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膜炎、肝腹水、肾性水肿,一个“千古”良方,4味中药保驾护航

 神希园 2023-09-18 发布于湖北

这是「神希园的第 281 期原创

作者 l 神希园

来源 l 神希园(ID:shenxiyuan999)

古代的中医,在开方用药时,不仅会告知你需要使用哪些中药,每味中药有多少用量,还会告诉你需要如何使用,还会告知服药的将息方法。所以,古代的中医开方后,都会在方后写一段方后注,而这个方后注,可不要忽视,因为这个里面可能蕴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对于方后注,无论是经方,还是时方,都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方后注中隐藏的信息,不得忽视,就拿时方来说,比如说二陈汤,如果不读方后注,就不知道方中还有乌梅和生姜两味药;比如逍遥散,如果不看方后注,就不知道方中还是生姜和薄荷两味药;再来看经方,比如防己地黄汤、大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连阿胶汤等,如果不看方后注,就会遗落方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用之临床,往往难以发挥到“覆杯而愈”的效果。

在《伤寒论》中,有一个“猛药”,但听名字却十分温柔的方剂,那就是十枣汤。光听这方名,让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这个方剂中可能有十颗枣,或者十两枣。不过根据仲景原方,这个方剂中的确是有十颗枣。然而,这个方剂中所用的十颗枣并没有出现在方剂的正药里,而是在方后注里。根据《伤寒论》第152条,在讲述太阳中风的病程中,出现水邪凝结水饮结聚于胁下,从而出现悬饮病症,而这种病症适合使用十枣汤。

十枣汤的全方正药只有三味,那就是“芫花(熬),甘遂,大戟”。在方后注中,详细解释了如何使用这个方剂,张仲景指出,将这三味中药取各等分,研为细末,做成散剂,使用时取药末一钱匕或半钱匕备用。服用前先取肥大的红枣十枚,加水煎煮,等到水煎至160毫升时,去掉大枣,将取好备用的药末放入煎好的枣汤中,温服。从十枣汤的方药组成和使用方法,就不难看出,古人真讲究,服用一剂中药,还有这么多程序。

将芫花、甘遂、大戟三味中药研末后,用十枚大枣煎汤后搅拌均匀后,这十枣汤就算完事儿了?并没有。十枣汤的使用方法,十分讲究。第一个是服用时间,张仲景说,“平旦服”最佳;还有用药剂量,张仲景指出,体子好的人每次使用一钱匕,体子比较差的每次使用半钱匕;如果第一次服药后有点效果,但病根尤在的,张仲景认为,“明日更服,加半钱(匕)”;如果服药后“得快下利”,这个时候需要“糜粥自养”,喝点粥,养养正气。这是张仲景对于十枣汤方后注的说法。

十枣汤这么奇妙的配伍,究竟有什么奥秘呢?纵观全方,当以大枣为君药,主要起到培脾土之虚、制水气之横、解诸药之毒的作用;以芫花、大戟、甘遂为臣药,主要起到通利二便、攻逐水饮、除积聚、消肿满的作用。但是对于十枣汤的君药,历来也是争论不休,有的医家认为当以芫花为君,有的医家认为当以大戟为君,也有的医家认为以甘遂、大戟、芫花三药共同为君。唯清代名医柯韵伯力排众议,以大枣为君,也符合张仲景给方剂命名的规则。

十枣汤的创方思路堪称“神奇”,不愧为“千古名方”,全方所用甘遂苦寒有毒,但是善于行走经隧络脉之间的水湿,诚如张景岳所说,甘遂“专于利水,能直达水结之处,如水结胸者,非此不能除”。而大戟,也是苦寒有毒,但是善于清泻脏腑的水邪,张景岳指出,大戟“性峻烈,善逐水邪痰涎,泻湿热肿满”。甘遂、大戟都是苦寒有毒,而芫花却是辛温有毒,不过芫花善于消除胸胁的伏饮痰癖,《药性论》中指出,芫花“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能泻水肿胀满”。将这样三味中药放在一起,其峻猛程度,可想而知,诚如清代名医柯韵伯所说,“气同味合,相须相济,决渎而大下,一举而水患可平矣”!

那么,张仲景为什么要将这样三味猛药,配上一个大枣呢?其实,这里面含义深刻,古人常有“用药如用兵”的思维,甘遂、大戟、芫花三味毒剧中药只能作为将,但不能作为帅,如果三味“猛将”为君药,很容易导致方药成为“脱缰野马”,所以大枣为帅才,犹如诸葛武侯,稳坐中军,诚如清代名医费伯雄在《医方论》中所说,“仲景以十枣命名,全赖大枣之甘缓,以救脾胃,方成节制之师也”。

十枣汤正是由于它的独特性,虽然十分彪悍,但是历代医家对它都很重视,现代也常用于治疗胸膜炎、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血吸虫病腹水等疾病,辨证属于水饮壅实、正气不虚,便可使用[1],合理运用,便可保驾护航。由于甘遂、大戟、芫花药性峻猛,因此可以通过炮制(醋制),以及打粉装胶囊的方式,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在服药时,切记要记住,是用大枣煎汤送服,千万不要自作主张把大枣改成甘草,毕竟“藻戟遂芫俱战草”,十枣汤不可与甘草同方配伍和使用。

《本草纲目》中一再提醒,“用之,取效甚捷”,因此,在临床中,一般要以小剂量开始,比如0.5克,如果当日服用没有扫尽水邪,改日再用,中病即止。对于十枣汤,一般来说,一天只能使用一次,不可多用,以免“泄人真元”。正是由于十枣汤所用的甘遂、大戟、芫花毒大性烈,因此孕妇、体弱、慢性肠胃疾病、脾胃虚弱、正气亏虚、久病之人,都要禁用。另外,用药期间,饮食一定要清淡,切记吃油腻、味厚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参考文献

[1]李飞.中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温馨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方药或治疗的推荐,不能代替医疗建议,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如有诊疗需要,请到当地医院就诊。

公众号升级,更改了分发机制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神希园设为星标
保持沟通,一起前行


END

——妙用中医,健康人生,精彩内容,广而告之——

正脉正宗正统正版,种下仙桃仙杏
祖传师承学院私淑,培养名医名士
学中医,有前途
走进中医殿堂,必读名著经典

筑基进阶,不要错过!

 不知道如何学习?
关注公众号@神希园

本公众号暂时没有留言功能
留言交流,请关注视频号

视频内策,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