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夜》大结局:周应群终于觉醒了

 蒲公英读书 2023-09-17 发布于江西

很久没看谍战剧了。

观看《前夜》是因女儿的种草,第一集情节就很紧张,但我没觉得什么,甚至没怎么仔细看。

但没看两集就上头了。

原来这不只是一部谍战剧,还是一帮年轻人的成长史,当然是那个年代的。谍战,年代,成长,无怪会成为热播剧。

周应群让我印象最深刻。

他不仅英俊潇洒,有胆有识,智勇双全,而且满腔热血,一身正气,为了理想不怕牺牲,不怕顶撞上司,也不怕与帮会青年成为朋友乃至兄弟,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他们走上抗日救国之路。

可以说,周应群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理想主义者形象。理想主义者身上总是有一种特殊的光,如《隐秘而伟大》中的顾耀东,甚至我觉得周应群比顾耀东更有胆识,更具英雄形象。

但是到锦州后,一切都变了。

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战争在国共两党之间展开。周应群个人事业毫无起色,连李云飞这个当年的“小混混”肩上都有了三颗花,他却还是原地踏步的两颗花。

他当然有怨愤。这里也交代了,和他父亲有关。他父亲是位将军,但在上层的派系斗争中败北,他也因此受到牵连。

为了立功,也为了他的信仰,在护送江伟将军从南京来锦州时,暗地里调查抓捕共产党地下党负责人。

对凌宏俊的审讯一无所获,对此,周永群气急而无奈,但他也因此对凌一直很敬重。

周应群开始怀疑林昔通共,为此开展种种调查,开始的时候还有理有据,但是慢慢地就失去了底线,他的面目变得越来越狰狞——他的脸看上去都扭曲变形了,真的是相由心生。

但,站在他自己的信仰的立场来说,周应群其实仍然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为何会变得如此面目可憎?

我想到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的尊重事实。

周应群没有学会尊重事实。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当现实发生重大变化时,新的信息与过去的观念可能发生冲突,就需要我们对地图进行修订,甚至是进行大幅度地修正。

开始看到这段时,很受震动,不是说要坚定信念,对理想对梦想要坚定追求吗?这似乎有点“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味道,颇反感。

但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比喻很恰当。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我们每个人都行走在人生旅途上,也都携带着各自的人生地图,但地图不是旅途,要使人生之旅顺利,就需要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地把地图拿出来与真实的旅途进行对比,尤其是当旅途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事情与已有地图发生矛盾冲突时,更要勇敢面对,对地图不断进行修订,才能让地图与真实的旅途更加相符。

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多次更新过自己对某些事物的观念,虽然有些只是被动地随波逐流地进行了部分修订,有些则只是逃避,对有些事物仍然处在困惑与矛盾之中。

但现在我们常说的“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成长型思维,其实也是强调这个,有时候你原有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需要突破和走出。信念和理想其实也是一种观念,过去的信念和理想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完善的。

重事实,对人生地图进行修订是人生的必需。

周应群仍然是个理想主义者,只是当事实发生重大变化,他却没有对他的人生“地图”进行修订。

当他奉杨森之命让李云飞帮助他们运输危险物质,完成后杨森却要杀人灭口,周应群终于开始了对杨森的质疑,继而开始了对原有人生地图的怀疑。

当文华死在了杨森背着他派出队员的枪下,他指责林昔害死了文华,害得李云飞无法安心,也害得他在情义和事业处处败北时,林昔帮他回顾了他当年的热血正气和对他们的引领,指出了他的根本问题所在。

周应群终于真正觉醒了。

这觉醒,虽有些晚,在剧中也显得生硬,但我却松了口气,周应群终于开始直面现实,尊重事实,对原有的人生地图进行了质疑和思考,并进行了修订。

最终,他还是死了,死在杨森的枪下,死在了上海解放的前夜。临死前,他对林昔说出了他对人生地图修订后得出的结论。

在锦州,他是那样顽固,是什么促使周应群终于下决心修订他的人生地图的?

杨森看到周应群把枪口转向自己时,惊疑地问”难道你也投了共?“他说没有,他只是不想再做违背良心的事。

当你觉得所做的事与你的良心有违时,一定要停下来进行质疑与思考,你原有的观点乃至你的理想信念是不是有问题,你是否需要对你的人生地图进行修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