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分钟的 “奇袭官陡门”之战

 洁洁赢 2020-03-17
位于狸桥镇的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
官陡门扁担河(资料图片)
新四军二支队第三团奇袭官陡门胜利归来时合影

  1939年1月,在今天的宣州区狸桥镇和芜湖近郊官陡门一带,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进行了一场战斗。这场战斗不仅是新四军成立后的首次长途奔袭战,而且从开始攻击到结束战斗总共只有8分钟,全歼守敌300余人,缴获机枪4挺、长短枪70余支等武器。这场战斗的谋划之精、出兵之奇、行动之快、用时之短,都堪称突袭战的经典范例。

  一、出奇制胜的谋划

  1939年初,日军开始在南京、镇江、芜湖三角地带进一步增强兵力,采用攻守并用的战术,深入重要集镇,构筑“梅花桩”式的据点,对新四军的茅山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而国民党又抛出了“画地为牢”的毒计,规定江南新四军只能在江宁、句容、丹阳、镇江、当涂、芜湖一带活动,其实质就是为了限制新四军发展壮大。

  为了争取更主动的局面,成立不久的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决定亲率第二支队第三团,远程奔袭,意欲拔掉位于芜湖近郊扁担河两岸的官陡门据点。

  官陡门位于今天的宣城和芜湖交界处,距芜湖市东北郊10华里,当然我们现在已难觅踪迹了。据资料记载,官陡门是一个东西长不过百米的小镇;南北流向的扁担河穿镇而过,将小镇切成两段。而且这条扁担河宽约50米,是不能徒涉的,白天要架上木板才可以通行。除此之外,小镇四周河网密布,沟汊纵横,几十公里的地方往往都找不到一条陆路,一出门基本都要坐船。

  从位置上看,官陡门距离铁路和飞机场只有6华里,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因此,当1937年12月10日日军侵占芜湖后,立即将官陡门作为重要军事据点。“当时敌人在官陡门据点驻扎有300多伪军,设置了3层铁丝网和障碍物,后面还筑有掩体战壕。在西、南、北3面每隔5里构筑一个炮楼,形成一个三角形。如遇有紧急情况,半小时之内,各方守敌就能驰援,如敌机出动,则不需2分钟就可临空扫射。”据指挥这场战斗的粟裕将军后来在回忆录中说,“虽然官陡门的两岸街道长不到100米,建筑也在高高的堤埂上,可以看到四周的河网与水田,但对只有步枪和很少轻机枪的我们新四军部队来说,基本没什么用处的。”

  而据不少战士后来回忆,从当时的新四军根据地去官陡门,七八十公里的区域中只有两条路可以直达,而且这两条路线都要通过几条深不可涉的河流,还必须经过当涂的青山、黄池两个敌据点。而在这两个据点之间,有一条长约18公里的宽大堤埂,敌人很容易从堤埂上截断新四军唯一的归路。“这是一个当时敌人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但却也正是我们新四军战术出奇制胜的地方。”通过观察后,粟裕将军做出了一个出奇制胜的谋划。

  二、“奇”“快”两招逼近据点

  从中共宣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提供的史料,我们看到,对这一作战计划,当时不少战士的反应都是“太过于冒险了”。的确,不管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敌人的防守来说,一般人都觉得不大可能。但我们知道,粟裕被称为“常胜将军”,他善于出奇谋、用奇兵、建奇功。当时粟裕就耐心地向大家解释。

  《粟裕传》中记载了这个过程。粟裕说,现在我们是在交通较方便的平原、水网地区同敌人作战,这就要求我们要像鹰抓兔子式的,采取突然的、短促的像闪电一样的袭击,打个敌人措手不及。敌人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往往就是最麻痹大意的地方,看似固若金汤的据点,实则疏于防守、不堪一击。只要我们计划周密,行动果断,就一定会成功的。

  在取得大家的一致意见后,1939年1月18日清晨,新四军二支队一部在粟裕的率领下,从宣州区狸桥镇塔山刘村出发了。从这时开始,粟裕的“出奇制胜”战术慢慢体现了:本来从狸桥到官陡门应该直接向西,但是粟裕却采取了迂回曲折的行军路线,先沿固城湖东边北进,仅行军25公里即宿营。第二天队伍在原地停留了大半天,然后乘船穿入当涂境内的石臼湖,进入距离不远的丹阳湖后,改乘预先准备好的船只,继续沿内河西进。午夜,部队又迂回“绕圈子”穿插到距离官陡门仅40公里的一个村庄隐蔽下来。

