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组谈学科发展(上)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3(第二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秋月无边1030 2023-09-15


图片
每日新闻·学组谈学科发展(上)

图片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感染学组与青年学组组长 

瞿介明教授

感染学组

立足临床,着眼前沿,推进呼吸学科发展

在过去一年中,感染学组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筹备学术活动、推进继续教育、撰写指南共识、开展临床研究等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学组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和医疗救助工作,担任各省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专家组以及去年的援吉援沪医疗队等。

二是学组在新冠研究和成果发表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发表了100多篇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参与编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南,编写多部著作,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科技进步奖。

三是组织了多个学术活动,包括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TS)年会感染学组负责的6个板块,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2023年汇编等。四是在推进继续教育方面,学组借助委员会的专家力量组织讲师团,围绕肺部感染指南及共识等文件,以临床技术培训、专家讲座、多学科病例讨论等形式提高基层规范化诊疗能力。五是撰写了多份指南和共识,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版)》和《下呼吸道感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报告临床解读路径专家共识》等。六是完成并发表多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如《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病原学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严重度评价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等。七是持续推进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诊治以及“中国成人非HIV感染的肺隐球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研究的开展。

未来,学组将继续加强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增进多学科合作,加深对疾病机制的了解。同时,学组还将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及思路,包括慢阻肺合并曲霉菌感染、特殊病原体的感染、综合医院的结核潜伏感染、慢性结构性肺病中铜绿假单胞菌群感染分子机制等。

青年学组

发挥中青年学者在呼吸学科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学组近1年来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坚持理论探索与实践提升相结合,严谨求实,团结奋进。

一是聚焦学科研讨,组织召开第十九届、二十届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邀请王辰院士等业界权威参与,探讨呼吸学科最新理念与前沿进展,展现中青年呼吸学者风采。

二是立足临床能力注重互鉴交流,促进整体提升。在抗疫工作中,组织线上讨论,邀请国内著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交流探讨新冠肺炎治疗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分享救治经验。同时,坚持举办青年医师临床研究挑战赛及青年医师临床病例比赛,促进青年医师专业能力提升。

三是弘扬医者初心讲求奉献在先、服务人民。积极奔赴汕头、嘉兴、琼海等地,参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科技下乡活动;评选“中青年呼吸学者精英榜”“基层中青年呼吸医生精英榜”,鼓励广大青年医师投身到呼吸疾病防治的基层工作中去。四是注重科普,成立以曹彬教授为组长,徐金富教授、应颂敏教授为副组长的专家组,48位青委共同参与,保障“人卫健康知识库-呼吸科”项目高水平建设。

下一步,青委将继续推进呼吸学术交流、科技下乡、呼吸慢病管理全能挑战赛大会等各项工作并开展“青委进校园”活动,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懂呼吸”“爱呼吸”,更好地发挥中青年学者在呼吸学科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图片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组长

陈荣昌教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推进慢阻肺规范化诊疗和个体化管理

考虑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多数患者就诊于基层医院,也是“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目标任务,过去一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致力于从多方位、全链条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慢阻肺规范化诊疗和个体化管理,先后组织撰写并发布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识别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调节治疗专家共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管理专家共识》《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药共管专家共识》等一系列诊疗规范,并与肺癌学组联合发布了《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LC-COPD)诊疗国际专家共识》,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给临床一线人员提供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引。

在科研和学术推广方面,学组成功举办了“中华医学会第十届全国慢阻肺学术会议”,并与美国胸科学会联合举办“美国胸科学会流行病、临床与操作研究方法培训(ATSMECOR)”,提升了慢阻肺领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在2022年第21个“世界慢阻肺日”,慢阻肺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慢阻肺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主题为“肺系生命(YourLungsforLife)”的慢阻肺宣教、义诊活动。

展望未来,慢阻肺学组要进一步做好科普教育,提升基层的慢阻肺诊疗能力,促进临床疾病队列与创新的研究技术(例如多组学等)结合的研究,尤其是对于慢阻肺的早期病变人群。在临床上,推动慢阻肺的个体化诊疗和管理体系,探索不同的管理和治疗策略的疗效经济学等,为未来修订具有中国特色的诊疗指南提供科学依据,以期提升疾病总体防诊治能力。

图片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组长

陈良安教授

肺癌学组

MDT推动肺癌临床学科建设发展

2022—2023年,在呼吸病学分会指导关心下,通过从事呼吸肺癌专业的各位学组委员的辛勤付出和团结协作,肺癌学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和临床规范化项目,撰写学术共识,充分发挥了呼吸专业在肺癌多学科会诊(MDT)的重要作用,推动了我国肺癌的临床学科建设与发展。

