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城文史★第十辑》入选作品(98)丨忆王麓水政委

 微湖渔夫 2023-09-16

作者:林毅

我们的好政委王麓水同志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已经37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优秀品质、革命业绩,仍深深印在我们心中。凡是和他接触、特别是在他领导下工作过的同志,只要谈到他、无不深切怀念。

这里,我把王麓水在鲁南的斗争活动,择我最熟悉的几件记述下来,介绍给读者,同时也作为我对王麓水同志的纪念。

【赴汤蹈火进鲁南】

1943年初春的一天夜里,一支精干的队伍悄悄地奔向天宝山下,去执行一项光荣的任务,迎接我们鲁南军区的新任政治委员兼区党委书记王麓水同志。我这个军区作战科长早就知道王麓水是江西省萍乡县宗里村人,雇工出身,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跟随毛泽东同志坚持过井冈山斗争,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1938年春,他在晋西南,率领六八五团,把进犯风陵渡的3千多名日寇打垮。1939年,他把一、二团建设成为坚强的人民军队,曾受到延安总部的表扬。1940年春,他和陈士榘同志率领晋西支队进入山东,协同兄弟部队打过不少胜利仗。长期的斗争生活,把他锻炼成一个智勇兼备的指挥员。

麓水同志是在我们最困难的情况下,踏上鲁南大地的。本来,我鲁南抗日根据地包括着滋临公路以南、陇海铁路以北、沂河以西、微山湖以东的大片地区,有“山东的南大门”之称。但在日寇的“铁壁合围”、“分进合击”、“剔抉扫荡”、“分割蚕食”等名目繁多的军事进攻下,根据地变得越来越小了。加上严重的春荒,我军民只能以野菜、树叶、干地瓜秧充饥,而豆饼、花生饼竟成了难得的营养品。在这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很多同志都惴惴不安,群众的斗争情绪也大受影响,鲁南的党政军民正面临着一场严酷的考验。我们殷切地盼望着王麓水同志,来领导鲁南军民改变这种状况。

第二天,我们在军区驻地一家农民的草房里,见到了王麓水政委。他棕褐色脸膛。浓眉大眼,络腮胡子,魁梧身材。他那平易近人的态度,热情亲切的声调和毫不矜持的谈吐,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酸甜苦辣一起往外流涌。


“政委,我们一天要打好几仗,可根据地还是越来越小。

“在敌人的鼻子底下过日子,闻着那股臭气,心里真难受!”“咱们队伍得不到扩充,又缺乏弹药,真是急人!”

“政委,说实在的,现在的困难真多呀,没有的吃就是头一条。人是铁,饭是钢,不吃饭怎能打仗呢?同志们身子都瘦了,许多人得了夜盲症。”

对于同志们谈的这些严重情况,王政委没有丝毫的惊诧,叹息,或是激动不安,他只是安祥地听着,静静地思考着,就象在惊涛骇浪中稳驾航船的老水手。他们望着政委,期待着他的意见。他谦和地笑了笑。平静而徐缓地说:“我在来的路上就听说,大家形容现在的鲁南根据地是'东白山,西白山,南北十余里,东西一线牵’。这个局面是很困难啊!可是,困难是我们的,胜利也是我们的。长征的时候,比现在困难得多吧!可是,我们走过来了,胜利了。”接着,他引述着毛主席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我们说: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好形势就要来临,现在已接近胜利,但又很困难,这叫黎明前的黑暗。我们不要让当前严重的形势吓倒。敌人进攻我们,我们也向敌人进攻,不光以主力和敌人作战,还要组织精干的武工队,插到敌人的后方去,搞他个六神不安,这就是敌进我进。”在谈到鲁南的斗争形势时他说:“从鲁南来看,是敌人包围了我们,但从全局来看,是敌人陷入了我们八路军和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里。敌人的处境比我们更困难。只要我们坚信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就能扭转鲁南当前的局面,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这次会见,王政委那坚毅的面孔,炯炯的目光,平静而亲切的声调,面对着充满危机的鲁南局势的从容镇定,给我留下了至今难忘的印象。

