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不百,不变法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3-09-16 发布于江苏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利益没有增加百倍,就不要变更法律;功业没有取得十倍,就不要更换人才。

赏析

这是战国时期守旧派杜挚反对商鞅变法的一句话。

这句话很有市场,就连后来的战国策也记载了,《战国策·赵策二》中说:“故利不百者,不变俗;功不什者,不易器。”大意差不多。后来,《汉书·韩安国传》中同样说了类似的话:“臣闻:'利不十者,不易业;功不百者,不变常。’”

利不十,不变法;害不十,不易制。其背后的原因大盖是:“政有恒,则易守;法数变,则奸生。”

所以,古人这句谚语:“利不百,不兴;弊不百,不除。”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杜挚随后又补充了一句老话,“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希望秦孝公三思而后行。

面对守旧派杜挚的不同意见,商鞅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商鞅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商鞅以汤、武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成就霸业为例,道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道理,劝秦孝公坚定立场。

秦孝公听了商鞅的说法,赞成道:“善!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辨。愚者笑之,知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于是遂出垦草令。秦孝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力排众议,坚决支持变法,使得商鞅之法得以顺利施行,显示了秦孝公非同一般的气度与眼界。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