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为心声 语成格言

 dtmz 2023-09-18

言为心声 语成格言

——《国语》新读序

中条山客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杂记,记录了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期五百多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也有人称其“《春秋》外传”,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传说是春秋末鲁国的左丘明所编撰,或有人说是战国时期学者托名之作。

“语”者,言论、谈话等;“国语”,以国为别、以历史大事件中相关人物的谈话、言论形式记录的关于国家兴衰的历史资料。

《国语》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正处在儒家所讲的礼崩乐坏阶段,新的秩序、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国语》的主题思想比较驳杂,不过,我们仍然能够发现,其主题是“以民为本”,表现为“重民”、“尚礼”、“崇德”等。如《召公谏厉王止谤》,写厉王酷虐无道,不听召公之劝,致使民怨鼎沸,激起公愤,终被人民放逐。文章重点记述了召公的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从正反两个方面、两种结果,说明不可“防民之口”的道理,比喻生动,论证有力,表现了一种进步的民本思想。全文亦简括有法,比喻贴切自然而颇有说服力。清人林云铭即评此文日:“召公谏,语语格言”,而全文更有融成一片,警健绝伦。

《国语》重在记实,所以表现出来的思想也随所记之人、所记之言不同而各异,如《鲁语》记孔子语则含有儒家思想;《齐语》记述管仲语则谈法、霸术等;《越语》写范蠡尚阴柔、持盈定倾、功成身退,带有道家色彩。

国语反映的是敬天保民的义利观。周初通过尊崇“敬天保民”思想,一方面诠释周代商的合理性,一方面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一个朝代开国之君往往精明能干,但几代之后,由于制度设计缺乏对天子、国君的约束,国君肆意妄为,骄奢淫逸,违背道义礼制的现象时有发生,但这些国君终会遭受灾祸,体现了《国语》作者对此种义利观的批判;同时“敬天保民”的义利观开始在诸侯国中出现,周朝实行宗法分封制,宗族和姻戚的情谊经过的世代愈多,便愈疏淡,君臣上下的名分最初靠权力造成,名分背后的权力一消失, 名分便成了纸老虎。随着血缘世代的延长以及周王室王权的衰落,维护统治秩序的是这些“尊王攘夷”的诸侯霸国,并且这些诸侯国家存在利益竞争关系,保障这些霸国的利益的是该国的人口、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因此“敬天保民”的义利观被这些国家继承发扬,并作为保障本国利益的保证,使民众和国家保持一定的和谐。诸侯大国由于自身实力的壮大,其国君对愈发衰落的周王室愈发不屑一顾,但是为了保持自身霸主地位以及谋求更大的利益,其国君仍要尊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由此表现出诸侯国君对周天子表面尊敬、暗自蔑视的义利观,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的有效执行转移到诸侯国家中,这对于周天子来说当然是一种僭越,这种借宗法制保存下来的专制权力,初步形成了君主专制体制的成熟政治形态,而为秦汉以下的历代王朝所奉行。

国语作为比较早的历史书籍,给我们带来了“和合”之美。“和”者,于音乐为和声,各个声部、各个乐器以恰当的和谐的新鲜的声音出现,给人以美的享受;于社会则为“和谐,合作,共处”,体现出无害,有利,合德,成礼,可观。当然,《国语》以言胜,言为心声,心决定言。有很多名言警句值得我们学习与理解,如“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华而不实,耻也”等。

国语通过历史事件记录的关键人物的言谈,多数发自内心,心决定言,言为心之声;语出必有据,机智之精华,语语格言,句句精心。

下面,我们品读数句这些美妙的金句。想更多的了解历史典籍《国语》,还是去读原著罢!