通过高水平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 积极筹备CTS年会肺癌学组板块,涵盖肺癌最前沿进展领域的学术报告,完成肺癌板块402篇审稿,评选出12篇高质量原创研究投稿作大会汇报;成功举办了中华医学会2022年全国肺癌学术大会,在线注册观众达2.35万人次;2023年全国肺癌学术大会已完成筹备工作,即将于12月开幕,奉献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

通过推进学术项目,推动呼吸肺癌诊疗规范化进程 “肺癌精准诊疗规范管理千家医院”项目启动于2020年12月。截至2023年6月,项目已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颁授了120家全国各级示范中心和单位,开展学术活动50余场,推动了以中心带动区域,以区域覆盖基层的肺癌诊疗规范化进程。

制定专家共识,引领行业规范 本年度,根据临床以及学术发展需要,学组撰写包括《早期肺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在内的专家共识3部。

开展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 磨玻璃结节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临床决策系统研发、真实世界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为肺癌多组学诊断及肺癌免疫治疗相关问题提供了大样本中国数据。

2024年,我们将继续发挥呼吸肺癌的特色与专长,将工作重点聚焦于:

①进一步强化肺癌学科建设,推广呼吸专业牵头的MDT的临床诊疗模式;

②通过全国肺癌大会与'肺癌精准诊疗规范管理千家医院'项目,完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各级医院的学术水平;

③通过“肺癌精准诊疗规范管理千家医院”项目,进一步规范肺癌临床诊疗工作,提升临床诊疗能力;

④完善和提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工作,彰显呼吸肺癌的科研能力;

⑤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合作,发布关于多原发肺癌和肺癌共病间质性肺病的相关专家共识,争取形成肺癌专刊;同时继续加强中青年学者培养,开展青年论坛。

图片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组长

李时悦教授

介入呼吸病学学组

朝“普及、规范、提高、赶超”目标迈进

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在过去的一年取得了非常可喜的进展。

①多中心临床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例如新型射频消融系统经气道局部治疗周围型肺癌(李时悦教授主持,已完成)、冷冻喷洒治疗COPD(王昌惠教授主持)、冷冻球囊靶肺去神经支配治疗哮喘(李强教授主持)、回力圈肺减容治疗重度肺气肿(王广发教授主持)、射频消融靶肺去神经支配治疗COPD(罗凤鸣教授主持)等,特别强调的是,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中国原创的技术或方法的研究;

②高水平文章取得新突破:新桥医院范晔教授发表的纵隔冷冻活检国际多中心研究文章发表在《柳叶刀·呼吸病学》杂志(影响因子:102);

③“经呼吸道多模态机器人的临床验证与评价体系构建”课题获得科技部重大专项立项项目支持;

④第十一届全国呼吸内镜及介入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于2023年8月初在广州成功举行。

在未来,介入呼吸病学学组将进一步落实、推进学组的工作目标“普及、规范、提高、赶超”,加强信息化工作,并推进呼吸介入的质控工作。

图片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长

沈华浩教授

哮喘学组

推动哮喘规范化诊治,惠及中国哮喘患者

第十一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各位副组长精细分工,全体委员真诚合作,与国内哮喘同道们一起,积极致力于哮喘基础与临床研究。

学组围绕哮喘规范化诊治和指南更新内容在全国范围开展系列巡讲,其中二级及以下医院医生占比接近75%;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和第十四届中国咳嗽论坛;组织全国各省市哮喘相关专家开展2023年世界哮喘日宣传教育活动。学组牵头开展哮喘(咳嗽)领域多个重要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为哮喘和慢性咳嗽的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贡献中国人群数据。哮喘学组还组织牵头撰写多部重要指南、共识,包括《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和《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等,参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的撰写,并在哮喘基础研究领域发表多项高质量研究报告。

接下来,学组将积极推进以下工作:

①为持续推动哮喘规范化诊疗,助力哮喘0发作,0死亡,学组积极开展“哮喘万里行”活动;

②2023年11月3~5日在广州举办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

③牵头“轻度哮喘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等临床研究;④更新《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24版)》,撰写《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支气管哮喘自我管理专家共识》第二版等指南和其他共识。学组在积极推动哮喘临床诊治规范制定的同时,还要将哮喘防治战略前移,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升中国哮喘的诊疗水平和科研水平,推动国内哮喘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为我国相关卫生和医保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惠及更多中国哮喘患者。

↓ ↓ ↓点击下方名片 即刻关注南山呼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