【松林伏兵歼敌顽】

1943年8月的一天下午,我和团政委刘春同志从驻地出发,急速从扶老携幼、纷纷逃难的乡亲们中间穿过,疾奔军区司令部,参加一次紧急会议。

山南边枪鸣炮响,司令部办公的屋子里,却悄然无声。王政委的整个身心已陷入了沉思,张光中司令员凝神致志地望着摊在桌上的鲁南地图。地图上标志着国民党军九十二军进攻路线的蓝色箭头,象一条弯弯曲曲的毒蛇映在我们眼里,只觉得浑身的血管在急剧膨胀。过去五个月的事浮上心头:蒋介石为阴谋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指令驻皖北的李仙洲部九十二军入鲁。该部3月间到达鲁南后,首先制造了“良子口惨案”,接着又摧毁我地方抗日政权,捕捉我军和地方干部、伤员、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为争取团结抗日,我们一再忍让克制,但他们不但不以国家民族存亡为重,反而变本加厉,与伪顽土匪勾结一起,继续向我根据地进逼。到7月底,已占领了滕县以东,白彦以南,我们从鬼子手中夺回的大片土地。军区机关被迫撤到了天宝山南大顶山崮。我们这次会议研究的中心议题,就是与九十二军拼个死活。


王麓水政委招呼大家坐下以后,说,“现在形势变得很严重了。”他的声音还是那么平稳柔和:“九十二军这次向我们发动进攻,来势不小,其目的就是要侵占费南,控制鲁南山区,开辟进攻鲁中的道路。”他停了一下,又继续说:“据悉,敌师长刘春岭在这次进攻前曾说,如打不下费南,他刘春岭就不在鲁南了。这家伙得了点便宜,就头脑发昏了。”王政委冷蔑地一笑,又转回话题:“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坚持阵地,还是动摇逃跑?”他收住话,望了望大家,又在地图上指划着说:“现在东北军已经从这些地方撤走了,如果我们把九十二军赶出去,就可以控制鲁南局势,粉碎蒋介石的罪恶阴谋,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这对整个山东和华北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他抬起了头,加重了语气:“同志们,九十二军已经成了鲁南人民的凶恶敌人,我们一定要把他们赶出去,坚决保卫鲁南!”

我们愉快地吐了口气,可另一个问题又凝聚在心头:面前的敌一四二师,有4千多人,装备优良,还有刘黑七1个师的人马配合,约1万人。而我们只有三团的4个连,加上军区特务连仅仅只有500多人。敌我兵力如此悬殊,这个仗怎么打呢? 我们禁不住又急切地望着王政委。王政委好象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接着说:“凭我们现有的兵力,要想把面前的敌人一口吃掉,是不可能的。目前,敌人正从黑风口分两路向北推进,拉成了一条线。我们可以出其不意,掐头去尾,集中兵力打敌师部,捣毁它的指挥机关。”王政委这一讲,大家的情绪活跃起来。张司令员兴奋地说:“政委已给我们选好了伏击地点”他指着地图说“就在这松林村。”

经过缜密的研究,战斗方案成熟了。

8月13日早晨,东风催云,雨雾茫茫。我军战士进入了松林村以东的山坡阵地,坦伏在沟壑和青纱帐里。山坡下有一条沙河,河水紧靠西岸流淌,东边裸露出20多米宽的沙滩,沙滩上有一条南北道,这里是敌人的必经之路。

王麓水政委和张光中司令员站在特务连的后面,亲自指挥这次战斗。战士们忍受着风吹雨打,泥水浸泡,等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一双双眼睛,闪着复仇的火焰,紧盯住大路。

9点,敌人的尖兵从郑城方向出现了,接着,敌人的行列象条蛇一样地爬来。雨越下越大,敌兵一个个倒背着步枪,机枪上套上了枪衣,当官的紧裹着雨衣,一步一滑地往前走。一个个从我伏击圈里穿过。敌人过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络绎不绝。中午,当敌人的师部进入我伏击圈时,大雨骤然倾盆而下。


