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夏萌的领读 ◆ ◆ ◆ 亲爱的共读小伙伴,在昨天的共读中,我们通过分析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困扰对自律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我们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真正实现自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给出的几个方法,是否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勇气鼓起尊重事实 尊重事实,是自律的第三种原则。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 对现实了解得越多越好,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心灵地图。逃避现实的痛苦和不幸,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要让心灵成长,让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尽全力,永远尊重事实,乃至献身真理。献身真理意味着我们要自我反省,敢于接受其他制图者——外界的质疑和挑战,由此确定地图是否与事实符合。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不管现实如何变化,我们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但不意味着它是恰当的态度,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做出改变。事实上,接受挑战,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安慰;心灵接受长期的、甚至经常碰壁的自律,才可能使治疗成功——虽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此同时,诚实可能带来痛苦。 人们说谎,就是为了逃避质疑带来的痛苦。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谎言通常分为两种:白色谎言和黑色谎言。所谓黑色谎言,就是彻头彻尾地撒谎,叙述的情况与现实完全不符;所谓白色谎言,其本身或许能反映事实,却有意隐瞒大部分真相。 不可否认,一个人应有选择地表达意见和想法。当然,出于忠于事实的考虑,我们又渴望直抒胸臆,而不是遮遮掩掩,这使我们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我们担心祸从口出;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想违背诚实和公正的原则,而在二者之间,几无回旋余地,我们很难取得理想的平衡,这的确是高难度的挑战。 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为使人生规范、高效、务实,必须学会推迟满足感,要把眼光放远。还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要通过适当的努力,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
同时,为了体验新鲜事物的独特性,我们必须以包容一切的姿态,说服既有的成见和观念暂时让位,让陌生、新奇的事物进入感官世界。在此过程中,我必须竭尽全力,尽可能呈现出成熟的自我、诚实的姿态、巨大的勇。否则,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的一再重复。
不管个人还是组织,声称敢于接受质疑和挑战,他们就要接受严格的审视。因此尊重事实、献身真理的人,必然心胸坦荡,以诚待人。我们必须不断自我反省,在言语和行动上,确保我们与别人自如沟通,诚实地反映认知的事实。当然,诚实可能带来痛苦。人们说谎,就是为了逃避质疑带来的痛苦。 二、自我调节保持平衡 自律,是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你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保留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为使人生规范、高效、务实,必须学会推迟满足感,要把眼光放远。还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要通过适当的努力,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换句话说,自律本身仍需要特殊的“约束”,我称之为“保持平衡”,这也是自律的第四种原则。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不妨以生气为例。我们心理或生理上受到侵犯,或者说,某个人、某件事令我们伤心和失望,我们就会感到生气。要获得正常的生存,生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从来不会生气的人,注定终生遭受欺凌和压制,直至被摧毁和消灭。必要的生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生存。 我们受到侵犯,不见得是侵犯者对我们怀有敌意。有时候,即便他们果真有意而为,我们也要适当约束情绪,正面冲突只会使处境更加不利。大脑的高级中枢———判断力,必须约束低级中枢———情绪,提醒后者稍安勿躁。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想使人生顺遂,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要具备即便生气、也可抑止其爆发的能力。我们还要善于以不同的方式,恰当表达生气的情绪:有时需要委婉,有时需要直接;有时需要心平气和,有时不妨火冒三丈。表达生气,还要注意时机和场合。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情绪系统,提高我们的“情商”。相当多的人直到青年、中年以后,才掌握了如何生气的本领,这实在不足为奇。终生不知如何生气者,想必也是为数众多。 三、放弃与新生 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机遇,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九岁的作者贪恋风驰电掣,不肯放弃一时的快感,来换取转弯时的平衡,最终让作者体会到: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 无论是谁,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回避放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永远停在原地,不让双脚踏上旅途。 然而事实上,相当多的人都没有选择放弃,他们不想经受放弃的痛苦。的确,放弃可能带来不小的痛苦。需要放弃的部分,有着不同的规模和形态。此前,我谈论的只是小规模的放弃———放弃速度、放弃发怒、放弃写演说辞式的感谢信,类似的放弃不会带来太大的痛苦。放弃固有的人格、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或意识形态甚至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可想而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或早或晚,都要经历需要放弃的重大时刻。 不得不承认在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我们一直在重复着坚持与放弃。事实上坚持是一种态度,放弃则是种魄力。坚持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的等待,哪怕生活再残酷,人们总是选择坚持。因为坚持是实现理想的前提,意味着付出,意味着承担沉重的责任和义务,意味着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 然而放弃并不等同于逃避,而是一种对自己人生目标的一次慎重的校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需要学会减法,也就是放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追寻的事物。实际上能够承受心海深处的寂寞和孤独,正是个性与理性成熟的一种体现。 小伙伴们,今天的共读就到这里了。我们用两天的时间读完了本书的第一章,了解了作者有关自律的看法和建议。在接下来两天我们将进入新的章节,不知道作者关于爱与沟通的看法是否会给你所有启示。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的共读。小伙伴们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全文进行共读签到。阅读好书,自我成长,相遇十点,读你每天。晚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