇时刻。

演奏家们出现错音之后遭致的待遇也不尽相同。

远古大神科尔托错音很多却有那么多人为他辩护(比如傅聪),说他就是肖邦的代言人和最好的舒曼诠释者之一。

克拉拉·舒曼演奏有少许错音,塔尔贝格没有错音,李斯特则是错音一堆。

当年塔尔贝格的盛名令李斯特颇为忌惮,李斯特为了赢过他,动不动就跟塔尔贝格前后脚开音乐会,这份执着最后终于让两人成功地“面基”:在一个公主的沙龙上“斗琴”。斗琴之后,公主说塔尔贝格的演奏“天下最佳”,李斯特则是“世界唯一”,这个结果就耐人寻味了。为何李斯特错音一堆还被奉为最撼动人心、最具启发性的演奏家呢?

大致是因为以上几位的音乐性都很好,因此大家对他们错音的宽容度很高。他们能把音乐的情感和意义传达给听众,是真正深入灵魂的演奏。

钢琴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在现场演奏中错音漏音也多,但他在音乐中所表现的精神深度与气质实在令人感动。关于“错音”这个问题,他曾对年轻的钢琴家们说过这样一席话:“我宁愿当一名弹错音的冠军,也不愿意做一个谨小慎微的逃兵,如果把我这些年弹错过的音加一起,我可能真是冠军了。”

鲁宾斯坦还说道,“我其貌不扬,短小肥胖,坐在宽大的钢琴旁就像是殡仪员守着一口棺材,可观众们为什么没把我赶下台?这是因为他们愿意听我把故事完整讲给他们听,记住,是完整作品!如果你怕出错而变得小心翼翼地去触摸琴键,琴声就出不来,作品就要打折扣,观众自然也就不会买你的账了!”

所有希望完美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绝对的完美并不存在。

当然人们可以追求完美,但只有相对的完美。事实上所有的“完美”都来自“不完美”。

说一个冷知识,在莫扎特的时代,听众所听到的现场演奏远比乐谱写的要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那时的古典音乐是存在“即兴”的。以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为例,无论是莫扎特担任的钢琴部分,或是各木管演奏者,都会自由添加装饰,场场演出皆不同。

现今我们古典音乐的演奏已经丢掉了即兴,显得太过保守了。

弹错音兴许有很多原因,可能是技巧不对、姿势不对、指法不合理、肌肉太僵硬……

毋庸置疑的是,演奏家当然要追求准确,但音乐的准确和音符的准确都很重要。把音都弹对,不见得音乐也正确,不然都交给AI机器人弹也行。

如果听众对音乐性缺乏判断,当然就只能计较错音了。但是说到音乐性,这个却又跟大众的审美有关。这就又出现一个很大的命题,

如何提高音乐审美呢?个人的建议是多听大神的,听多了自然会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除了听,还要大量阅读音乐史和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的传记、大量看画展,提高美学鉴赏能力。

郎朗的老师格拉夫曼右手受伤后无法弹琴,只能弹奏定制的“左手钢琴曲”,一旦出错那也是灾难性的。

他说,”左手独奏时,左手拇指通常负责旋律,而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拇指跑到不熟悉的位置,要补救就只能跳跃,而这很容易导致再出错。有些疯狂乐曲,像是雷格以高超繁复对位手法写出的作品,一只左手居然要弹三声部赋格,一指出错就会牵动其他手指,无从遮掩也难以挽救。如果还要背谱,那就是任何错音都可能导致大灾难。我以前背谱弹左手曲目,朋友都说我疯了。后来我改成看谱,不是背不下,而是避免这种因错音而造成的不必要灾难。我还是在走钢索,但下面放了安全网。”(参考文献《游艺黑白》)

钢琴家往往只能祈祷自己不要碰错音。不过,音乐性还是最重要的。

个人对演奏家的错音宽容度较高,有时听现场,如果钢琴家弹了些错音,我并不介意,只要整体的音乐能表现好就好。

但是断片儿级的车祸现场恕不接受。尤其是协奏曲,一旦发生忘谱、断片儿,乐队配合出现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的将是灾难。

独奏就还有补救的机会,只要别断在台上,如果发生忘谱这种事,像盛原老师那样即兴圆上一段再续上也OK啊。可能不熟悉原谱的听众也不会计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