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剧烈咳嗽中西医杂治反加重,纯中药速愈

 医林独啸斋 2023-09-18 发布于湖北

作者导读

本医案要点有二:

一、治疗外感咳嗽这种类型的病,最好不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基本上是中西药相互扯后腿,最后钱花一大堆,病根本好不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治疗肺病的时候,一定要搞明白肺脏的排毒通路,把排邪通道打开,则可效如桴鼓。医案末尾有详细的解析,仔细阅读即可掌握这一知识点。

小儿剧烈咳嗽、中西医杂治反加重,纯中药速愈

作者:tsp南极

2023.8.16

缘起

一天,一位海南的朋友给我发消息求助:

“老师好,我朋友的孩子咳嗽了。她带孩子去医院开了中医和西药结合吃,反而咳嗽更加严重,咳得没法入睡。”

因此拜托我处方治疗。

【南极按:中西药联用治外感咳嗽,一般是不会有用的,一个往东使劲,一个往西使劲,药力全部打架,安能见效???】

刻下症状

怕热,容易出汗。尤其是背出汗很多。 

自觉鼻孔喷出热气。
没有鼻涕,偶尔鼻塞 
咳痰,但是很难咳出来,痰多,黄痰。
咽喉发红。
食欲不好,吃两口饭就不想吃。

大便两天一次,很干很硬也臭,很难拉。
小便黄。

辨证

  1. 患者没有鼻涕,且仅仅只是偶尔鼻塞,可见几乎没有明显的表证存在,麻黄剂、桂枝剂暂且不考虑。

  2. 患者不恶寒、反恶热、且大量出汗,这是典型的里热症候。
    仲景有云:“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3. 自觉鼻孔喷出热气,这是肺脏有热之证据,鼻子为肺脏之外窍也
    痰液黄而多、难以咳出,这是肺脏内部也有大量热邪,把正常的津液煎熬烘烤成了黄痰

  4. 咽喉发红,是咽部有郁热的表现。

  5. 大便很干、很硬、也臭、很难拉,可见大肠中的积便无法正常排出,肺与大肠相表里,当肠道堵塞的时候,肺部就丢失了一条排毒通道,热邪就会憋在肺部。肺脏功能受到影响,就只能通过咳嗽来代偿

  6. 食欲不好,吃两口饭就不想吃,一方面是病久了“血弱气尽腠理开”,胃气已经有些衰弱,另一方面是因为下面的大肠堵住了,上面的胃气就无法正常的下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导致吃不下东西
    这就好比家里的马桶堵死了,这时候是没法冲厕所的,水一放进去全都满出来了,只有把淤堵的下水道通开,东西才能下去!

治法

肺脏主要有两条排毒通道:

1.肺主皮毛——肺脏可以通过出汗的方式,从毛孔就近排出毒素,这是肺脏的向上向外的宣发作用。如果毛孔闭塞、出汗不畅,毒素憋在肺脏,人就会憋闷、咳嗽、喘息,这都是肺脏的自救能力。

这一道理,我之前反复讲过了,可以参考之前的医案解析:

老人肺气肿、冠心病、气管炎一身顽疾,经方思维抽丝剥茧
76岁老人大白肺75%肺受累,柴苓达原饮一剂即显效
小朋友突发咳嗽、眼屎量多糊眼,前胡止嗽汤一剂速愈

新冠后肺部感染久不愈伴随肺结节,麻黄升麻汤有良效

2.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脏可以通过大肠来排邪,这是肺脏向下向里的肃降作用,如果大肠气机不通,大便排解不畅甚至于直接堵死,那么肺中也会积累一大堆毒素,人也会憋闷喘满。

再回过去看看患者的症状,可以明显看出:

  1. 患者的肌表毛孔是完全通畅的,甚至于有些过度通畅了。

  2. 患者的大肠排毒通道明显是堵塞的。

  3. 很明显,肺脏在失去了大肠这条排毒通道之后,选择加大肌表皮毛的排毒量,因此患者便秘而多汗。

  4. 而且这还不够,所以肺脏只能通过剧烈咳嗽来自救。

思路已经有了,处方就很简单了。

处方

小柴胡汤、前胡止嗽汤、升降散合方,加鸡内金一味

北柴胡18,黄芩9,半夏9,党参9,炙甘草9,生姜3小片,大枣3枚切开,荆芥6,前胡15,桔梗6,苦杏仁15,枇杷叶15,白前12,紫菀15,陈皮12,天竺黄12,浙贝母15,芦根15,全瓜蒌18,蝉蜕15,炒僵蚕9,姜黄6,生大黄3(后下)生鸡内金15

三剂

►►►

医嘱:

买药的时候,大黄另包,等大便通畅之后,大黄就要去掉。

解析

  1. 患者食欲不振、且上焦肺脏有热,故采用小柴胡汤健胃、疏散上焦的热邪。

    其实,在很古早的时期,古中医非常喜欢使用治肝胆火热的方法去治肺热证,因为肝-胆-三焦网膜本就是一体,运转少阳枢机、疏通三焦网膜中的淤堵,本就有助于肺中邪火的外排

    日本汉方医家深谙此道,因此最喜爱使用柴胡剂治疗肺炎等肺病,疗效良好。

  2. 肺热重,且咳嗽剧烈,自然要使用郭永来老先生治疗肺热咳嗽的神方——前胡止嗽汤
    这是对肺脏本脏的直接治疗,与小柴胡汤的间接治疗不同。
    此方治疗热性咳嗽有百发百中之效果。不熟悉此方的朋友请看之前的文章以及医案:

