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之),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烟潭渔叟,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明末清初书画家.善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正如李志敏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释文:月山东上禅院同玉调应五西登月山。风榛圻岫势,春气不 闻喧。我亦无为者,钟声忽过门。澄潭(囊)平 月影,稽首养心魂。小智蜉蝣事,何年栖 灏元。同玉调咏月山。凭虚阁留滞看。 山性红红绿绿冒太空(僧)春浮僧定处,兴寓树音中。 鹖鳺高吟绝,梧桐夕照通。此中间谁识取, 樵父在鸿蒙。山下东禅院呈玉调。 野农劳不已,踽踽采薪行。客歇崖间步, (骑)经来水外声。时危春正丽,计拙道 非轻,灵曜何明晦,虚陵鶶又鸣。 登明月山。动息山之阿,吟经柏壁过。乱离 空败庑,世代自垂萝。夜月狷啼紧,石幢鸟 迹多。无言对百衲,云木欲婆娑。与月山僧后 泉云根半山。琉璃即此域,辞禄 系虚房。共处华星曲,平临太室苍。注书能自老, 饭药不无香。圣代逸高驾良图晰所藏。 观清化水磨,不测盈虚力。忽惊石势摧,窟中犇 鬼魅。地底骤风雷,璇玉青阳叶。人官玄化回, 流膏益万物。还欲(润)偏埏垓。题识:壬午(1642年)三月初七日玉调老亲 家年社教我。王铎。 钤印:王铎之印、宗伯学士 藏印:裵景福(1854-1926):裵氏壮陶阁藏 其他:曾在朱丙君处、玉耕鉴赏书画、华氏补庵、 汪振淙印、声百氏、周陶斋书画记、 陈氏竹珊鉴赏、墨林山人、子京父印、 偶作金焦主人、道征真乐、 臣黄氏光显私印、田溪蔚也程文豹鉴、 锡山安氏西林 王铎题跋:每书当静居一室,澄神默处濡墨乃有远致,无缺落。今观斯卷所落甚多,是以知处默之道少也。壬午(1642年)九月阅玉翁亲家一咲。王铎。 藏印:朱丙君鉴定真迹 此作品为行草书为王铎1672年三月行书其亲家玉调所做六首诗书卷。同年九月自己对原作品进行了修订,并题跋。此作品在香港佳士得2012秋季拍卖会以782万港元成交! 作品酣畅淋漓的墨法,行气的一贯直下,以及行间中轴线的跌宕摇曳。此作气势上以草书笔势灌注其中,或笔断意连,或延绵而下,气贯如虹;结字上大小变化,俯仰开合,变化莫测,字大小错落,张弛收缩,一任自然;墨法上,酣畅淋漓,浓淡枯湿,丰富多变,势不可遏,依旧挥洒,营造出片片苍茫之感,与涨墨处形成鲜明极致的对比,摄人心魄。 王铎晚明书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其对古人独到的理解,顺应时代要求把书法的各种形制与内在要求发挥到空前的极致,尤其是其对章法墨法的夸张运用使得其在书法史上独霸一方,光彩异常。他的线条遒劲苍老,含蓄多变,于不经意的飞腾跳掷中表现出特殊个性,时而以浓、淡甚至宿墨,大胆制造线条与块面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不能不说他这有意无意之中的创举是对书法形式夸张对比的一大功绩。在他以前,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主动地追求“涨墨”效果。 民国著名书画家、金石学家李东园1913年隶书《前赤壁赋》中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