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西交民巷社区打造最美院落实践记载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3-09-17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社区


背景介绍


西交民巷社区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属于大型人口社区。

社区除了两栋高楼房外,主要是胡同院落组成的。

近年来,为更好地解决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构建“老胡同现代生活”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社区,西交民巷社区“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厅”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议事厅以“共商、共议、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参与成员主要有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驻街单位代表、党员代表、议事内容的利益相关者、管辖民警、楼门院长等。

开会时间不固定,何时有事何时开会,另外也有每季度召开的会议,也有每月一次的议事。议事会的时间十分的灵活和开放。

基本做法


西交民巷社区“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厅”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搭建了平台,通过摸索打造最小协商议事单元,建立“小院议事厅”。

这个小院里的议事厅,发挥和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均在议事厅商讨,共同研究解决途径和办法。

议事厅顺应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时代大趋势,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西交民巷社区以东中胡同30个院落为楼门院落示范点打造具有特色的社区服务品牌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协商议事的重要作用。

一是结合院内公共事务,统一收集整理居民的意见建议。

整治胡同院落环境,通过拆除院落内违建、煤棚子、储物棚、杂物棚,对院落公共空间堆放杂物进行清理整治并置换储物柜,对院落中麻花线充电入户等问题进行检查更换,对胡同院落低洼地面进行整修,整治院落内排水系统,整修树木剪枝等。

二是推行“院长负责制”,共商共议院落文明公约。

由居民共同签署意见,共同遵守、共同维护,广泛宣传文明行为,提高院落内居民的文明素养针对院落环境杂乱、堆物堆料等问题,由院长和居民党员参与解决,共商共议、共同参与治理。

三是针对公共设施管理,建立小院议事会协商机制。

电表、公共水表等公共设施的管理,由院长牵头,使用者分担的形式,轮流值班管理院落公共设施,费用共同承担。

总结经验


在最美院落项目的开展中,东中胡同22号和31号院获得了最美院落奖项。

居民对社区所开展的整治工作非常满意,也非常愿意积极参与进来,同时也总结出来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主要工作体现了“共商、共议、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

(一)共商:听取百姓的诉求

1.实地调查,因地制宜

在院落改造过程中,及时跟居民沟通,包括一个晾衣绳,一个排水口的方案,一个标识的悬挂以及公共厕所的建设等等,都与居民一一征求意见。

居民的意见是工作的努力方向。在户厕改造过程中,跟居民沟通,商量方案,凝聚共识。

以前的公厕建成已久,配套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堪忧。

院落堆满杂物,十分不便,邻里矛盾时有发生。平房院落里老人多、残疾人多、行动不便的多,诉求多种多样。

通过多次进行实地勘察,调研了解、归纳整理居民对厕所改造及院落整治的诉求和期盼。

比如厕所里安装扶手,扶手的安装高度,让年老居民亲身体验一下,确定出合适的高度。设计人性化,让居民满意。

2.不厌其烦,不辞辛苦

社区书记带领工作人员逐家逐户上门沟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有的居民上班比较早,社区工作人员老早就去了。

有的时候居民下班比较晚,晚上到居民家中再征求意见,广泛听取大家的相关的意见。有的时候冬天晚上下着雪,夏天一出去一身汗,为的是听取民情,了解民意。

3.同心协力,达成一致

从老百姓的诉求出发,力求每一件事都征求全体居民的意见,最后大家说行才开展行动。

碰到有抵触心理的,或者是居民这个之间的小矛盾,采取多种方案,多侧面来打通居民之间的隔阂,耐心做好居民思想工作,取得居民对院落改造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达到共同商议居民公约,促进院落的进一步的提升。

(二)共议:议院落治理之事

集思广益,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商议出来应该怎么干。

一起开动脑筋,发挥社区管片主任、街巷长、院长、党员的作用,征求居民意见,层层级级地征求,不厌其烦地入户宣传,在社区分别召开了四个层级的会议,包括社区的议事协商会、楼门院长会、支部党员大会和党小组会。

同时,将征求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的公布,将制度和方案征求每位同志,让大家知晓并能够遵守。

(三)共建:建和谐楼门院落

共建这里更多的是以问题为导向,比如建立居民满意的户厕,平整土地,以及在院落里建立相应的一些小品景观,发动居民共同建设。

有的喜欢养鸟,有的喜欢养鱼,有的喜欢种花,大家共同商量,美化院落的公共空间。

(四)共享:享宜居幸福生活

东中胡同是一百多年的老胡同,老居民住户比较多,很多的设施陈旧,和我们现代生活有较大的反差。

在东中胡同开展院落整治,能更有效地能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整治院落的时候,更多地要让我们与居民相知相识相通,把每一项工作落脚到环境提升上。

在这16个院落里,其中有3个院落规模比较大,属于央产权单位,存在着管理落后、服务滞后等相关问题,院子大,比较杂乱。

社区党委、网格支部、各支部的党员共同参与,出谋划策。大家拧成一股绳,要让那个大乱之院变成大治之院,要让和谐的气氛弥漫在我们的院落。

(五)共治:共同维护环境卫生

1.促进居民转变思想观念

比如说东中胡同22号院、27号院的户厕改造赢得了民心民意,老百姓生活更加安逸幸福了。

新建成的厕所整洁明亮,居民自主清扫整理,院内如厕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获得院内居民交口称赞。

户厕的维护就是每户居民都要参与进来,每人都要维护我们的户厕环境卫生,更能够体现出我们共商共治共管的理念。

2.促进社区人文风貌的提升

通过优秀楼门院长的评选,绿色家庭的评选,正确引导百姓社会性的价值需求,得以在社区中进行公布、彰显,将院落的风情、风貌以及院落的变化,制定张贴居民公约;

通过宣传让更多的居民知晓执行,能够形成广泛的氛围,积极参与到今后的楼门院落整治提升建设项目之中,广泛地在社区内形成正能量,形成院落治理的正能量。

“小院议事厅”化身为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厅,议事主题涉及“院落环境提升”、“最美院落评选”、“院落居民公约”、“创建花园社区”等诸多方面,有效解决了胡同环境提升、文明养犬、院落环境改善等问题。

西交民巷社区在推进协商共治过程中,还培育发展了诸多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立了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专业社工和社会公益人才队伍为支撑的运行机制,成为社区协商共治的新型参与主体和有生力量。

一些辖区单位、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也逐渐由被动参与者转变成积极参与者。

比如西交民巷27号院和62号院业主委员会筹备工作,目前为止进行了4次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街道工作人员,社区党委,楼门院长及物业负责人等。

下一步,西交民巷社区在院落示范点建设工作中,将区域的255处楼门院落打造成最好、最优秀、最美丽庭院,展示核心区社区环境和社会治理的成效,为更好的社区氛围做出更大的努力。

“小院议事厅”在最美院落示范点建设项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种基层民主协商模式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推进基层多方参与、议事协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引领社区由管理向服务、由管理向治理的深层次转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