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亮 ‖ 我读纳博科夫

 大地菲芳 2023-09-18 发布于河南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1899年4月22日—1977年7月2日)是一名俄裔美籍作家,1899年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他在美国创作了他的文学作品《洛丽塔》,但真正使他成为一个著名散文家的是他用英语写出的作品。他同样也在昆虫学、象棋等领域有所贡献。

纳博科夫在1955年所写的《洛丽塔》,是在二十世纪受到关注并且获得极大荣誉的一部小说。作者再于1962年发表英文小说《微暗的火》。这些作品展现了纳博科夫对于咬文嚼字以及细节描写的钟爱。

(百度百科)

我读博科夫
唐亮·文



对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认识,还是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当然是源于那部斯坦利·库布里克1962年拍摄的同名电影,不过当时并未看到该片,只是该片名声实在太大了。(到了1997年阿德里安·林恩再次将该小说改编成电影,有人将之译成《一树梨花压海棠》,我通过碟片才看到)。我开始寻找原著,后来就买到了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洛丽塔》。

这才让人得知纳博科夫是一位俄国人,他1899422日生于俄国圣彼德堡一个富裕而显赫的贵族家庭,他是家中的长子,他的童年在圣彼得堡度过。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纳博科夫一家乘船离开俄国,前往克里米亚1919年纳博科夫一家在英国定居,纳博科夫成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一名学生,主修动物学,还学习了斯拉夫语和罗曼语。1922年,纳博科夫迁往柏林与家人同住,以私人教授英语、法语、网球、拳击等维生。1923年,纳博科夫接受剑桥法文与俄文学位。期间流转于布拉格、巴黎等欧洲各地,开始出版小说、诗集、剧本。1941年抵达美国1945年,纳博科夫与夫人薇拉成为美国公民,1948年,任康奈尔大学俄国与欧洲文学教授。期间,他出版了《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尼古拉果戈里》、《俄国三诗人》、《庶出的标志》、《故事九则》、《确证》等书。每年夏天他就在附近山脉进行的“收集蝴蝶之旅”时开始写作《洛丽塔》。1955年《洛丽塔》遭四家美国出版社拒绝后,由巴黎一家出版社出版,1958年,在美国出版后获得的巨大反响,拉开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序幕。小说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在广受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纳博科夫认为,《洛丽塔》是自己所有作品中最难写的一部,“我不认识任何一个十二岁的美国女孩,我也不了解美国;我不得不虚构美国和洛丽塔。”面对褒贬参半的评论,当有记者问他,是否后悔时,他竖定地表示“我永不后悔写了《洛丽塔》。” 


《洛丽塔》电影剧照


当然这本小说的中文版译介过程也一波三折,2005 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主万译本是第一部全译本,比1989 年漓江出版社的黄建人译本多了整整 12 万字。因此尽管最早的国内译本是1987年时代文艺出版社的版本,从1989年到2003年之间,国内相继由江苏文艺、敦煌、河北人民、浙江文艺、沈阳、译林、海天、内蒙古人民、外语教学与研究、甚至中原农民出版社都出版了不同的版本,但都是不完整的版本。当全译本推出后,上海译文就成了权威版本,该社在2006年、2010年、2013年增印了三次,可见该书的销量。

我也不知道为何对《洛丽塔》产生兴趣,也许在纳博科夫的作品当中,一方面,作者秉持一定的原则,不破坏当时的社会文明。另外一方面,在内心的深处,他有一个隐秘的表达。他一生都是一个伪装者,这种伪装放在文学之中,于是就被称作是一个魔法师。也许这是在我心中产生共鸣的地方。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偿不是“伪装者”,在生活的现实与自我的内心深处,都存在一种“双面性”,这可以说是一种反传统的,反对社会压制的心态表现。很多人认为该小说是“不道德”的,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读,认同那种洛丽塔的痛苦,才是这部作品真正的内核。

当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出版后,我也买了一本,该“讲稿”虽然带着明显的个人好恶,但无疑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可以当作文学参考书,通过他对作家与作品的解析,认识作品的内涵。纳博科夫的文学批评,主张文本性,读者能发现什么,发掘什么,能挑出骨头来么?一切以文本为核心,文本高于一切。因此他的点评和分析能够深入到各种细节之中。对于文学这一个建筑,其他人关注文学的整体构架,纳博科夫关注的是一砖一瓦,以及一砖一瓦之间的关系。他在讲解《安娜·卡列尼娜》时,甚至会给学生画细节图,来具体解释安娜卧室的壁纸是什么样子的,火车车厢里面是什么样的。在他看来,每个细节都具有意义。他在分析《包法利夫人》的时候,认为那里有一种不断出现的层次:蛋糕的层次,帽子的层次,连衣裙的层次,这种层次在这本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读者,就是要把作品中连贯的细节、隐藏的脉络找出来。这实在是对于评判文学、探讨文学、欣赏文学提供了一个角度。