“打!”一声令下,霎时间,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呐喊声如山崩海啸,我埋伏在阵地上的战士忽地跃起,猛虎般地直扑敌群,象从天而降的锋利钢刀,把敌人的长蛇阵拦腰斩断。敌人遭此突然袭击,吓得魂不附体,混乱不堪。当他们稍微明白过来,我们的战士早已冲到他们中间,猛杀狠打,只见刀光闪闪,子弹纷飞,敌人完全失去了抵抗力,官兵各自逃命,跑不动的敌人就地一跪,举起了双手。枪支弹药,公文电话,油桶行装,横三竖四地丢满沙滩,无数的骡马乱跑乱窜很多敌人被撞倒踏死,就连那不可一世的敌正副师长也都负了重伤,丢下400多具尸体逃命了。

雨停了,战士们蹦跳着欢呼胜利。敌人在这一沉重的打击下,恐慌万状,士气低落,孤立无援,王政委抓住这一有利战机,果断地发出命令:“全线追击!”

根据山东省军区的指示,接着发起了费南战役。我五团、三团、各分区独立营和地方武装都赶来参战,猛追逃敌。在4昼夜的追击战中,九十二军一四二师大部被歼灭,侥幸活命的800余残敌,如惊弓之鸟,窜回了老家阜阳。

【自力更生破封锁】

1944年春,天宝山区的大峪沟里,杨柳新绿,梨花初绽,一片春光。我们三团正在这山坡上,开垦着因遭敌人洗劫而荒芜的土地。一个通讯员从南边跑来,老远就喊,“首长,连长叫你们几位领导快去,王政委来啦。”我们撂下镢头,跑向三连的地段。一眼就看见王麓水政委正和战士们一起,兴致勃勃地挥动着镢头刨地,他边刨边说:“同志们,咱们比赛比赛,看谁刨得多!”战士们一听王政委要比赛,那劲头就更大了,镢头上下飞舞,就象小鸡啄米。

“政委,你怎么来到就干?”王吉文团长大踏步赶上前去和政委打招呼。

“政委,你跑了这么远的路,该......”

王政委不等团政委刘春的话说完,就直起身来笑着打断刘春的话说:“你们长途奔袭刘黑七时,不也是跑到就开火了吗? 这生产也是打仗呀!”

生产确实也是打仗。记得王政委来鲁南不久,就向我们指出:“敌人搞经济封锁,是想困死,饿死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吃饭。战士们没有健康的身体,怎么能打仗呢?现在鲁南人民已遭受了敌伪的严重洗劫,我们部队不能再给群众增加负担,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在这方面,三五九旅已在南泥湾给我们做出好榜样,我们要很好地学习。”王政委不但这样说,而且身体力行地去这样做。记得就在歼灭刘黑七的第二天,启明星还在东方眨着眼,王政委就带领军区机关的同志,到抱犊崮山下开荒了。他象战时观察地形和部署战斗任务那样,从这个山沟到那个山头;他又象战斗打响后带领战士冲锋的指挥员,一面使劲地刨地,一面指出前进的目标:“同志们,加油呀!前边是敌人的封锁线,我们一定要冲过去!”有一次,我和王吉文团长去找王政委汇报工作,恰巧他和张司令员带着军区直属队到石门挖藕塘去了,可是在他的屋里,我们闻到了一股酒味,就预感他肺部的伤口可能复发了,他是在借酒镇痛。我们赶忙跑到藕塘只见他谈笑如常,在一锹一锹地挖泥,我们断定他是在忍着伤痛坚持劳动,就和王团长一再劝他休息,他坚持不肯,和战士们一起,挖了一个18亩大的藕塘。

“老王,你们团的开荒任务完成得怎样了?”在工间休息时,王政委头一句话就是提问。

“加上在这里开的100亩,已经超过今年计划的一倍了。”王团长爽快地回答。

“战士们的劲头还很足,他们说多开点荒地,多种点粮食,就能多减轻点老百姓的负担。”刘春政委把群众情绪作了补充回答。

王麓水政委点了点头,满意地说:“这种精神要鼓励。今天,我们就是要凭这种精神,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今后,我们还要用这种精神,建设民主富强的国家。”


王政委接着又问道:“军区规定的其他任务呢?”

