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之四最:最先生、最迟足、最早衰、最需护

 昵称32461016 2023-09-18

专业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请勿自行操作!

导读:“肾之四最”是柴嵩岩教授根据丰富的临床提出的,是对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生理、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对妇科临床疾病的诊治起着指导作用。



“肾之四最”学说
佟庆

“肾之四最”即“肾生最先、肾足最迟、肾衰最早、肾最需护”,是柴嵩岩教授对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生理、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与临床密切结合,对妇科临床疾病的诊治起着指导作用。

“肾之四最”是在“肾之三最”(“肾生最先、肾足最迟、肾衰最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中的“肾”,柴老解释为促使性征发育的肾气。

如《灵枢·决气》“两精相搏,合而成形”,即肾精存在于胚胎形成之前,故言“肾生最先”。出生后得后天水谷精微滋养而充实,《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四七”时“肾气足”,即文中所言:“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虽然“肾生最先”,但促使性征发育的肾气要到“二七”才能在“天癸”的作用下“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言“肾足最迟”;“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相对其他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肾气“五七”即始衰,“七七”经水竭,故言“肾衰最早”。

清代沈尧封《女科辑要》经水篇中,王士雄的按语提出:“盖人身五脏属五行,惟肾生最先,而肾足最迟,肾衰独早。”释为:“孩提能悲能喜,能怒能思,而绝无欲念,其有情窦早开者,亦在肾气将盛,天癸将至之年。可见肾气未盛,癸水未足,则不生欲念也。迨肾气衰,癸水绝,则欲念自除矣。”此文中的“肾之三最”,是因其并未与临床病证相结合,故未得重视。

柴老通过深入理解经典理论,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形成了自己对“三最”的系统认识,借其“形”(文字),赋于其“神”(理论)和“体”(临床),并有所发展,用于概括女性一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以及该年龄段易患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临床组方。

一、肾生最先

《灵枢·决气》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以此看,肾先于其他脏腑而生,故为先天之本。肾虽生于最先,但开始并未充实。女子“一七”至“二七”天癸至(月经初潮前)之前,柴老认为,此阶段为生长发育初期,此时肾气尚未充实,功能尚不稳定,脏腑娇嫩,性激素水平很低,因此小儿并无欲望。

柴老认为,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使阴阳失去相对的平衡,此时肾的功能以封藏为主,饮食、行为等均不应提早促使小儿肾阳的启动,否则会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儿童性早熟。性早熟为儿童性发育异常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增高。这类患儿多有随意进补,或恣食肥甘厚腻及血肉有情之品(尤其是具有兴阳作用的食品),或母亲孕期饮食不当,致内蕴生热,暗耗阴液,终至肾阴不足,引动相火,导致天癸早至、第二性征提前出现。

对于本病的治疗,柴老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遵循其生理特点,不同对待。对于年龄较小,性征发育早的患儿,以滋阴(肝肾之阴)降火(心火、相火)为主,兼以疏肝、散结为法,不可妄动相火。但9~10岁的患儿,此时已接近正常月经初潮的年龄,就要慎用苦寒,以免妨碍正常月经来潮。

二、肾足最迟

肾虽“生于最先”,但“肾足最迟”,最先所生之“肾”,靠的是后天脾胃所化生的阴血来滋养,以成其“足”。

《怡堂散记》所说:“肾者,主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是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也。五脏六腑之精,肾实藏而司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所以成其次而位乎北,上交于心,满而后溢,生生之道。”

《景岳全书》中也曾记载“经本阴血,何脏无之。”说的是月经本来也为血,而每个脏腑皆有血液,但经血要至“二七”后天癸至方能来潮,此皆因“二七”时肾气盛,太冲脉盛,五脏六腑在完成自身生理功能后,有余之血方能汇于血海,血海按时满溢而经。

虽然“二七”时性征已经出现,但毕竟肾气尚不够充实,一方面用药尽量不用温燥、苦寒泻火之品,以免耗伤阴血、克伐肾气;另一方面,对原发性闭经的患者,柴老治疗时多不用大量温肾补阳之品,而是以养血益肾为主。现今社会飞速发展,女性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的学习、精神压力、情绪波动、药物(如减肥药)、不良性生活习惯等,都会损耗肾气,扰乱肾之阴阳,从而导致各种月经病的发生,最为明显的如卵巢早衰发病率的增加及年轻化的趋势。

这个年龄段疾病的治疗,柴老非常强调两个方面的作用缺一不可:一是医生用药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其生理病理的特点;二是患者的配合,如饮食有节、起居规律、不滥用药物等。

以青春期患者常见的面部痤疮为例,临床常见的治法是清热解毒,一派苦寒,或可见座疮的好转,但治疗后患者出现月经改变如月经后期、痛经者为数不少。

柴老治疗本病多从肺经考虑,用清肺火之品,如桔梗、百部等,川贝更佳,但因川贝价格过贵,需酌情使用;肺与大肠相表里,临证应注意大便情况,考虑其中“二阳致病”的因素,如大便干燥,可加瓜蒌清热润肠通便;如大便黏滞不爽,可加槐花以清阳明之热;同时要结合患者的月经周期、行经时间用药,再者嘱咐患者饮食清淡,禁食辛辣、油腻、腥膻等刺激之品,调整情绪,保持面部清洁。

三、肾衰最早

“三七”“四七”为女性生育旺盛期,此期肾气充足,但由于经期、孕产、哺乳等生理性耗损,以及房劳、流产等病理性损伤阴血,致“阴常不足”,此阶段应注意保护阴血及顾护肾气,柴老常选用女贞子、枸杞子、当归、桑寄生、杜仲、菟丝子等养血补肾之品,所选之药均无凝滞之性取甘补而不滞之意;或用太子参、茯苓、山药、白术等健脾益气以助气血的化生;或用沙参、麦冬、百合等以金水相生。

同时注意避免损伤肾气,慎用破血行血、辛温耗散以及苦寒、兴阳之品。嘱患者作息有时,调节情志,饮食上宜少食辛辣腥膻等耗气伤阴的食物。

“五七”时“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时“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见“天癸竭,地道不通,形坏无子”,衰老之象显现,相对其他脏腑的功能而言,生命还在继续,而肾气已衰,故曰“肾衰最早”。

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患者,柴老在顾护阴血的同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用药:一则补肾,二则泻心火,三则疏肝养肝,常用药物有女贞子、旱莲草、莲子心、地骨皮、百合、浮小麦、绿萼梅、远志等,慎用破血行血、通利泻下、辛温耗散之品,平素注意健脾养胃,顾护后天之本,以保气血生化之源,即“治未病”原则。

四、肾最需护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调整、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活力可以延续,绝经年龄逐渐延后,随之即来的诊疗问题使得临床辨证的内容更为复杂和灵活。

“七七”而天癸未竭者临床常见,柴老提出女性“八七”之言,此年龄段作为生殖功能的“肾精”已耗竭,但广义的、五脏之一肾的功能还在延续,在此基础上,柴老提出在“肾之三最”后增加“肾最需护”观点,提醒人们注意肾气的保护,以满足人们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护”的仍然是阴血、肝肾、心肾的功能。此时应慎用淫羊藿、肉桂、仙茅等动阳之品,可用旱莲草、枸杞子或用肉桂配旱连草加熟地以养肾阴,以达维持肾气,延缓衰老的作用。

 end

内容来源:《国医大师柴嵩岩妇科临证经验及验案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