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肾病,如IgA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大多数是慢性病,难以治愈。使用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肾病进展,阻止或延缓尿毒症发生,而不是治愈它。 因此,一些需要长期使用来阻止慢性肾病进展的基础用药,千万要遵医嘱。许多肾友正是因为不了解这一点常识,没跟专业肾科医生仔细询问过,便自作主张停药,结果早早得了尿毒症。 今天,我们来聊聊,控制慢性肾病进展最重要的基础用药---RAS阻断剂,已经被许多研究证实,可以显著降低尿毒症发生率,但在我国肾友中的实际应用率较低。 ![]() 对这类药物耐受性良好的蛋白尿肾友,终生用药的副作用小,用药成本低,可太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误解,不敢用、没用对、随意停。 先来看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NEJM上一项针对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普利类药物的研究[1]。 参与研究的肾友们血肌酐在133-354umol/L之间,对应的肾小球滤过率是30-60ml/min/1.73㎡。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贝那普利(300人),另一组接受安慰剂(287人)。 当他们的血肌酐涨到原来的2倍,或者不得不接受透析时,则视为达到主要终点,试验观察的平均时间是3年,结果显示: 贝那普利组有31人达到主要终点,而安慰剂组则有57人达到主要终点。贝那普利使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恶化进展风险降低了53%,这一保护作用在肾小球滤过率>45ml/min/1.73㎡的肾友中更加明显,风险降低了71%。 而必须要注意到的一点是:RAS阻断剂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并不在用药初期,而是至少用药4-6个月之后。 我们可以看到下图所示,在治疗的前2个月,使用贝那普利组的肌酐上涨速度,反而快于安慰剂组。 但随着治疗继续进行,贝那普利组肌酐上涨的速度开始慢于安慰剂组。 再来看看我国南方医科大学侯凡凡院士团队发表在NEJM上另一篇普利类药物的研究[2]。 从下图可以看到,贝那普利组没有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比例,明显好于安慰剂组的患者。(该研究主要终点事件是血肌酐水平翻倍、长期透析、肾移植或死亡) 3年后,贝那普利组肾友的总体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安慰剂组。 除了普利类药物,沙坦类药物也属于RAS阻断剂。我们来看发表在NDT上一项沙坦类药物保护肾功能的研究[3]。 试验对象均为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厄贝沙坦组,氨氯地平组(一种CCB类降压药),安慰剂组,主要观察他们的肾小球滤过率变化情况,观察时间长达4年。 研究开始初期,3组人群的肾小球滤过率接近,厄贝沙坦组46.4,氨氯地平组47.8,安慰剂组47.7。 从下图可以看到,尽管在用药的前3个月,厄贝沙坦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相对较快,但在用药4年后再看,厄贝沙坦组肾功能整体下降幅度显然比另外两组更小。 对肾小球滤过率(eGFR)每个月下降的斜率做计算,可以看到: 在24-48个月时,厄贝沙坦组每个月eGFR下降幅度是0.19,而安慰剂下降幅度是0.29。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保持下去,这意味着沙坦类药物将这群糖尿病肾病患者整体尿毒症发生时间推迟至少5年。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可能遇到的用药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肾友随意停药,但实际上是有解决办法的。 比如有的人吃的剂量不够,效果不充分,其实可以慢慢加量;比如有的人吃普利咳嗽,其实可以换成沙坦;比如有的人体位性低血压,其实可以把药物调整睡前吃... 总之,遇到问题不怕,怕的是仗着年轻没症状,完全不重视肾病管理。 如果你或身边的肾友在用这类药物,停药前,一定要多跟医生咨询,自己的情况是否适合停药。如果医生建议你长期或者终生吃,别害怕,比起尿毒症透析,遵医嘱吃药的负担显然小得多! 阻止尿毒症,还对心脏好,如此好药却有很多人忽视了最关键一点!
|
|
来自: 大熊7lhzea09p9 > 《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