“都完成了。”我应声回答,并乘机汇报具体成绩:“每营办了2个油坊或粉坊,每个连养2只羊,每12个人喂1头猪,每3个人养1只鸡,还有,每人栽了3棵树。”

王政委高兴地说:“好啊!都这样,部队就能自给了。”他抬起头,望着漫山遍野的劳动群众,开地的,拉犁的,挑着筐子送粪的,摇耧播种的·······到处是热气腾腾的大生产景象。他深有感触地嘱咐我们:“群众的耕牛多半被敌人抢去了,现在正是春耕大忙,你们要抽部分人去帮助群众,我们军队要时刻想着群众的困难,要做爱护群众的模范。”

当王政委再一次下地干活前,又郑重地指示我们:“部队开荒,每到一地,都要先看好地形,放出警戒,时刻准备打击敌人,保卫生产。不要忘记,我们是处在敌后的环境!”

晚上,皓月当空,新开垦的士地上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我们团部的几个同志回味着白天王麓水政委对我们的鼓励和期待,不由得又谈起了王政委带领我们在这一年中取得的成绩,军事上打了胜仗,打退了九十二军的进攻,歼灭了惯匪刘黑七,拔掉了许多日寇据点,根据地在一天天扩大;生产上,获得了大丰收,仅我们三团去年就生产节约近390万元,军区后勤还办起了被服厂、鞋厂、兵工厂和合作社。我们不但有了衣服穿,而且每人每天能吃到5钱油,1斤菜,半斤粮,每星期还能吃到半斤肉。战士们身强力壮,红光满面,战斗、训练、生产如龙似虎,朝气蓬勃。

【深情关怀着战士】

我们部队的许多战士把王政委比作“亲爱的母亲”。这句话,听起来好象有些过分,细想想,并非言过其实。

记得在1943年12月的一天,我们三团集合在郑城村头的空场上,接受王政委的检阅。我望着整齐的队列,精神抖擞的战士,心中很满意。可是当王政委看过部队后,严肃地向我指出:“你们团其他连队的战士脸上都发红,只有四连战士脸色不大好,要很好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四连工作较弱,生活不够好,我们是知道的,但从没有注意到战士们的面色。从这件事上,我不禁想到,王政委确实把战士放在心上了。

王政委经常对我们说:“战士要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打胜仗。”他每次来部队,总要到伙房、饭场去,尝尝饭菜可口不可口,询问战士吃饱吃不饱,对生活有什么意见。他还常对管理人员说:“生活要好好改善呀,饭菜做得好点,让战士吃了觉得舒服。”每次做服装前,他总要亲自去被服厂一趟,检查布色的好孬。服装的式样,耐穿的程度。还关照被服厂的工人:“要多为战士们着想,把衣服做得结实点,战士天天在前线作战,衣服破了到哪去找针线缝补呢?”他还亲自为战士们设计服装。

王政委工作很忙,每天只能睡 3、4个小时,有时几个通宵不能休息。可每次战斗后,总要抽出时间去看望伤病员。为了找个优美安全的环境让伤病员疗养,他翻山越岭,选择了荆山寺,办起了军区直属疗养所。

在天井汪战斗中,我负了伤,住进了后方医院。一天,王政委来到病房,亲切地说:“我来看看大家。”你们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军区党委一定想办法帮助解决。”这时王政委发现了我,几步跨到床前,握住我的手,关切地问道:“伤口还疼吗?”我说:“不疼。”他把一只手放在了我的前额上,试了试说:“不发烧,这很好。”我说:“只是离开了部队,离开了战场,心里比什么都难受。”王政委笑了笑说:“怎么能难受呢? 天井汪这一仗,我们消灭了刘国祯的师部,应该高兴呀!要安心养伤,养好伤再回部队。放心,有你打的仗。

