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少将刘华清回忆红25军军政委吴焕先王母宫塬战斗壮烈牺牲

 兰州家长 2022-04-24

王母宫塬

文章图片1

1935年7月到9月初那段日子,我们的部队很像匹野马,在陇东高原走东闯西,来回奔驰。敌人一直搞不清我们的行动企图。

其实,我们自己也是无可奈何。我们是因为得知中央红军准备北上而离开鄂豫陕苏区的,但我们没电台,无法与中央联系,眼下中央红军到了什么地方,一点也不知道,只能来回闯荡,一则可以牵制吸引敌人,二则找机会打探主力红军的消息。

8月21日,我们冒着大雨强行军,来到径川县附近的王村,局面极为严重:后面有紧紧咬住的追兵;前面,敌第三十五师骑兵团和第一O四旅一O八团已经到达泾川县城;北面是泾河,因连续大雨而变得波涛汹涌;南面则是屏障般高耸的黄土高原。我们的回旋余地非常狭窄,如摆脱不掉敌人,可能会有灭顶之灾!危急时刻,军领导果断决定:离开公路,翻越南面高源,甩掉敌人。

文章图片2

我们爬上了地势突兀的黄土高原,这道高原位于泾河与汭河之间,由西向东,蜿蜒面来,到了两条河流的交汇处,身躯一挺,耸起一座高峻山塬。山嘴上有座建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的石窟,有许多栩栩如生的石像,而工母娘娘地位最尊,石像格外高大,石窟因此叫王母宫石窟。当地人称此源为王母宫塬。王母宫南端,断崖陡峭崖底就是我们即将徒涉的汭河。这条河平时流速缓慢,但眼下大雨谤沱,河面加宽,水流变急,给过河造成很大困难。

军政委吴焕先亲自指挥渡河,在河岸边奔前跑后,大声呐喊。雨像鞭子在抽打,又急又猛。最先过河的是手枪团和二二五团,他们占领了河南岸高地,并向径川方向警戒。接着便是军部直属机关分队。从吴政委面前走过时,我见他衣服湿透,满脸滚着水珠,面孔铁青。他挥挥手,大声喊“你们政治部快过去!”从长征以来,吴政委总是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军部直属机关正在过河,这时,突然传来雷鸣般吼声。山洪来了。河水突发野性,iT}起一堵浑浊水墙,劈头盖脑横压过来。我眼看着几个战士被洪峰无情地卷走了,大家惊叫起来。

吴政委马上命令停止渡河,抢救落水战士。可是,哪里还能见到人的踪影?

大雨不停。全军的辎重行李、骡马担架、缝纫机、药品和医疗器材,以及随军行动的伤病人员,这时全都集结在河北岸,拥挤不堪。我们过不了河,身后高塬上担任掩护任务的二二三团指战员也就不能撤下来。敌人越来越近,时间紧迫。

人家的目光都集中到吴政委身上。

必须抢渡。吴政委想出了点子命令部队将供给部带的布匹扭成绳索,选几个水性好的战士试渡。他们每人骑一匹大骡子,各牵一条布索,等山洪前峰过去,便跳入激流。不多一会,他们顺利过河,将自布牢牢拴在对岸两棵大树上。接着,就有几个战士抓着浮在水面的白布索,扑腾扑腾地泅了过去。试渡成功,我们欢呼起来,继续渡河。

塬顶上突然响起枪声,敌人追上来了。军供给部正在过河,而先头部队已经过去,一时难以回援,源上担任后卫掩护的二二三团只能背水一战。枪声、爆炸声不时传到河岸,我们焦急万分。谁都看得清楚,如果不能阻住敌人,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只见徐海东副军长带领身边人员奔向二二三团阵地;吴政委则带领交通队和学兵连100多人,从右翼向敌后插过去。其他人抓紧渡河。

后来知道,吴政委带领部队从一条隐蔽的小路,奔上塬源顶,正好插到敌人尾部,切断了敌人后路。吴政委指挥部队迅速抢占了几座高地,从侧后向敌人发起攻击。吴政委大喊:“同志们,压住敌人就是胜利,决不能让敌人逼近河边!一定要坚决地打,狠狠地打!”二二三团也趁机向敌人发起猛烈反击。敌人没想到从背后杀出一支奇兵,顿时乱了阵脚,夺路逃窜。不幸的是,激战中吴政委负了重伤。

吴政委威信极高,许多人心目中,他几乎就是红二十五军之魂。听到他负了伤,指战员一个个怒火万丈,奋不顾身冲向敌群,拼刺肉搏。敌人乱套了,奔逃的奔逃,跳崖的跳崖,人马互相践踏,最后被压到一条烂泥沟里,1000多人全部被我歼灭。敌团长马开基也被击毙。

枪声停了。王母宫源上,一场恶战以我们的胜利而结束;但是,谁都没有心情去感受胜利喜悦—就在战斗将结束时,传出噩耗:全军敬爱的政委吴焕先同志停正了呼吸!

听到噩耗,全军哀痛!

王母宫塬上空阴云低垂,风雨如泣。烈士鲜血染红的几簇小草,滚动着一滴滴带血的水珠,渗进了黄土。我们敬爱的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吴焕先同志,就这样英勇地战死在王母宫源,年仅28岁。

他倒下了。他就像照亮夜空的一颗流星,过早地坠落在长征路上。

当晚,万籁俱寂。在河南岸一个叫郑家沟的小村庄里,我们为吴政委送行。医护人员为吴政委的遗体作了卫生处理,穿上两件内衣又用了几丈洁白的棉布,紧紧裹住他的身子。

徐海东副军长满含热泪,亲手把吴政委生前最喜爱的一件青呢大擎盖在遗体七。安葬之前,举行了告别仪式,军直机关全体人员向吴政委遗体垂首致哀,几十双眼睛哭得又红又肿。

我们找来了一口柏木棺材,装硷了吴政委的遗体,葬在郑家沟一个山根底下。为了保密,只去了少数几个同志进行安葬。一切都是在安静中进行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吴焕先政委的牺牲,使鄂豫陕省委失去了一位才能卓越的领导,红二十五军也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指挥员。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存。

半个世纪之后的1985年8月,为纪念吴焕先政委牺牲50周年,我和程子华、郭述申、韩先楚、刘震、陈先瑞等老同志,联名写信给中央,建议为吴政委建立纪念碑。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吴政委的家乡河南郑州烈士陵园和他牺牲的甘肃兰州烈士陵园,分别建立了纪念碑和纪念亭。邓小平同志题写了“吴焕先烈士纪念碑”碑名;李先念同志为纪念碑题词:“功勋卓著”:徐向前同志题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碑文则是我们几个老同志共同撰写,落款为“红二十五军先烈纪念委员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