《洛丽塔》电影剧照
201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这是国内首次完整结集,此全集曾被称为英语文学的奇迹我欣然购来阅读,对纳博科夫又有了新的认识。全书68则幽暗而充满魔力的故事中,纳博科夫完美展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小说技法,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智力游戏,以及对生命中无从躲避的暧昧和失落的迷人洞察,让人痴迷。纳博科夫一生中所关注的命运主题:怀旧与讽刺、时间与死亡、流亡者的日常、对故国的纪念、隐晦的童年创伤、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此一一呈现。
比如:《圣诞节》讲述一位失去爱子的父亲,在整理儿子遗物(一些昆虫标本)时,一只蛹终于遇到合适的温度,羽化成蛾。从开头的沉重到最后的轻盈,节奏感十足;《一封永远没有寄达俄国的信》当远方爱人许久不见,要告诉什么给对方呢?每个昼夜生活的变化?深夜里所有被孤独包裹的细小的声音和微弱的光亮?另一座城市的繁华和灯光?非常细腻和感性,充满对旧生活的眷恋;《音乐》在一场私人音乐会上遇见自己的前妻,然后发现自己依然深深地爱着她。阅读时会有电影中那种背景音乐淡化,回忆渐入,往事却不可改变的无力感;《列奥纳多》很具有讽刺意味的一个故事,坏人折磨好人,同化异类,可到头来没有谁是好人,从中让人可以看到世界的混乱和虚无,没有什么和谐一致,也没有什么黑白分明;《似水流年》一个老人的生活回忆。历史变迁和科技发展中带来的怀旧的情感和记忆中隐隐的兴奋和不安 ……
我非常欣赏纳博科夫对文学的认识,他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就是在这样的日常细节中,来发现点亮生活的魔力。当然这是虚构的,但这也正是一个艺术家了不起的地方,即便是虚构的世界,你也会对这样的魔力产生共鸣。”他希望那些虚构的世界是经得起考验的,他期望作家能够创作出一个真实的虚构世界。无疑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虚构世界的真实性。
 

作者简介
唐亮  苏州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苏州市小荷作文教育培训中心。著有随笔集《六月九重天》(两集),发表于各报刊散文、影评、书评类文章,上千篇,并在多次征文中获奖。

请点击标题阅读
唐亮老师的作品

1、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述
2、茅奖改编的影视剧综述
3、2019年的阅读
4、小说 ‖ 手机响了
5、宅家纪实 ‖我的阅读生活
6、小说 ‖ 老屋
7、实力派小说 ‖ 口 罩
8、朋友圈 ‖ 从笔友到微友
9、小说 ‖ 老了
10、随笔精品‖ 高邮之情



11、跟着电影去旅游
12、小说 ‖ 梦想
13、心灵中的黄土高原
14、那年那月 ‖ 夏天的电影
15、小说 ‖  无声叹息
16、我与一个村 ‖ 鸿雁不忍离去的地方
17、创意·雅趣 ‖ 创造美的书
18、狗的眼泪
19、行走 ‖ 廿八都,心中的梦都
20、在无锡 ‖ 名人故居前的思绪



21、岁月流年 ‖ 黑 白 电 影
22、唐亮 ‖ 普陀山,心中的山……
23、山河走笔 ‖  文学甪直
24、新体验 ‖ 另一个世界
25、读书时间‖ 2020年的阅读
26、读书时间  ‖ 生活在“文学”中
27、美文 ‖ 心中的珍珠
28、情调苏州
29、北京名人故居之行
30、感怀海盐



31、古镇的滋味
32、风月 ‖ 不仅留在光影中
33、随感录 ‖ 过客
34、随笔 ‖ 看 雨
35、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36、读书时间 ‖马尔克斯的“爱情”影像
37、人文 ‖ 城市名称的美感
38、读书时间 ‖ 石黑一雄的电影世界
39、甫里八景新题
40、小鸡



41、山水中国 ‖  太湖的角度
42、山水中国 ‖ 藏在心中的阳澄湖
43、人文地理随笔 ‖ 读城读人
44、沈周是一个梦
45、走进翁相府第
46、2021年的阅读
47、乞乞科夫在中国

48、小地方

49、小说 ‖ 流浪狗白雪 【荐读】

50、情丝梦牵的“后花园”



51、作家随笔 ‖ 莎乐美的人生碎片

52、摄影散文 ‖ 云南纪行

53、我的私人文学史

54、美食与苏州人的生活

55、山河走笔 ‖ 疫情下的西双版纳之行

56、2022年的阅读

57、行走 ‖ 桂林散记

58、唐亮 ‖ “山·花”之旅

59、一个癌症陪护者的自述:在医院的18天
60、唐亮 ‖ 写给姑苏的一封情书
61、唐亮 ‖我心中的江南


大地菲芳文学微刊
总第755期
2023年09月1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