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博古,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如果问你对博古有什么印象,恐怕大家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博古跟着王明做了许多错事,给党中央、红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是个坏人。 但是根据现在的资料披露,博古恐怕不是你认识的那个样子。尤其是博古之子秦铁的《追忆父亲博古》文章发布之后,很多人对博古改变了看法。 因为据秦铁表示,有许多叔叔阿姨在私下都和他说:“你爸爸(博古)是个好人,很有学问,他为人很正直,从来不搞什么阴谋诡计,光明磊落,而且能上能下,服从党的需要,为党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些叔叔阿姨包括但不限于朱德、康克清、叶剑英、王震。 为什么他们对博古的评价这么高?博古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1926年,经中国共产党批准,秦邦宪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留学苏联之际,秦邦宪取了一个俄文名字-“博古诺夫”。 没有人知道当时那个普普通通的留学生在日后会成为中共中央的“总负责”,也没有人知道他会给红军队伍造成严重的损失,当时大家对博古的认识仅限于一个很有学问的留学生。 1931年,顾顺章、向忠发相继被捕叛变,中共高层剧变。 当时留在上海的政治局委员只剩下王明、周恩来、卢福坦三个人,周恩来要去中央苏区担任军委书记、王明要去苏联担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团长,政治局都快没人了。 为了维持党组织的日常工作,中共中央决定重组政治局,而当时王明推荐博古。 博古当时连中央委员都不是,他根本没有这个资格,而且这样的推举也不符合组织手续。 博古再三推辞,但是王明直接回答他:“已和共产国际远东局谈妥,电告共产国际批准即可。” 就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博古被王明推上台前,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负责人,时年24岁。 博古是临时提上来的,而且他没有工作经验,再加上当时受王明的影响,博古错误的执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政治上盲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和王明的吩咐、军事上一边倒的听从共产国际派来的洋墨水李德。 因为执行错误的政治、军事方针,博古给党中央、红军队伍造成严重的损失,以至于红军在反“围剿”斗争中失利。湘江战争时,红军减员严重,一度心灰意冷的博古想要自杀,如果不是聂荣臻制止,博古可能就在湘江自杀了。 ![]() 如果仅看这段历史,那么博古的问题很大,而且罪过也很大,他让红军减员严重,险些倾覆。但是在之后的历史中,博古的表现就很好了。 遵义会议,毛主席逐渐取得军事上的领导地位,这让王明、张国焘等人很不满,但是唯独博古,他没有反对毛主席,而且还支持毛主席,他不仅配合毛主席交接工作,还让潘汉年去和共产国际汇报此事。 向共产国际汇报,博古绝对没有“告洋状”的意思,他是真的认可毛主席的指挥能力,他与王明、张国焘等人不一样。 王明和张国焘在遵义会议之后还各种使绊子,比如王明在武汉试图挑战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张国焘不认可遵义会议的合法性,只有博古服从组织,不搞任何阴谋诡计。 而且博古不光自己服从组织,他还劝张国焘停止分裂行为,服从组织安排。这一点极为难得,历史上能有几个在失去权力后仍旧任劳任怨的服从组织?张国焘这样的叛徒没有博古的觉悟,他与博古差了十万八千里。 对于博古,朱德、叶剑英、王震都认可他是一个好人,毛主席也认为博古是一个有原则、有组织观念的人。他在遵义会议后不使绊子,服从组织安排,继续为组织做工作,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博古不是一个坏人,他只是不堪重负罢了。 ![]() 博古在认识到错误之后,积极投身革命工作,加倍工作试图弥补之前所犯下的错误。朱德口中的“为党做了很多的工作”主要就是说博古在长征之后的工作。 毛主席对博古是比较赞赏的,在红军到达延安之后,毛主席还提议让博古担任西北办事处主席,推举让博古负责“笔杆子”工作。 要知道毛主席极为重视“笔杆子”的重要性,他老人家认为“笔杆子”用好了,威力不亚于“枪杆子”。推举博古负责“笔杆子”的工作,显然是对博古学问的肯定。 新华社第一社长、解放日报社长、中央印刷厂厂长、出版局局长,这些重要岗位基本上博古都负责过,他对党中央建设“笔杆子”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且博古在担任南方局组织部部长的时候,恢复重建南方十三省党组织,发展了六万多优秀党员,为建设全国性联络的秘密交通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战争时期发挥了大作用。 你问我博古有没有错,博古肯定是犯过错的,盲从王明、共产国际就是一大错误。但是博古就一定是一个坏人吗?不是,至少党史对他的定义不是一个坏人,只是一个不堪重负的“总负责”。 如果不是王明执意推举博古担任总负责,博古一步一个脚印,在宣传部门发光发热,那么博古的历史评价肯定要比现在高。 很遗憾,历史把博古推到一个不属于他的高位,而且使他摔的粉身碎骨。 |
|
来自: 新用户2830kzGu > 《中国政治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