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大机遇!多省出台文件支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营菌物科学 2023-09-15

图片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年产量突破4000万吨,年产值3000多亿元,是继粮、油、国、蔬之后的第五大农作物,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食用菌产业在助农增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作用凸显,为促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也是卯足了力气。近2年来,福建、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江西、云南、青海、广西、陕西等省份,陆续出台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

福建省  

以食用菌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大县为重点,聚集产业发展资源要素,做大做强银耳、海鲜菇、秀珍菇、双孢蘑菇、杏鲍菇等优势品种,大力发展绣球菌、灵芝、竹荪、白背毛木耳等特色品种,提升“福”字号优质食用菌区域聚集发展优势,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食用菌产业强县,发展一批食用菌产业强镇强村。到2025年,全省食用菌一产产值亿元以上大县达50个、食用菌强镇30个、食用菌优势专业村150个。

到2025年

●全省食用菌加工转化率提升至85%,构建线上销售能力的生产经营主体突破1000家,规模菌包集中供应中心50家以上

●钢架大棚、温控大棚等现代设施栽培产量占比提高到70%,全省工厂化食用菌栽培产量占比提高到30%

●全省培育70家省级以上食用菌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以上市级以上食用菌类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

●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食用菌产品认证数量达200个以上,福建名牌农产品10个以上,全省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9%以上

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双孢蘑菇“福蘑”系列、金针菇“农万金”系列、真姬菇“农万真”系列、绣球菌“闽绣2号”、银耳“绣银1号”、“Tr2016”等新品种。

黑龙江省  

2025年,全省食用菌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60亿元,比2022年增长33.3%,年均增长10.1%。下部重点在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伊春、鹤岗、黑河、大兴安岭等区域建设食用菌加工产业集群。

全省将重点以提升价值链为重点,支持企业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积极发展复合菌饮品、即食食品、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推进黑木耳、猴头菇、平菇、香菇、金针菇、双孢菇等食用菌加工产品总量持续提升。

吉林省  

“十四五”期间,在省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中增设吉林省食药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支出方向,统筹现有可用于食药用菌发展的相关资金,按照“政府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持全省食药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支持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展食药用菌产业

★支持食药用菌设施棚室建设

★支持食药用菌绿色标准化生产

★支持“蚕菌”“林菌”复合式发展

★支持秸秆基料化综合利用开发

★支持将食药用菌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

★支持创建食药用菌专业乡镇(村屯)

★支持建设食药用菌区域性产地市场

★支持食药用菌品牌建设

★支持食药用菌科技示范推广建设

河北省  

到2025年

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到170万吨,一产产值达到140亿元,建成国内领先的菌种选育中心、北方一流的集约化菌棒加工基地、全国最大越夏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国一流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巩固越夏香菇定价权。

●以平泉、承德县、宽城、兴隆、张北、阜平等为中心,利用夏季气候凉爽优势,建设全国最大越夏香菇生产基地,由目前20万亩增加到23万亩,增长1 5%

●以临西县为核心,开展金针菇、杏鲍菇等工厂化栽培技术研发,带动周边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年产量增加10%以上,打造全国一流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

●以宁晋县为核心,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羊肚菌产业中心,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以迁西县为核心,建设灰树花集中产区,栽培规模由3000万棒达到5000万棒,稳定全国灰树花第一地位。

山东省  

到2025年

全省食用菌优质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专业化水平不断推进,生产经营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物质装备水平大幅提升,逐步形成产业体系完善、生产方式绿色、组织管理高效、品牌优势明显、科学技术先进、物质装备优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1.产量产值稳步发展。产量总体规模稳定在360万吨左右,产值240亿元左右。

2.产品结构更加优化。珍稀菇类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比例达到18%左右

3.生产方式更加高效。周年化、立体化高效生产普及率达到80%左右

4.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占地50亩以上的园区或基地数量达到200个以上,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达到60个以上

5.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2—3个珍优、专用型、功能型新品种,菌种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推广5—10项新技术、新模式,助推产业科技进步

江西省  

建立以茶树菇、香菇、木耳、竹荪、双孢蘑菇、灵芝等为代表的“赣菇”优势产区,扩大食用菌产业规模,拓展食用菌深度加工,大力发展食用菌新业态,提升产品品质,塑造“赣菇”品牌,将我省打造成全国大宗食用菌生产供应基地。

到2025年

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到200万吨,产值达到200亿元,打造2-3个全国知名食用菌品牌,推动我省食用菌产业实现更大突破。

重点打造以抚州市、鹰潭市为中心的茶树菇、竹荪、羊肚菌生产区;以新余市、吉安市、抚州市为中心的香菇、黑木耳、双孢蘑菇生产区;以上饶市为中心的滑子菇、毛木耳、大球盖菇生产区;以赣州市、宜春市、九江市、萍乡市为中心的海鲜菇、秀珍菇、平菇、灵芝生产区。到2025年,基本形成产品结构合理、优势品种突出、市场配置能力较强的产业结构,食用菌有效供给水平显著提升。

★稳定优化茶树菇、香菇等传统品种,做大做强海鲜菇、滑子菇、鹿茸菇、竹荪、羊肚菌等珍稀品种,示范推广灵芝、虎奶菇等食药兼用品种,构建食用菌良种育繁推体系

★大力推广代料代替椴木栽培技术,开发利用稻草、谷壳、竹屑、莲籽壳、果枝、桑枝等农林废弃物,发展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将“赣菇”纳入“赣鄱正品”品牌创建行动计划,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做大做强茶树菇、香菇、黑木耳、双孢蘑菇、灵芝、竹荪、羊肚菌等一批食用菌区域品牌

