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甡:给校长的八条建议

 丛耘720 2023-09-19

新时代,学校教育应该怎么应对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切实提高老百姓对教育的实际获得感?我认为,学校最需要的是校长、书记能够做专业的人,要有自己办学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学文件,掌握上位思想作为学校的校长或书记,要深刻学习理解政府出台的每一个文件,从中抽丝剥茧,学懂弄通会用。最近,国家出台了多个关于教育的重要文件,校长或书记作为专业人要把“散光”变成“聚光”,深刻把握文件的精神和要求。

第二,干任何一件事,一定要理清思路。教育思路是一个从培养目标到评价標准的闭环。培养目标变了,意味着课标、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标准等一系列的变化,其目的是为了使各环节都与目标相一致。校长或书记应明晰这一思路,通过采取从终向始的思考方法,引领学校干部教师深刻理解目标、课标、课程、教材和评价,进而思考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才能实现培养目标。

第三,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规定动作。学校工作是一个整体,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校长和书记要做好专业的事,校长做校长的事,书记做书记的事。此外,书记也要掌握校长在做什么,校长也要知道书记在做什么。

第四,新时期校长要有大格局。校长和书记要考虑,学校应该怎么设计课程来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首先,参看国内和国际知名大学在招生考试时主要考察学生的什么素质。通过考察,我们会发现,批判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是未来人才需要具备的4种基本能力。其次,通过研究考试的题目把握需要帮助学生建构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并教会他们学会选择。最后,应根据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变革教学方式、社团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五,根据教育闭环对学校教育教学进行一次“内装修”。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已经多少年没“装修”了?“装修”之前,校长应该清晰,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什么,“装修”的目的是什么,各个学段应该列出一份清单,实行清单式管理。

第六,让孩子有中国脸、中国心、中国身份。对于国际学校,我认为,中国孩子出去应该是中国身份,应该让孩子多知道点中国的事,多积淀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多丰富点中国人的精神气象。

第七,找到学校新的质量增长点。学校新的质量增长点在家庭教育,传统教育对此重视得不够,学校应转换思想,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提升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第八,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员教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使其在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当好学生的引路人,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TOP.10

来源:作者原创授权分享,原文刊《北京教育》普教(202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