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篱落一灯明

 倚竹斋 2023-09-15 发布于浙江

人生海海,爱且期待。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脚。

学校管理进一步精细化。譬如中午最后一节课11:45下课,但是要求老师必须延长5分钟,到11:50吃饭时间才可以下课;譬如晚上延时一5:20下课,但是要求老师必须延长5分钟到5:25吃饭时间才可以下课;譬如要求老师提前20分钟进教室上延时二,因为领导认为给学生20分钟吃饭时间足够了…“精益求精”,我们的领导深得“精细化”管理之精髓,佩服佩服!

随后听Q老师讲了她们初中时学校曾经一度有过一种更匪夷所思的管理,打造“无声校园”。顾名思义,就是不让讲话,吃饭、睡觉时自然是不准讲话,这似乎暗合老祖宗的训导,所谓“食不言,寝不语”是也。随即就拓展到,下课不准讲话,走路时也不准讲话…遇见时,只能以眼神交流。简直是崇拜了,能想出这一招的校长必定不是凡人。

我们感慨,虽然我们也是被禁锢在“城”里,但是我们比学生幸福多了。毕竟,我们至少可以在校园内自由走动,无须一天到晚端坐于办公室。而这些孩子们就不一样了,没有活动课,唯一可以室外的体育课大约也是缩水的。因为有体育课是被分给非体育老师的,而且这节体育课是默认的室内课。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可是…我只能对孩子们深表同情。

今天去一个孩子家去家访,其实就是动员她回来上学。到她家时,她还睡在床上。问她为什么不上学,就是不说话。各种道理都讲了,似乎都没有什么效果。一旁的奶奶说起家里的事,只是抹眼泪…也许每个时代都会有对学校厌倦的孩子吧。

若干年前,我也遇到过不肯上学的孩子。记得那时做班主任的我用了极其“野蛮”的方法治过,一个姓张的男生,道理讲了无数,家长也揍过,就是不肯上学。后来我跟校长一起带了几个男生找到家,活生生的把他从家里“抬”到学校。其实也就是四个男生,抬着他的四肢,一路招摇过市,遇到人总要问一下怎么回事?我们就停下来解释一番,结果问的人总要顺便“教育”那个孩子几句。说来也是神奇,后来那个孩子老老实实的上学,从来也不敢旷课,一直到毕业。可惜,时过境迁,如今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方法也不可复制。

放松一下:
1、逗号谁发明的?
——墨水。
——读书时候喘不上气的人发明的。

(你支持哪一个答案?或者你有更有趣的答案,告诉我)

2、笨蛋为什么没人喜欢呢?
——笨蛋太笨了,才以为没人喜欢。

(你觉得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