云南省  

到2025年

全省食用菌总产量18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总产值5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综合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建设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10个;打造提升“云菌”公用品牌,培育10个区域品牌、10个企业品牌、20个产品品牌、10个地理标志产品。形成以昆明为中心,昭阳、陆良、易门、南华、香格里拉为分中心的“1+5”国际国内食用菌交易市场体系;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0户、5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合作社)50户,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企业6户。将云南打造成国际野生食用菌交易中心、高原特色食用菌生产交易中心和季节性全国大宗栽培食用菌生产基地。

“一核一带两翼”产业布局

“一核”是滇中产业发展核心区,即以昆明为主,涵盖玉溪、楚雄,打造滇中产业发展核心区。核心区发挥昆明省会城市优势,将其打造成“国际野生食用菌交易中心”“国际野生食用菌深加工研发中心”;在玉溪易门、楚雄南华建立食用菌加工生产聚集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带”是指热区产业带,即在气候相近、资源分布相似的保山等地,以香菇、羊肚菌、木耳、姬松茸等栽培食用菌为主,形成栽培食用菌热区产业带。“两翼”是指滇西北发展翼、滇东北发展翼。其中,滇西北发展翼是以大理为核心,辐射丽江、迪庆等,培育以金耳、羊肚菌为主,适当兼顾其他特色及大宗食用菌栽培品种的规模化基地;滇东北发展翼是在滇东北昭通、曲靖等地,开展特色及大宗食用菌品种栽培,形成滇东北食用菌产业发展翼。

“966”布局

“9”是指9种野生食用菌区域布局,重点围绕松茸、美味牛肝菌等9种野生食用菌进行区域布局,并采取保育促繁、包山养菌、菌根苗培育等方式,建设保育促繁示范基地开展管护育菌,提高产量及质量,培育一批优质优势野生食用菌基地。第一个“6”是指6种大宗栽培食用菌区域布局,云南省大宗栽培食用菌主要有高原木耳、香菇、平菇类、姬松茸、羊肚菌等,在现有栽培品种基础上,各州市根据市场需求等情况,适度发展其他栽培食用菌,形成“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格局。第二个“6”是指6种特色栽培食用菌(金耳、白参、茯苓、球盖菇、长根菇、暗褐网柄牛肝菌)区域布局,逐渐形成“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格局。

青海省  

做大做强现有食用菌生产基地,辐射带动零星散户发展,不断壮大平菇、香菇、双孢菇、杏鲍菇、金针菇、鸡腿菇等为主的常规品种,着力培育羊肚菌、大球盖菇、高原黄菇、柴达木大肥菇、荷叶离褶伞、鸡枞菌等为主的稀缺品种。力争全省食用菌种植规模发展到5000亩,产量达到2万吨左右。

到2025年

全省食用菌种植面积发展到5000亩,70%以上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实现标准化生产,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企业品牌2个以上及一批产品品牌。

重点在西宁市、海东市、海北州、海西州、黄南州的10个县(市、区)发展食用菌,其中对湟中区、平安区、民和县、乐都区、贵德县、门源县现有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进行提升改造,在大通县、互助县、尖扎县、德令哈市等积极性高、有发展潜力的县(市、区)新建一批食用菌生产基地。在基础条件好、技术力量强的湟中区、乐都区、贵德县、门源县4个生产优势区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打造食用菌标准化产业园,着力构建“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海北、黄南、玉树、果洛4州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加快名贵野生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

围绕香菇、羊肚菌、双孢菇等食用菌,支持企业申请自有商标3至5个,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企业食用菌品牌1至2个和一批产品品牌。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23年全区食用菌鲜品总产量保持在100万吨以上,设施食用菌鲜品产量达到60万吨、产值达60亿元。

●加大推广黑木耳“桂云3号”等广西本地选育优良品种,加快引进试种榆黄蘑、大球盖菇、大杯蕈、黑皮鸡枞、竹荪等特色品种。加强与区内外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壮大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加强木耳、香菇、平菇、灵芝等优质菌种菌棒集中生产供应,降低制棒成本和风险

●以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为发展方向,结合各地数字化产地仓建设,促进食用菌企业完善产品分选包装、烘干加工、冷冻储存、成品配送、销售供应等系统,加快食用菌冷链物流发展

●深度开发灵芝、茯苓、红椎菌等的药用价值,生产研发灵芝孢子粉、药用制剂等精深加工产品,促进食用菌与餐饮、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

陕西省  

到2027年

全省食用菌栽培量达到25亿袋(瓶),总产量达到260万吨(鲜品),综合产值突破500亿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把陕西建成西部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科技研发创新高地、集散交流中心。

★创建以柞水县金米村为核心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专业生产村30个、万袋生产示范户3000户,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5条,提升“柞水木耳”区域公用品牌

★围绕“一镇一业”,打造“千万袋”示范镇20个至30个,以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实施“百万袋”模式复制推广计划,建设“百万袋”专业村200个至300个

★挖掘文旅、康养、休闲、特色菌宴等新业态,促进食用菌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建设食用菌全域农旅融合示范县5个到10个、特色小镇20到30个

★在陕南地区建设西部食用菌交流中心,在重点县区建设区域食用菌交易平台3个至5个、区域仓储冷链物流中心5个至10个;在每一个食用菌生产示范镇、专业村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站点,引导经营主体发展新业态

多省份相继发布支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体现国家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菌粮”安全的决定。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落实,相信食用菌产业在“十四五”时期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大食物观指导下,食用菌将不单单是一盘菜,而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撑国家食物安全的生力军。让我们为各地政府出台的强菌兴菌政策鼓掌,菌业人也要行动起来,撸起袖子加油干,早日实现食用菌强国梦而努力奋斗!

部分资料整理自各省政府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