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全文)

 新用户30775772 2023-09-15

当代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对资本主义最终命运的判定,最初来自《共产党宣言》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命题。但是,由于现实中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和社会主义实践的起落,人们对此判断半信半疑。尤其是剧变,极大地打击了人们对此判断的信念,使许多社会主义者陷入一种对于“未来的羞怯”。

不可否认,资本主义曾经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在资本主义的几个发展阶段――无论是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还是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周期性经济危机”像无法摆脱的梦魇,始终贯穿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每5到10年就会发生一次经济危机,而且,危机的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泛,危害越来越严重,问题也越来越难解。

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顽疾,西方经济学家绞尽脑汁,试图找到挽救资本主义的“灵丹妙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发调节作用,就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良性运行,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持久的经济危机。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爆发,打破了传统自由主义思想家们的理论自信和政策自信。之后,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潮乘势兴起。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政府投资和消费的增加,能弥补市场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从根本上解决经济萧条和经济危机问题。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的结果是,20世纪60~7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日益加剧,财政预算赤字越来越大,而经济增长速度却明显减缓,甚至出现了停滞,“滞胀型”经济危机爆发。凯恩斯主义之后,各式各样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盛行一时,经济学家们再次强调以市场为导向,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弱化社会福利。然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也没有治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反而引发了更加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同时,市场监管乏力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脱节,并最终导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继而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及持续蔓延,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自我愈合能力的信念。

2008年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实体经济转入衰退的征兆,这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开始清醒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重大缺陷,也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信任危机,“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疑问在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蔓延。英国《观察家报》在2011年9月18日刊登一篇题为《我们的资本主义体系行将瓦解》的文章,西班牙《起义报》2016年2月25日刊登了鲁道夫・克雷斯波的文章,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是不可能解决的。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通民众则更强烈地表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失望和声讨。2012年9月17日开始,一场名为“占领华尔街”的游行抗议运动在美国发生。2016年4月,法国巴黎的共和广场也掀起了“不眠夜”运动,以抵制政府刚刚颁布的《劳动法》,维护广大雇工的利益。

相较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更大的危机正在蓄势,美元危机、国际信任危机可能将引发一场更深层次的政治地震。世界许多国家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美元资产,但是各国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持有大量美元没有必要,不仅是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极度危险。同时,美国在全世界推行民主遭遇重大挫败,美国对一些小国的军事干涉使它所标榜的民主的本质在世界人民面前昭然若揭。随着许多新兴国家经济地位的上升,一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资本主义主要国家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岌岌可危。

马克思曾经在1859年提出“两个决不会”的命题:“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昭示着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已然存在,而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壮大,它的物质存在条件逐渐变得成熟。“资本主义向何处去”对于社会主义中国而言,同样是值得思考的命题。本期“当代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策划,邀约相关专家学人,从现象到本质对资本主义命运进行研究探讨,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