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每天刷手机超过5小时?你会失去这种能力!

 扫地僧一一 2023-09-18
有人在后台留言: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体力活动。

好的,他说的对。
我不争了。
我们来聊:刷手机会让你丧失“体能”。

图片

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占比为19.54%,约为4.69个小时
每天解锁手机屏幕65次以上,滑动或者点击手机屏幕多达2617次

一天时间,在一块玻璃上戳2617次,放古代,以为是练什么一指禅呢。
真是刻苦。

比上面这组数据更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在这样大剂量、长时间的“刷手机”训练中,改变了什么?

很多人就已经不具备能够看书的“体格”了。

图片

你回忆一下,周围能端坐着一口气读完10页书,还不看手机的人……有没有?
多还是少?

前段时间有一本书,叫《认知觉醒》,挺多人看的。
这书的作者周岭说的:
读书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它是所有人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这句话可能并不太对,因为读书非常难了——
对“被大剂量、长时间训练了刷屏惯性的人”而言,读书非常难了。

读书需要什么?

需要“注意力广度”。
再看一组数据:现在青年的平均注意力广度 VS 3岁孩子的
就多了0.1分钟——

图片

我看见那些一边刷着手机,一边还在教训孩子说:你写作业,怎么注意力一点都不集中呢?

心里飘过一句话:你来试试。可能半斤八两!

其实,我也不是第一个敲警钟的——

图片
1 媒介即内容

媒介即内容。也叫,媒介及信息。

这是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他认为:
媒介本身,决定了它要传递的内容是什么。

图片

比如,你写一本书,媒介是什么?
媒介是纸质书。
那么每一个字你都会斟酌,白纸黑字改不了,你得好好想认真负责,想好了写。
这时候,你思考是有一些深度的。

如果,是拉你去做直播,随便开聊。媒介是什么?
媒介是直播视频。流媒体。
直播,没法暂停,逐字逐句分析的。
所以,东拉西扯,开开玩笑,要的是那种氛围。
十句里面有没有一句重点?
不一定。

同样是你的输出,由于媒介不同,通过书产生的内容和通过直播产生的内容窘然不同。

媒介,决定了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内容。

不同深度的内容,其实就需要不同深度的注意力、理解力。
这就是对“阅读者”“观众”的注意力、理解力的训练。
一两个小时的训练,看不出什么差别。
但是,一天1小时,一年365天,训练10年,3650小时,改变就产生了。
何况,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少于一天1小时。

接下来,要产生的理论,你可能能猜出来了——

图片
2 媒介即认识

你选择的媒介是什么?
这决定了我们所掌握的信息、增长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
所以,有了这个概念:媒介即认识

这波兹曼提出来的,他就是写《娱乐至死》的作者。

图片

他写作这本书的时候,电视是主要的媒体。
现在,是手机,大屏换小屏。属于,换汤不换药,而且药更猛了。

他提出的警告就是:
电视是一切消息的起源,在它的统治下,公共话语会变得无能而荒唐。

嗯,他管电视上说的话叫做垃圾

电视上有没有不是垃圾的?
当然有。
所以,我对这个观点不是绝对认同

但,电视换成手机了,信息更多了,波兹曼所说的“垃圾”,肯定是更多了。

压力就给到了消费者这边,我们想看什么?
我们选择了什么信息收入?
而且是一天输入5小时?
媒介即认识。

图片

图片
最后的话

认识,最后会作用在行动上的。

波兹曼的另一个经典的概念叫做:信息行动比。

信息,有什么用?

不管是在口头文化,还是在印刷术文化当中,信息的重要性其实是在于——它可能促成某种行动。

信息行动比,就是你接收到的信息,对你的行动产生直接影响有多少。

比如,你看完我上面的那张图,接受到了信息:要去删掉一些对自己认识无意的号。
可能,就要开始行动了……
结果,抖音突然跳出一条推荐消息:您关注的小姐姐开播啦!
然后,你就忘了刚才决定的行动了。转去看小姐姐了。

这就是信息行动比很低
为什么听过那么多道理,还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有效的信息,能让你去进步的那个行动的信息,被稀释了。

嗯,我们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信息过剩的问题了。
而是,我们完全被跟自己不相干的信息淹没了。

吐槽媒体、抱怨手机,没啥用。
我们总有选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