  1月20日上午,各连召开战前动员大会。午后1时,粟裕具体分配了各连的任务,并一再强调,战斗必须要在打响后的20分钟内结束,各部队迅速集结回撤。这又是粟裕在此次战斗中“奇”的一个体现。

  据史料记载,这天傍晚5点左右,部队继续前进。大约晚上8点半,部队到达敌青山、黄池两据点间的亭头镇。粟裕派一部分部队逼近青山、黄池敌据点,以掩护战后部队回撤时的安全,其余部队继续向目的地前进。晚上10时,主力部队抵达大闸,并要从这里渡河,粟裕派出水手找来船只。为了抢时间,大家用绳子系在船的两头,派人在两岸来回拖拉,经过2个半小时的紧张抢渡,部队全部渡过了河。

  这时已是21日凌晨2点,距官陡门也只有10公里路程了。但一个棘手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前方有一条河由于水深需要乘船摆渡。如果走水路,部队很可能会因敌人封锁渡船而找不到船过河;如果走陆路,就会多绕5公里路,这对已经连续行军近9个小时、人困马乏的部队来说不仅是个严峻的考验,而且一旦不能在天亮前赶到官陡门发起攻击,计划就会前功尽弃,甚至还会陷于增援之敌的重兵包围中。

  此时粟裕当机立断:多绕5公里路走陆路,赶在黎明前发起战斗。于是部队跑步前进。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地上结起厚厚的寒霜,战士们冒着凛冽的寒风,在蜿蜒泥泞的小路上,一口气跑了足足10公里。到达头道桥附近后,队伍改用猫步缓行,安全地越过头道桥。

  21日凌晨4点左右,部队来到距官陡门2公里的王石桥,按照预定方案,粟裕将部队分为两部,一部沿西北绕向芜湖方向往东迂回,另一部则沿扁担河东岸北进,完成了对官陡门据点的包围。

  三、八分钟战斗成经典

  关于这场战斗,中共宣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相关史料是这样记载的:当距官陡门不到1公里时,新四军战士们开始贴着堤坝的斜面悄悄前进,在距离官陡门只有二三百米的地方,随着一声低沉的“停止”命令,部队“哗”地蹲了下来。大家都屏住呼吸,双眼紧盯着前方的官陡门据点。突击队的干部带了两个尖兵摸上前去侦察,发现了敌人的两个哨兵,同时也看清楚了3层铁丝网后面的地堡。这时,粟裕命令突击队战士匍匐前进,接近敌人据点。第二梯队也随后跟进。当尖兵潜伏到距敌不到30米远的铁丝网跟前,正当拉开障碍物时,不料触响了敌人预设的警钟。粟裕一声令下,冲锋枪、轻机枪、驳壳枪同时开了火,不到2分钟,部队就顺利地攻破了3层铁丝网,解决了守在掩体内顽抗的伪军。这时,河东岸的部队也打响了。

  在新四军两路夹击下,从睡梦中惊醒的敌人还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被打得人仰马翻,甚至有的敌人还没穿好衣服,就稀里糊涂地当了俘虏。趁着敌人惊慌失措之际,粟裕指挥部队一鼓作气,冲到河边,夺取了小木桥,占领了伪军司令部。伪军残部乘夜暗四处逃窜。

  据后来统计,“奇袭官陡门”一战,从开始攻击到结束,总共只用了约8分钟时间,连同清扫战场也不到半小时,但战果却是辉煌的:不仅全歼了守敌300余人,而且还缴获机枪4挺、长短枪70余支等武器。当然,前期的战略谋划也是功不可没的。这一战的谋划之精、出兵之奇、行动之快、用时之短,都堪称突袭战的经典范例。

  最为重要提,“奇袭官陡门”一战极大地打击了驻芜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江南敌占区人民的抗日斗志。当时在宣州区狸桥镇和芜湖近郊官陡门一带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民谣,“四老板,是天神,一飞飞到官陡门。这边唱着凯歌去,那边急煞小日本……”民谣中的“四老板”指新四军二支队,民谣中所说的故事正是那场“奇袭官陡门”战斗。据《粟裕传》记载,不久后,重庆《新华日报》还刊登了由粟裕亲自撰写的介绍此次战斗经验的文章《芜湖近郊官陡门的奇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