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9年1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粟裕,带领着近一千名战士冒雨

 与春天同行 2023-09-17
1939年1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粟裕,带领着近一千名战士冒雨前进了两天两夜。奇怪的是,除了粟裕没有人知道部队行动的目的地。一路上,他们悄无声息,从日军眼皮底下偷偷前行……

粟裕将军究竟要做什么?
这支近千人的队伍目的地究竟在哪里?

1939年初,苏南新四军的力量不断强大,对日军的袭扰和打击越来越多。恼羞成怒的日本人在多地集结重兵,在重要关卡“集镇”采用了“梅花桩”战术应对新四军,也就是用多个碉堡、据点构筑封锁线。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来压缩新四军的活动范围。

该如何破局?

新四军时任第二支队副司令粟裕反复思考,和几个首长研究着破敌之策。苦思良久之后,粟裕看着地图上一个叫“官陡门”的地方微微扬起了嘴角。没错,他要从这个小镇入手,突破整个局面。

可是,粟裕的这个想法很让人不理解。因为,官陡门据点是日军整个封锁线的“中心位置”,一旦遇袭,半小时之内,周边各据点守敌10多分钟就能到位。如果敌机出动,2分钟之内就可临空轰炸。

而且日军已把官陡门修筑为重要的军事据点……

那里有300余名伪军把守,而且建设了壕沟、碉堡、暗堡群等密集防御工事,同时设置了三层铁丝网和障碍物在西、南、北三面,每隔5里构筑一个射界开阔的高耸炮楼。

守在官陡门的伪军尝常吹嘘:“要想攻下官陡门,除非天降神兵!”

可是,粟裕偏偏就要“剑走偏锋”先打官陡门。他的理由很简单:“一个敌人认为最安全之地,正是我军出奇制胜,奇袭的舞台。”

为了打好这一仗,粟裕早就派出精干的侦查员摸清楚了官陡门的所有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了近乎完美的“寒夜奔袭”方案。而且,还组织了多次夜间战斗演习。

1月18日,粟裕没有告知战士们战斗任务,他亲自率领一千多名战士就开始奔袭。第一天,他们走了25公里。

19日,他组织部队悄悄上船突然开进,在周边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之下渡过了“丹阳湖”。一路上,全是提前预备好的船只,可见粟裕打仗考虑的有多充分。午夜时分,部队毫发无伤的隐蔽在预定地点…

20日下午,粟裕紧急召开会议,这时他才把进攻目标告诉了各连、各排。战士们都熟悉粟裕的风格,因此在没有明确作战任务的时候,几乎没人提出疑问。在粟裕公布任务之后,所有人都精神一振,大家群情激昂!掌声热烈!

晚上10点,部队继续出发,在克服一夜的难题之后,他们已经奔袭到了距离官陡门约10公里的地方,此时已经是21日凌晨2点。

就在此时,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粟裕面前:

前方有条河,由于水深需要乘船摆渡。他有两个选择,一是走水路,部队很可能会因敌人封锁而找不到船过河。二是走陆路,会多绕5公里路程,可这对已连续行军9小时的部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天亮前不能抵达官陡门发起攻击,那么所有努力都会付之东流,而且部队在敌人眼皮底下会陷入重重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时间就是生命!一分钟就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粟裕当机立断:“发扬我军连续作战优良作风,多走5公里,走陆路。”

就这样,攻击部队在蜿蜒泥泞的小路上又跑了10公里。凌晨4时,他们终于到达了距离官陡门两公里的地方。

按照预定方案:部队分为两个部分对官陡门分兵包围。

200米……

“停止前进。”粟裕突然发出一声命令。

部队刷的一下同时蹲了下来,3名侦查战士发现了敌人的两个流动哨。待敌人走远之后,侦查员返回报告:“从这边摸过去,恰好是敌人视角的盲区,可一举端掉伪军老巢。”

粟裕听后干脆发出命令:“出击!”

突击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匍匐前进,他们用提前准备的“剪刀”剪开了敌人的铁丝网,可是却触碰到了敌人的“警报”。刺耳的警报声响彻夜空,粟裕刚开始也是被吓到了,但随即就冷静下来:“打!”

刹那间!机枪!冲锋枪!手榴弹!伴随着敌人的警报声响了起来!

战士们也冲杀起来!仅仅2分钟,敌人的三层铁丝网就被突破了,睡梦中的敌人还没弄清发生什么,就已经一命呜呼。这时,另外一路的部队也打了起来,两路夹击的态势已经形成,敌人惊慌失措,毫无招架之力。

整个战斗仅仅用了8分钟!

当敌人反应过来的时候,粟裕早就已经带领部队安全撤离了。虽然返回途中,敌人的飞机开始侦查,但战士们用早已经准备好的伪装隐蔽了起来,敌机盘旋几圈之后就撤了。

下午两点,战士们扛着战利品,押着俘虏回到了部队。官陡门一战,新四军以卫生员、司号员两名轻伤的微小代价之下,歼敌300余人,缴获大批物资。

日军本庄中佐无奈叹息:“偷袭大大地厉害,新四军是个神,你打他一个也没有,他打你时都出来了。”

8分钟奇袭官陡门,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场奇迹一般的突袭战,从战法、战术等个个方面,粟裕的决断都可以说是出神入化、用兵如神。

评论

我们总在想,假如粟裕指挥志愿军会是个什么样的战果?彭总大开大合的指挥方式与栗将军慎密细思的险中求胜相比较,各有长处。但粟大将不同的是专挑强敌打,美骑兵一师恐怕只能在纪念馆看到了。粟将军的战术和胆识估计老美至今都摸不着边,学不透。 

没有如果,事实胜于雄辩,希望不要再拿先辈说事,不要再做无聊的小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