    前胡止嗽汤:治热性咳嗽有百发百中之效【南极的读书笔记】
    【止嗽散方证】广泛治疗各类外感咳嗽高效方
    小儿甲流高烧39.6℃,汗下并用一剂而愈(收尾用的是前胡止嗽汤)
    两兄妹咳嗽不止月余,前胡止嗽汤一剂知、二剂已
    小朋友突发咳嗽、眼屎量多糊眼,前胡止嗽汤一剂速愈

    此方的神效,用过的都知道。

  3. 为何要用升降散呢?因为患者大肠不通畅、体内积攒大量热邪,升降散可以通过肌表与大肠两条路,把体内热邪表里分消掉。服后自然全身通畅、大便爽利、热邪自解。

2023.8.25

反馈

朋友反馈效果非常好:

那天咳嗽很严重,并且便秘,没胃口吃饭的小朋友。三剂药下去。胃口恢复正常了,饮食正常,到饭点就想吃饭了。大便也正常了

目前只剩下舌尖有点红了。

给她开的是三剂,孩子吃了二剂大便下来了,后面就没放大黄。

解析

患者服后胃口变好,一方面是小柴胡汤本身自带健胃的效果,另一方面还有大黄之功,且看本经别录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藏


《名医别录》:【大黄】大寒。无毒。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大家可以仔细参悟一下被我标红的地方。

人体整个消化道一气贯通,胃与大肠都是消化道的一部分,二者气机本就会相互影响。

当大肠被堵死的时候,除了肺部排毒受限之外,胃气的正常右降也会受限。如果被食欲不振这一症候迷惑,不敢使用大黄通腑气,纯粹去呆补,很容易越补越不通。要记住:“六腑以通为用”,不通是不行的。

因此我在保护患者脾胃的同时,使用少量大黄疏通肠道,待肠道一通即去之,自然积滞去而脾胃不伤服后胃口恢复、大便复常即是明证

请大家结合我说的话,再好好参悟“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调中化食”等记述,自然明白古人所言不虚也。

南极按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经方实验录》中有一段记述,也非常有益,请大家结合我的医案一起思考:

《经方实验录·第三五案》

曹颖甫、姜佐景

麻杏甘石汤证之传为承气汤证,在以上诸实验医案中,似尚未有述及。实则此种病例虽较白虎汤证传为承气汤证为少,却并不鲜见。

盖经谓肺与大肠相表里,肠热可以移肺,肺热亦可及肠。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者,即系麻杏甘石汤重证,不能解于桑菊、银翘,乃传为肠热,肠热不已,灼及神经,发作神昏谵语,遂指为逆传心包耳。

依余临床所得,肺热传为肠热之后,其肺热每不因此而消。此时若但治其肺热,纵用麻杏石甘汤极重之量,必然无济,当急用承气汤法,去其肠热。如嫌承气伤肺,伐及无辜,则导法甚佳(法详中卷),余屡用之获效。肠热既去,续用麻杏甘石以治肺热,乃得有济【南极按:这是重点,宜仔细反复阅读】

故大论曰:“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本条条文极似重出,当删,而事实上却有此例,奈何甚有既下之后,而肺气自开、咳嗽自爽者,余亦屡屡逢之【南极按:我的这一则医案即如是】

姜佐景还列举了一个实际医案来说明:

有一俞姓小孩,于某月初三日,患咽痛,红肿,兼见白点,胸闷不舒。初四日,皮肤发出细点如麻。


甲医断宜清血保咽,用生地、川连、黑栀、淡芩之属。夜间,病孩喉肿谵语,龂齿目赤。

初五日,甲医用玄参、生地、山栀、左金丸之属。


易乙医,改投解肌透痧之剂如豆豉、薄荷、葛根、牛蒡之属。初六日,乙医主喉痧以透痧为要,重予透发之药。初七日,痧密布,热度更高,入夜梦呓。


乙医虑其伤津,又与存阴清热之法如连翘、银花、竹叶、黛蛤散等。如是延至十一日晚,痧虽回而热不退,咳嗽气粗,鼻扇口燥,胸闷不舒,神识不清,加以腹痛拒按,耳下漫肿


丙医有识,曰“宜通腑气”,径用生大黄三钱、元明粉一钱,并合透发之药以达其余邪。其夜大便既行,神烦即安,鼻扇耳肿悉渐退

【南极按:攻下剂与辛凉透发之药物并用,即升降散之法。与我本医案的用意相同】
复诊,依然用硝黄,直至粪色转黄,方予调理而安。


由本案观之,凡肺热之转为肠热者,苟不设法去其肠中热结,但知透表生津,岂有济乎

最后那位挽救患者生命的医者,使用的就是升降散之法,表里双解热邪。

患者服药后:“其夜大便既行,神烦即安,鼻扇耳肿悉渐退”,这段记录非常真实,只要成功使用过此方法的医者应该都见过这种情况。患者大便一通,马上啥都好了!

我之前治甲流的时候,亦常用此方法:

小儿甲流高烧39.6℃,汗下并用一剂而愈

为何通便之后患者各个症状都迅速痊愈?答案就在我这篇甲流医案的解析中,请仔细对比阅读。

警告:

文中涉及所有的思路与方剂都是为中医同仁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私自试药,否则后果自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