——条山客 2023年9月18日星期一,陕州上阳书院

【君子不自称也,非以让也,恶其盖人也。】(语出《国语·单襄公论郤至佻天之功》。君子不自我称赞,并不是因为谦虚把荣耀推让给别人,而是怕别人因此被遮蔽了。)

【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出自《国语·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意为:天地之间的气数,应当是有一定秩序的,不失去秩序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如果失去秩序,就会引起老百姓的慌乱。)

【章怨外利不义,弃亲即狄不祥,以怨报德不仁。】(出自《国语·富辰谏襄王以狄伐郑及以狄女为后》。意为:把自己内心的怨气发泄出来,就会让外人从中得利,相当于将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疏远自己的亲朋好友,然后和狄(敌人)亲近,相当于将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用怨恨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相当于让自己背负不仁的骂名。)

【量力而进,不能则退。】(出自《国语·中行穆子帅师伐狄围鼓》。意为:根据自己的才华、能力、实力、人脉等向前走,如果前方受阻碍,不能前进就后退。)

【武不可觌(dí),文不可匿。觌武无烈,匿文不昭。】(语出《国语·阳人不服晋侯》,意为:武艺高强,不能隐藏起来;文采出众,不能掩盖埋没。隐藏自己的武艺,就不能建立伟大的功业;掩盖自己的文采,就不能彰显自己的才华。)

【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语出《国语·单襄公论晋将有乱》,意为:君子应当目光坚定,身体安定,行动才能从容不迫,我们观察君子的容貌就能够知道他的心性和气度。)

【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语出《国语·重耳婚媾怀嬴》,意为:要想别人爱惜自己,自己先要学会爱惜别人;要想别人跟随自己,自己应当学会跟随别人。)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语出《国语·刘文公与苌弘欲城周》,意为:人要想往好的方向走,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来,如同向上攀登,非常艰难;而学坏就很容易,迅速得就跟山崩一样。)

【师轻而骄,轻则寡谋,骄则无礼。无礼则脱,寡谋自陷。入险而脱,能无败乎?】(语出《国语·王孙满观秦师》,意为:整个团队的人都很轻狂,就容易骄横跋扈;轻狂就会少谋略,骄横就会没有规矩;一旦没有规矩,就会随随便便;一旦缺少谋略,就会陷入绝境。如今已经陷入陷阱,却还是随随便便的模样,这样的团队能不失败吗?)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语出《国语·越兴师伐吴而弗与战》,意为:如果刚好等到了机遇,就应当奋进不懈怠,因为时机过了就不会再回来。

如果有了机遇自己不珍惜,反而是灾祸。)

【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语出《国语·周语中》,意为:对百姓只能亲近安抚,不可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夫见乱而不惕,所残必多,其饰弥章。】(语出《国语·周语》。意为:看到小乱子出现,若不警惕,就会出现大乱,损失会更多;如果想掩饰过错,只会使过错更加明显地表露出来。)

【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语出《国语·齐语》。意为:不在农忙时役使百姓而耽误农时,百姓通过劳动就会致富;祭祀时不掠夺家畜,就能使牛羊顺利繁育生长。“略”同“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语出《国语-周语》。召公告诫厉王,要听取百姓的意见,不可横加压制。治理河流的人要开通水道使它通畅,治理人民的人要开导他们使其畅所欲言。堵塞的河流一旦溃坝,必然造成巨大的伤害;被压制的臣民一旦造反,必然会危及朝廷。)

【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语出《国语·周语下》意为:举动以恭敬为最,治家以俭朴为最,品德以谦让为最,处事以多问为最。)

【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语出《国语·鲁语上》。厚:使粗壮。任:担任。(建造房屋)不使用巨大的房梁,就不能承受屋顶的分量。没有什么分量比国家的利益更重要的,没有什么栋梁比品德高尚的人更合适的。)

【败不可处,时不可失,忠不可弃,怀不可从。】(语出《国语-晋语》。意为:政令败坏、政策行不通的地方不适宜居住,机遇不能丧失,忠诚的人不能抛弃,自顾私欲的情绪不能放纵。)

2023年9月18日星期一,陕州上阳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