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青少年常被误认为肿瘤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肺隔离症

 逍遥059p5pmax8 2023-09-17

图片

病史摘要


      21岁小郑是在校女大学生,性格开朗,正是青春好动的年纪,爱好户外活动。自2019年9月起自觉胸闷、气促、咳嗽,并有反复发热,随自行在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肺部感染。在当地抗感染治疗后有好转,但仍反复发作。小郑父母觉得女儿平时爱好运动,身体素质不错,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随来广州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行PET/CT全身检查。



问  诊 记 录

患者登革热、甲流感、乙流感及肥大试验阴性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PPD实验阴性、抗链球菌、抗风湿因子阴性

CRP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李凡它实验阳性

CA199  239.26mmol/L

CA125  278.0mmol/L

CEA      5.06mmol/L

既往史:既往体检,否认传染病、外伤及肿瘤或手术史。

PET/CT 

  全身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PET/CT 

增强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PET/CT表现】右肺下叶(沿胸膜分布)见巨块状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影,范围约12.3cm×5.5cm×12.7cm,SUV最大值为7.9,平均值为7.2,CT于上述部位见异常软组织占位,边界不清,密度均匀,CT值约40.0Hu。增强扫描,动脉期中度不均匀强化,可见多发灶状无强化区,静脉期进一步强化,灶状无强化区仍未见强化,并可见自胸主动脉发出粗大供血血管进入病灶,动脉期CT值约60.0Hu、静脉期CT值约90.0Hu。

PET/CT 

  诊断

       右肺下叶(沿胸膜分布)巨块状高代谢病灶,多考虑为肺隔离症合并感染,建议病理协诊。

病理诊断

      广东省人民医院手术病理:肺隔离症合并感染。

图片

肺隔离症


图片
     肺隔离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肺良性疾病,如先天性肺囊肿等疾病一样,同属于肺脏的先天性发育畸形,肺组织的主要改变是病肺有来自体循环的供血。据文献报道,静脉回流主要为奇静脉或半奇静脉系统。
     可分为叶内型及叶外型。

 

病理分型及特点

·叶内型(80%):隔离的肺组织在肺叶之内,为同一脏层胸膜所包裹与正常支气管相通或不相通

多位于后基底段,尤其是左下叶后基底段(约60%)

·叶外型:有独立的脏层胸膜;可位于纵隔、膈下、心包或肺内;多伴随其他畸形,以心脏和膈肌畸形多见,不易发生感染

内外混合型:少见

供血动脉:约70%来自降主动脉,10%~15%来自腹主动脉和腹腔动脉的分支;叶内型以降主动脉维多,叶外型以腹主动脉上段为多

临床表现

·1.呼吸道症状主要发生在叶内型隔离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咳嗽、咳痰,甚至咯血

·2.无症状主要在叶外型隔离症,仅在胸片上表现为肺内肿块影

·3.心血管症状这种表现极少见,主要是为隔离症供血的血管对血液分流导致的心力衰竭

影像表现

X线: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肿块或结节;囊性空腔影,部分可见液气平面;形态不规则斑片状密度影

CT:

囊实性:实性内多个或单个囊变区,囊性部分可为含气腔,实性部分可强化

实性:增强后明显均匀性强化

囊性:单个或多个囊壁囊性病变,密度均匀,无强化,感染后有液平,囊壁模糊、增厚

壁层CT有明显优势,可清晰显示供血动脉

鉴别诊断

      肺癌、肺良性肿瘤、先天性肺囊肿、多发囊状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叶外型隔离症患者需要手术切除病变肺、安全结扎异常动静脉,校正可能合并的畸形,但若无任何症状时,可暂不行手术。叶内型隔离症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