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国后博古之子去看望王震上将,王震沉默半晌后说:你爸爸是好人

 zzm1008图书馆 2023-11-01 发布于上海
从这个方面来看,博古的形象不是那么好,后来还曾影响到家人,妻子张越霞被降薪、几个孩子受到排挤。博古去世的时间很早,当时他的三子秦铁才5岁,对他没什么印象。
建国后,秦铁一直很困惑,他从外人口中得知,父亲犯过很大错误、对党的影响很大、甚至曾危及革命事业,身为人子,从直觉上来说他不愿相信这个说法。
为了弄明白父亲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有一次他就壮着胆子询问与家里有往来的开国上将王震。王震听后沉默了很久,半晌才叹口气说:小铁啊,你的爸爸是个好人。
王震将军是从战争年代一路奋战过来的,与博古的交集并不少,为什么他会给出这哥与很多人认知不同的评价呢?
图片
这个问题,可以从博古的经历中找到答案。首先要声明一点,本文不是说要洗白或抹黑,能在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人,都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就可以概括的。实事求是,全面了解一个人,才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博古原名秦邦宪,1907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他的祖上曾经阔过的,多次接待下江南的乾隆皇帝。后来虽然落败,但也还有点薄财供孩子读书,秦邦宪就一直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在上海大学就读期间,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26年被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那个年代去苏联的人,都被要求取一个俄文名字,秦邦宪为自己取了“博古诺夫”,此后基本就使用博古一名了。(为避免混淆,后文一律称博古)
在苏联求学这段时间,博古的理论水平提高了很多,并且结识了影响他一生的人——王明。当时的王明虽然只是中山大学的一个书记,但因为有副校长米夫的支持,实际上已成中国留学生中的领头人,博古也常常跟在他的身边。
图片
1929年王明回国,先在全国总工会工作,后调到中宣部当秘书,1930年博古回国,也只是负责一些宣传工作。
如果按照正常程序,这两个资历不算深的年轻人要成为最高领导人基本是无法办到的事,然而在革命风起云涌之时,一切皆有可能。
由于立三路线的冒进,革命力量遭受了重大损失,共产国际发出指示,要改变斗争方式,并且还派出了王明的靠山米夫来华。
1931年的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在米夫的支持下担任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不久又升任政治局常委,跻身核心领导层。他上任后立马提拔博古为共青团中央书记,此后两人的命运也是深度捆绑在一起。
图片
同年顾顺章、向忠发相继叛变后,党的处境岌岌可危,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总理要去苏区当军事部长,王明则准备跑到苏联。
为了到苏联后还可以继续遥控国内的局势,王明决定把博古推上台。博古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惊讶,他第一反应是拒绝,认为自己现在连中央委员都不是,这样不符合组织程序。
但王明将博古视为心腹,还是通过共产国际促成了此事,博古一飞冲天担任中共中央局书记,成最高领导人,这时的他,年仅24岁。1932年底,博古秘密离开上海,于次年1月到达瑞金,依然是中央局书记总负责。
其实看博古的履历就能明白,他当上最高领导人纯属机缘巧合、被王明赶鸭子上架,就他的能力而言,是担不起这么重的担子的,后来他的很多做法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图片
对党内工作,博古完全盲从王明,根本不加以分析研究,并且多次针对毛主席;对军事指挥,他也是迷信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基本上李德怎么说,他就怎么打。所以,苏区的生存环境愈发恶劣,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红军因而踏上了悲壮的长征之路。
由于错误的命令,湘江战役我军损失惨重,出发时有8.6万人,一战锐减至3万多人。当看到无数优秀的红军指战员因为自己而失去生命后,博古内心非常自责,曾经拔出枪来要自杀。如果不是身旁有人及时阻止,他的生命就定格在此了。
这件事之后,博古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他不再无条件听从李德的计策。当时中央在讨论下一步的战略方向,李德坚持按照原计划去跟红二、红六军团汇合,毛主席则大声反对,直言这样做就是自投罗网,红军应该转到贵州方向,避开国民党的口袋阵。
双方争执不下时,一贯附和李德的博古,这次选择支持毛主席,红军开始向贵州进发。
图片
事实证明,这条路万分正确,红军总算取得了几个胜利,在打下遵义后,中央召开会议讨论后续发展的问题。
会议由博古主持,首个发言的也是他,对于第五次“反围剿”,他承认这是失败,但不觉得自己的战术有什么问题,还辩称失利只是由于国军兵力太过强大,换其他人指挥情况也会一样。
然后是周总理发言,他直接指出先前中央指挥的一系列失误,还做了自我检讨。接着是张闻天,他说的就比较尖锐,说博古的报告“没有实事求是”,让会场气氛紧张了起来。
随即轮到毛主席,他指出博古和李德等人错误的军事指挥,提出红军应该进行运动战、游击战,还对博古推卸责任的态度不满。他一说完,很多人都鼓掌。在主要人物发言结束后,会议进行投票,在大部分人的支持,毛主席重新掌握领导权。
图片
而博古虽然先前有推脱之意,但也不是耍无赖之人,明白大势所趋后就做了坦率的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指挥和战术上的错误,军事上的错误由三人团负责,其中李德、博古负最大的责任。
毕竟博古有些共产国际的背景,会后还有人不甘心,劝博古不要交权。但博古也是有党性的人,没有硬挺着,反而让潘汉年去苏联报告这次会议,等于是让共产国际承认合法性。之后他也没有暗中搞小动作,一直配合新的领导层。
在红一、红四两大方面军北上南下之争时,张国焘曾暗中拉拢博古,说遵义会议不合规,红四方面军不认,言外之意就是老张还准备拥立博古。
但博古也不傻,一方面知道老张此时的许诺过后不会作数,另一方面他亲历了四渡赤水等一系列战事后,对毛主席已经非常敬佩,认为只有跟着毛主席才能有出路,所以就严词拒绝了老张。事后毛主席称赞道:博古是一个很有原则、很有组织观念的人。
图片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博古的工作该如何安排是个麻烦事,毛主席却没有在意往事,他说:1934年秦邦宪没有处理我,叫我当苏维埃政府主席,五中全会又提名我当政治局委员,这次我提议他任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主席,这叫礼尚往来。
如果博古纯粹是一个没有能力、只玩权术的人,毛主席断然不会如此推举。后来博古对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协助周总理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不过当王明回国时,他又走了一段弯路,毛主席也没有计较,1945年七大时还极力为他拉票,让他担任了中央委员。
1946年,博古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去往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正当他准备用毕生所学来弥补之前犯下的错误时,悲剧发生了。他与叶挺将军在一架飞机上,不幸遇到空难。
图片
纵观博古的一生,尽管曾经犯过很严重的错误,但在遵义会议后愿意改正,没有一条路走到黑。
党史对他的评价是:“不堪重负的党中央总负责”,这个不堪重负形容得非常好,博古本人都没想到会走上最高舞台,但被架了上去,由不得他。如果没有王明,博古或许会成为一个踏踏实实的干部,奈何。
王震对博古的评价是一个“好人”,毛主席和周恩来也曾肯定过博古。所以,他也是有可取之处。
人,都是很复杂的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