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阴系统辨病辨证体系(下)

 茶墨幽香 2023-09-17

导读:少阴系统,包括了肾脏和三焦两个脏器,涉及六个方剂,分别是肾脏脏方-地黄汤系列、肾脏经方-犀角地黄汤、肾脏俞方-左右归丸、三焦腑方-升降散、三焦经方-小柴胡汤、三焦俞方-达原饮。本章节,我们讨论三焦系统疾病的治疗!


三焦是黏膜体系吗?

三焦系统,是人体最为重要的一个脏器,原因有二,第一,三焦系统通行水液,这对于人体液体平衡及内分泌稳定意义重大,第二,三焦通行人体元气,这对于人体免疫功能至关重要。三焦通行水液及元气功能的发挥,依赖于三焦之体,即遍布周身的黏膜系统,以及与之关联的各类腺体。综合来讲,三焦与人体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关系密切,是二而一的关系。

升降散

升降散,又名陪赈散、仙府内方,该方剂古代多用于疫病的防治,后世医家通过不断实践,发现该方剂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因此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受到近现代医家的好评。

详细来讲,升降散,包括“僵蚕、蝉蜕、大黄和姜黄”四味药物,用于治疗表里三焦邪热,这是其能够治疗瘟疫疾病的重要机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三焦对应人体的免疫系统,升降散调节人体三焦免疫系统,可以很好达到治疗传染性疾病,即瘟疫疾病的目的。而现代社会,三焦湿热,即免疫力异常造成的各种慢性炎症损害性疾病很多,所以升降散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升降散,可以治疗身体各个部位的免疫炎症损伤,是脏腑疾病的良药,其最初被命名为内府仙方,是有道理的。

升降散,作为三焦腑方,作用非常关键,但三焦腑遍布周身,作用机制复杂,容易形成特殊的病理变化,即血瘀证,故而有了医学大家王清任先生的“逐瘀汤”系列方剂。根据三焦血瘀部位的不同,形成了著名的五逐瘀汤,如血府逐瘀汤用于治疗胸中三焦的血瘀、少腹逐瘀汤用于治疗腹部三焦的血瘀等。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作为中医的经典名方,备受历代医家重视,有些医家善于使用小柴胡汤,甚至被冠以“柴胡先生”之名。小柴胡汤,包括“柴胡、半夏、人参、黄芩、生姜、大枣、甘草”七味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等症。

方证对应是学习伤寒的一种方法,但能掌握方剂治病之根本,则临床使用小柴胡汤时会更加灵活。小柴胡汤作为少阴体系三焦经的主方,可以治疗寒热往来之症,即三焦经发热,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人体免疫代谢系统出现问题,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临床中使用小柴胡汤,我们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 往来寒热是使用小柴胡汤的重要标志,因为往来寒热是三焦经功能失常的表现;第二,胆经与三焦经关系密切,因此发热性疾病,如果兼有胸胁满,或胁下硬满,或心下满,即考虑此病与胆经、三焦经有关,亦是小柴胡汤的适应症;第三,无明显发热患者,但是有寒热变化的征兆,如汗出、怕冷等,同时有情绪方面的异常,可以试用小柴胡汤,使疾病从三焦、胆经而解。

达原饮

三焦系统,其本体为黏膜及腺体系统,与人体免疫及内分泌关系密切,是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场所,作为三焦俞方的达原饮,也与疫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被用来治疗疫病。

达原饮,包括“草果仁、槟榔、厚朴、知母、黄芩、芍药、甘草”七味药物,草果、槟榔能够清除入侵人体的伏邪,厚朴破邪结,三药共用,能够清除入侵人体膜原系统的病毒;知母、黄芩、赤芍(芍药),可以清除邪气对人体造成的内火,尤其是三焦之相火,从而保持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最后一味药物甘草,可以调和诸药,也有类激素作用,对免疫器官有一定益处。七药共用,外清入侵潜伏病毒、内调免疫基础,从而达到清除疫病的目的。

前面讲到,人体三焦黏膜系统贯穿周身上下内外,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达原饮是三焦俞的核心方剂,进一步细分,俞方有三大类。上焦系统的俞方,以“银翘散、桑菊饮”为主;中焦系统的俞方,以“藿香正气散、三仁汤”为主;下焦系统的俞方,以“八正散、萆薢分清饮”为主。临床中,我们需要准确判断三焦黏膜俞部异常的部位,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剂,但整体治疗,以达原饮为最佳方剂。

少阴系统辨病辨证体系(下)

三焦系统,作为少阴体系的一部分,与肾相通、与心包表里、与胆同名,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内分泌系统,作用非常独特,值得临床医生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研读及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