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K线形态之“箱形”

 lyl_tj 2023-09-15

7.箱形(矩形):

“箱形”又称“矩形”或者“长方形”,是一种典型的价格整理形态。

市场分三种趋势,即:上升趋势、下降趋势、横向趋势;“箱形”就属于典型的横向趋势。

“箱形”指的是价格在一定周期内的横向震荡趋势。当价格反弹至上方水平位时会遇阻回落,但回落至下方水平位时又会遇支撑而反弹,如此循环往复。将在此周期内“往复”的高点和低点用线连接起来,便可形成一个既非上倾也非下倾而是平行的矩形。

作为一种典型的整理形态,“箱形”可出现于上升趋势的调整期,也可出现于下降趋势的反弹期,甚至可出现于下降趋势转上升趋势的过度期。一般而言,上升趋势中出现“箱形”整理,其后向上突破的概率大,但突破后往往形成最后一涨。下降趋势中出现“箱形”整理,其后向下突破的概率大,这就是所谓的“久盘必跌”,但往往属最后一跌。因此处于上升趋势或者下降趋势过程中的“箱形”往往属于中继性形态。但如若“箱形”处于下降趋势转上升趋势的过度期(底部震荡区域),则一旦突破箱体上轨,确定性反转的概率就很大,可信度也很强;而且此后上涨的高度和“箱体”整理的长度还有关(涨跌幅度通常等于箱体本身的宽度),这就是所谓的“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在“箱形”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成交量应处于不断减少的状态;但突破箱体时成交量需要放大(跌破无此要求)。

案例一、

K线形态之“箱形”
上证指数20141月至8月的一段走势。时上证指数处于下降趋势转上升趋势的过程期(从波浪角度,应为2浪调整)。在此期间,上证形成了两个箱体,即大箱体中套了小箱体,其整个过程中成交量处于不断萎缩状,但在突破时成交开始“放量”;而突破后的真正上涨,出现在对箱体上轨的回踩(实际此处不完全回踩上轨,属于比较强的走势)。此后的第一波上涨幅度,基本和小箱体的长度相等(横有多久竖有多高);然后开启了主升模式。

案例二、

 

K线形态之“箱形”
阳谷华泰(3001212018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的一段走势。该股前期大幅回落(16.06元开始下跌,至箱体中间区域为9.8元左右),属于下降趋势中的整理形态。该股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到了市场下跌的影响,二是本身正在经历原始股东的大减持。但该股在上述情况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之时,却形成了一个“箱形”整理(至箱体位置,对于此前完成的业绩已形成了低估值),并成交量符合“箱形”整理要求;但46个交易日后随着市场的进一步下挫而跌破箱体下轨,说明该股此前的箱体整理并不属于趋势的转换期而仍是下降趋势的抵抗期(箱体时空可作为此后完成整理时空的参考)。后市反弹,箱体下轨成压力,价格只有在有效突破下轨后,才有可能迎来趋势性转折。

案例三、

 

K线形态之“箱形”
2017年12月6日至29日,上证指数在60分钟周期上走出了一个“箱形”整理形态。从上证指数的整个运行过程看,箱体的位置处于上升趋势的调整期,属于一种向上的中继形态;但分时上的这个箱体却属于“底部”整理,因此后市完成了向上的突破,并突破时有两个重要数据,缺口和放量。由于价格是用缺口加放量的形式显现,因此突破后甚至没有回踩,而是直接上攻至最高3587点;但属于“最后”一涨。

注意事项:

(1)“箱形”是一种典型的整理形态,因此当价格处于箱体内部震荡时,无指导性技术条件,只有当价格突破或者跌破箱体的上轨或者下轨时,才构成买卖信号(突破箱体上轨为买入信号,跌破箱体下轨为卖出信号)。而一旦突破箱体上轨,则往往具有“暴发”的潜质。

(2)“箱形”形成的过程中,成交量应不断减少;假如“箱形”形成过程中成交量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则很可能是场内庄家在托盘出货,即使此后向上突破,也可能是一个多头陷阱。但突破箱体时必须放量(跌破箱体时不需要量能配合),否则仍需防假突破。

(3)突破箱体后,通常三个交易日至三周内价格会回踩箱体上轨,这是对“箱形”突破是否有效的检验。回踩不破箱体上轨为突破有效(回踩不碰上轨为更强);回踩跌破上轨为假突破,此后需注意重回箱体以及箱体下轨的支撑。

(4)价格一旦完成突破(跌破),原箱体的上轨(下轨)往往成为此后重要的支撑(压力)。

(5)在价格未完成突破以前,可利用箱体的整理形态既上、下轨进行波段性操作;但需要设置止损,以免跌破箱体后大幅回落而被深套。

(6)“箱体”属于典型的整理形态,因此“突破”时最好和整个市场的走势相配合。如果个股箱体走势和大盘相佐,则即使能够走出独立行情,力度和幅度也需打折扣。

(7)一个高低振幅较大的箱体相比于一个狭窄而长的箱体,在形态上更具暴发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