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讯|在博物馆中感受古人雅致的“慢生活”

 灯下悦读 2023-09-18


在日渐喧嚣浮躁的时代里,人们对古人追求雅致的“慢生活”愈加向往。尽管时过境迁,但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通过器物和心境传承至今。8月14日,展览“长物为伴——宋明文人之雅致生活”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拉开帷幕,展览通过珍贵文物勾勒出古代文人雅致的生活状态,通过大量辅助资料折射士大夫们的精神与志趣,生动立体地为观众呈现宋明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日常。

从文物中看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

“长物为伴——宋明文人之雅致生活”展分宋、明两大部分,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体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之下文人生活方式的传承与演变。第一单元“宋——器用之美”分“崇古尚礼”“乘物游心”“笔墨天下”三节;第二单元“明——与古同游”分“玩物鉴古”“园林雅集”“书斋燕居”三节,分别展示宋明文人生活中常用的器物、体现生活情趣的雅事以及与文人最为钟爱文房器具。

宋人将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称为生活四艺,四艺合一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风雅的生活美学。明代文人雅士将雅集发展为抚琴、赏香、啜茗、读画四大意趣,将闲逸的生活形态推衍到生活艺术的顶峰。展览不仅展出了各种体现古人生活雅事的器物,还展出了许多描绘文人士大夫“闲雅好古”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及史料,让观众可以借古人的笔细品原汁原味的古人生活。


北宋定窑白釉台盏

家族墓出土文物反映的社会风尚

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将具有代表性的文人士大夫家族墓出土文物集中展出,直观地反映当时的时代风格与社会风尚。比如第一单元中大量展出的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出土文物,蓝田吕氏是北宋晚期陕西西安地区的名门望族,吕氏家族墓园出土随葬品一千余件,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展览中展出的这些器具,我们可以窥见北宋中晚期位处关中士族之首的蓝田吕氏家族讲究而不奢华的精致生活。


吕氏家族墓出土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瓜棱腹带盖执壶

第二单元展出部分嘉兴洪合良三项氏墓出土文物,墓主人项元汴是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他在杭州时经常开着大型书画船停靠在孤山,与同好交流或与古董商们议价买卖。展览展出的物品反映了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富有程度乃至生平爱好与习俗。


项氏墓出土明万历青花梅兰竹纹长颈瓶

名人留下的雅致长物

在展览中,观众可以见到不少名人旧物。如宋岳鄂王抄手式端砚,砚底有“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个岳飞亲书的行草铭文,所配的配鸡翅木盒盖上有汪洛年所绘的岳飞像。除砚池外天地四壁都有题铭,分别是南宋谢枋得、文天祥,元鲍恂,明王守仁、于谦、陈继儒,清朱彝尊、王澍、张謇等四代名家题赞。



宋岳鄂王抄手式端砚木盒(上)

宋岳鄂王抄手式端砚砚底(下)

柳如是白端写经砚为“秦淮八艳之首” 柳如是的文房用具,砚底刻着篆书“柳如是写经砚”。白端砚石色洁白如雪,莹润如玉,纤尘不染,在以紫色为主调的端砚家族中,别具一格。展品中还有一件文徵明的设色青绿山水扇面,作品运用简括的粗笔与工致的小写意相结合,描绘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仲春之景,以恬淡湿润的笔墨,表现出隐逸之士优游林泉,又心系故人,略带怅然之心境。


明柳如是端白写经砚

后记

斯人已逝,长物不朽,千百年来与中国文人相伴相随,既是精致生活和温文气质的载体,也是中华文化的依托和见证。8月14日—10月21日,欢迎观众走进展厅,放慢脚步,感受古代文人带来的这份疏放与闲适。

展讯

展览名称:长物为伴——宋明文人之雅致生活

展览时间:2018年8月14日~10月21日

开馆时间:0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地下一层临时展厅

展览类型:免费

资料及图片来源于浙江省博物馆

编辑:一盆#City

相关链接:

一天|游走在历史与现实间,葡萄牙博物馆实习散记

十馆整合,不负韶华,沈阳博物院正式挂牌成立

资金危机导致的英国公共博物馆藏品政策改革

论坛|中日韩共议:“首都学”与面向世界的首都城市博物馆

展讯丨众仙汇蜀,和而不同——成都博物馆藏清代四川地区木雕造像展

展讯|折叠都市:当北京与东京在18世纪被“对折”

在博物馆中遇见10亿像素的超微距世界

新升级的博物馆,老物新说的改革开放

“让艺术播种活力”终身教育下的博物馆与老年观众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