王政委在离开病房的时候对大家说:“同志们,你们是为了抗战胜利,为了明天,光荣负伤的。你们的血不会白流,党和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们,希望你们安心养伤,祝你们早日恢复健康,返回前线。”大家都使劲地鼓掌,不少同志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时过不久,军区侦察科长崔梦坡同志向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城子庙战斗刚刚结束,天空中还飘着硝烟,大地却恢复了平静,崔梦坡两眼发涩,困神向他袭来,他不管烈日当头,苍蝇嗡嗡,躺倒在地就睡着了。当他醒来时,觉得身上阵阵凉风,睁开眼一看,原来是王政委在一下一下给他扇着扇子。崔梦坡激动地说:“政委你······”王政委微笑着说:“怎么?咱们都是阶级兄弟,打打扇子有什么好说的。”

王政委对待战士处处体贴疼爱,对待自己却非常严格,从不搞特殊。他那双布底袜子,一直穿了半年多,衣服破了,总是补补再穿。他春天来到鲁南时戴的那顶单军帽,直到冬天还在头上。同志们问他为啥不领棉帽子和衣服,他总是笑着说:“旧东西用着舒服。”或者说:“老百姓都在受苦,咱们怎能讲究吃穿呢!”

战斗中如何减少伤亡,这是王政委反复强调的问题,至于他个人的安危却从不放在心上。柱子战斗时,凶残狡诈的刘黑七匪徒固守着小围子疯狂反抗,我和王吉文团长正分头布置火力,组织爆破和攻击。王政委却突然出现在这火力交织的地方,和我们一起指挥部队进攻。突然,敌人扔来的一颗手榴弹在他附近爆炸了,一个侦察员被炸伤,他却岿然不动。我跑过去恳求地说:“政委,请你后退一点,这里有我们。”他说:“别管我,你们的任务是消灭刘黑七。”

【血洒突击阵地】

1945年8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山东八路军向踞守大城市和铁路线的日伪军展开声势浩大的反攻。王麓水同志被任命为山东人民解放军第八师师长兼政委。他带领全师转战鲁南前线,连克台儿庄、峄县、曲阜、官桥等敌伪据点,反击进犯山东抢夺胜利果实的国民党军,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不幸的是,在1945年12月13日攻克滕县城的战役中,在攻击发起之前,他亲自到最前沿的突击阵地视察,竟被敌人的炮弹夺去了生命,血洒战场,时年仅32岁。

噩耗传开,鲁南军民都为失去了这样一位好领导而悲恸欲绝。战士们扶枪痛哭,发誓“要为王师长报仇!”伤病员说:“为什么不让我们死了替他!”鲁南军区张光中司令员闻讯悲痛万分,呜咽得讲不出话来。万春圃副司令员老泪纵横,赶到灵前拍棺放声大哭,当王师长的灵枢送往文峰山时,沿途的群众摆设香案祭品,悲痛地路祭致哀。在追悼大会上,滕县城的一位居民代表说:“王师长是为解放我们滕县牺牲的,这里没有他的父母、妻子,他为了什么呢?为的是咱老百姓呀!我父母死了,留给我的是二亩地,可是这些年鬼子占、中央军抢,鸡犬不宁,二亩地有什么用!王师长领兵打开滕县,留给我们老百姓的是从此过上平安日子。可是他自己却牺性了,我们滕县人民永远忘不了他的恩情。”

我们的好师长、好政委王麓水同志虽然已经与世长辞了,但他的名字和业绩,将同其他革命先烈一起,永远写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王麓水同志的崇高形象,将永远铭记在鲁南人民和八师指战员们的心中。      (写于1982年12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