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开放心态”?

 新用户36625prl 2023-09-16 发布于江苏

这周参加了一个培训课程,主题是介绍群策群力找解决方案。当时我们小组选择了一个现实的挑战,作为载体进行练习:如何让新员工快速独当一面?

这个议题,我们之前在部门内讨论和规划过,不过这次是和跨部门的同事一起讨论,发现了很多很好的方法,并且通过归纳建立了简单的模型,我们小组觉得小有成就。图中是我们当时讨论的一些要点,相信看到上面的图,你会比较熟悉。

因为通常需要集思广益的时候,会用到这样的一个方式,它还有一个常见的名字,叫“头脑风暴”。

本文不是和你分享如何做头脑风暴,而是想说,要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有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参与者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而心态的开放,不只是一个口号或说教,而是有着深刻的物理学和系统论基础。

1 为什么要保持开放?

在物理学当中有一个熵增定律,通俗讲,就是一个封闭孤立的系统,它总是趋于混乱和无序。如何能够对抗这种趋势呢?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要保持系统的开放性,从而有机会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样说可能比较抽象,举一个你很容易理解例子,我们的人体就是一个典型的开放系统,每天饮食、人际互动和获取信息,就是在和外界进行交换,从而维持我们这个系统的稳定性。如果我们一直不吃饭,或者一直不和外界交流,可以想象,我们这个系统最后一定会衰败,无论是从肉体还是精神上。

那我们如何保持开放呢?沈磊的《复盘》给了我一些启发,他在复盘的心法中,提到了两个核心:尊重事实和开放心态。其中开放心态又包含了:反思自我、坦诚沟通和集思广益。

不过,我想从另外的两个角度进行分类:对人的开放和对事情的开放。其中,对人的开放,包括反思自我(对自己)和坦诚表达(对他人);对事情的开放,包括实事求是和集思广益。

2 对人的开放

对人的开放,首先是对自己。你可能很好奇,如何自己对自己开放?我相信你肯定是有自我意识的,而自我意识用一个不是特别严谨的说法,就是“能够意识到自我”,换句话说,你可以从第三视角来旁观自己,你可以“灵魂出窍”,就像我能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正在写作的我。

当你从这个视角看,对自己开放,就是要能够对自己这个系统进行反思,如果发现这个系统的问题(比如犯错),要敢于承认和纠正。要保持成长性思维,因为这个系统是可以进化的,所以不要过于在意别人如何看待现在这个系统的表现。

对人的开放的第二类是对他人的开放。在关于对他人的开放,我们听过很多类似的成语,最简单的就是,能够和别人保持一个坦诚的沟通。在这里面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叫做乔哈利窗。

关于坦诚沟通,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模型,叫做“乔哈里窗”,通过这个模型,你会发现我们和他人之间公开的认知天然是很少的,如果我们还不愿意去打开自己,倾听他人,我们和他人产生误解,几乎是必然的。

所以,我理解这也是为什么,斯蒂芬.科维把“知彼解己”作为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之一。

3 对事的开放

除了对人的开放,接下来就是对事情的开放。首先就是实事求是,关乎这一点,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有定义:

“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求”就是我们要探究。而具体到我们日常行为,有个重要的准则,就是我们在沟通中,要能区分观点和事实,而对于事实最好有证据,此外就是要对事物之间的相关或因果联系保持好奇心

第2个对事情的开放,是集思广益,开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里就不赘述。

4 开放的前提

看到这里,我相信你也能够理解保持开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尝试开放。但是我不觉得你能做到完全的开放,因为太开放有时会让自己受伤害,或产生疼痛。而且,如果太开放,系统还有可能瓦解。

所以,我认为保持开放还有一些重要的前提,目前我认为有三个:内核、边界和远离有害源

关于内核和边界,我在你找到自己的“内核”了吗?你有边界吗,它是硬的还是软的?中有详细的介绍,简单讲,内核就是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主心骨,这样的话,在面对外界的各种输入(如别人的意见)时候,才不会毫无主见。而边界,则是对系统的一个保护,最典型的就是我们人体的皮肤。

但是我们的皮肤也不是能对抗一切的,比如火或者腐蚀的物质,我们无法抵抗,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要远离他们。回归到个人这个系统,有可能的话,我们要尽可能远离有毒的人(比如喜欢抱怨的),和有毒的信息。

总结

开放心态不是说教,从系统的角度看,它有着深刻的物理学基础。对个人而言,保持开放包括了对人和对事,同时,保持开放的是前提是:有自己的内核、边界,并远离有毒的人和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