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A松毛岭634高地 2023-09-15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一百多年来,这个领域的著作层出不穷。虽然冲突不可避免,但是在世界多元化的大氛围里,我们追求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求同存异,更好的统一于人这个基础。

第一章 血与火的冲突

1.1 冲突的原因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是实践与权威的冲突。科学通过观测和推理,从特殊现象中寻找一般规律,利用一般规律去解释现象,科学由实践检验并无限趋近真理,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并不是断然规定的,而是在假设的基础上证实,并不追求绝对真理。而宗教教义自称是永恒的,绝对的真理,相信存在一个全知全能,仁慈的造物主,可以让他的创造物明白他的神意,服从他的意志,主的意志就是唯一真理。例如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地球背后是否有人,木星是否有卫星,这些问题是通过《圣经》的推论来决定的。[①]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是唯物与唯心的冲突。科学指向外部对象,宗教指向自我。人的重要性是宗教教义的本质部分,上帝创造宇宙的目的是为了人类,耶稣下凡替世人赎罪也是为了人类,人是宇宙的中心。而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发现人类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尘埃,宇宙存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人类,这使得教徒很难接受,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这就是为什么地心说被撼动的时候会引起非常大的反响。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是理性与感性的冲突。科学的精髓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保证了科学能够不断地产生内在的动力向前发展,自我修正,并且与人类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的发展相协调。一切诉诸实践和理性成为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宗教则把人类精神活动归之于它所信仰的彼岸世界。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表现出强烈的非理性色彩,具有鲜明的信仰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特点。[②]

1.2 冲突的历程

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在《科学必须摧毁宗教》说:“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冲突是固有的,两者的利益损失总和几乎为零。科学的成功往往以牺牲宗教教条为代价;维护宗教教条总是以牺牲科学为代价。”

一般来说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有两种。一种是宗教对某一事实作出断言,而断言被科学所驳倒;另一种则是科学驳斥了某条重要的教义,冲突更加深刻。一般来说,早期的冲突属于前者,而现在越来越集中在涉及教义的关键问题上了。

最初的冲突是科学与自从愚昧时代沿袭下来的教条进行斗争,因为在中世纪时宗教总是披着迷信的外衣。为了愚弄教徒,教会会夸大事实,编造奇迹,比如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在死后被赋予各种奇迹的描述,而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等科学上的进展否定了宗教对某一事实的断言,引发冲突。冲突的原因是教义,但是会如此尖锐剧烈则是因为对教义的怀疑削弱了教士们的权利,动摇了宗教的统治。

达尔文的进化论更是对宗教产生了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在美国引起的冲突最为深刻,即使是在今天,进化论在美国依旧是很有争议的一个话题。以基督教为例,接受进化论则被认为是对抗圣经,“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既是达尔文主义者,同时又是基督教徒”。[③]基督教是一个提倡爱的宗教,上帝就是爱的源泉和化身。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缺陷的、不完美的生命在竞争中被淘汰掉、牺牲掉是理所当然的。达尔文认为人类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自然选择的一种表现,如果进步是内在于过程中,那么人的决定就无法阻碍它。所以接受进化论就代表否认上帝是慈善的,否定《创世纪》中的创造行为,否定物种不变性。

一个世纪之前,人们习惯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理解为血与火的冲突关系,并将科学的发展历程解释为科学观念不断战胜宗教观念的历程,可以说,科学是从宗教的愚昧中冲出来的。罗素曾指出,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科学最终战胜宗教,持这种观点还有尼采,杜威,弗洛伊德和萨特。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也认为科学是批判宗教神学最有力的武器。

宗教与科学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冲突,在这个冲突中科学总是获得胜利的。

第二章 新的转折与共存

2.1 新的转折

宗教与科学是社会生活的两个方面,前者出现早,历史深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占据重要地位,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许多民族的宗教观念已形成其文化传统的核心和基石;而后者在十六世纪才一跃居于重要地位,此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首先,宗教与科学的确是不同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讲是不冲突的。宗教要处理的是人的情感、心灵、信仰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思索等内心方面的问题,而自然科学主要是对已知的外部物质世界的探索。爱因斯坦认为科学能为人类提供知识的理性力量,宗教能为人类提供爱的情感力量,“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④]普朗克也说过“宗教和自然科学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其次,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试图进入对方的领域,在进化论进入美国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严格地说,冲突的不是宗教与科学,而是人与人。夸张一点说,科学与宗教只是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使用的手段。在中世纪式的政教合一时代,只有一种声音,一个正统,与之不同的都要被斥为异端而受到打压。在这种状态下,不同就是冲突,因为正统而又握有权力的一方可以使用暴力来消除与之不同的声音,这就产生了冲突。事实上,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对立关系,只不过宗教与科学的对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表现得格外突出而尖锐。纵观它们的争斗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往往带有道德和政治的色彩。

最后,现代文明承认世界的多元,并倡导求同存异。一方面,许多宗教信仰者的观念开始改变,他们重构教义,去除过时的东西。另一方面,科学家们也摆脱了形而上学的价值判断。对于一个有某种宗教信仰的科学家来说,更能够超越现实的功利性去进行研究,保持科学信仰,勇往直前。而这些可以说对于要取得巨大的研究成果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科学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其成就都是在一定的宗教信仰支配下取得的。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都是虔诚的教徒。[⑤]

2.2 对话与合作

伊恩·巴伯把科学与宗教这两者的关系概括为冲突,独立,对话和整合四种不同模式。宗教与科学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都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统一于人。科学认识局部,宗教把握整体;科学关注暂时,宗教追求永恒。

以中国的传统宗教为例,科学在东方宗教中一直与文化体系相协调。例如东方宗教的宇宙观和物质观和《易经》中阴阳八卦理论,对现代物理学和数学以及社会管理运筹学等都很有影响。尤其是道教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道教的典籍中,有关医学、养生、气功、天文、地理、化学等学科的内容可以说随处可见,尤其是炼丹化学、医学、养生学、气功学等更是它的基本内容。直到今天,中国的养生学和气功学的绝大多数文献仍来自道教。在中国古代科技的许多领域,离开了宗教,我们很难想象它能得到发展。

第三章 结论

尽管科学与宗教还偶有摩擦,但是它们的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一些比较古老的宗教都已经清除了从野蛮时代沿袭下来的各种过时的教义,而且基本上纠正了迫害欲。它们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层次,在重合的部分对立和冲突,在不重合的领域相互并存和补充。科学创造出各种财富以满足人的实际需要,宗教给人以信仰,两者通过相互取长补短方法来克服各自的弊端。最重要的是宗教与科学的对立不是完全消极的,也可以为两者的发展提供动力,使其在相互争斗中不断完善自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