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王羲之《兰亭序》的传说

 虚室生白3ud10a 2023-09-19

相传,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正是在这一天(癸丑日),“右军书记”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上挥毫作序,这就是闻名天下的第一行书《兰亭序》。

当时,王羲之等人在饮酒赋诗中,诗兴大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饱览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的不同形态,领略了大地自然景色的无限生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使王羲之既兴奋又感慨万千,于是借着酒兴写下了这篇流芳百世的《兰亭序》。

关于王羲之《兰亭序》的传说

关于《兰亭序》的传说还有其他一些细节。据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这篇序文的。酒醒后,他曾重写数次,但都不如这篇原稿那么自然流畅。所以这篇序文成了他书法艺术的杰作之一,也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兰亭序》的流传和险象环生

《兰亭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其笔法、结字、章法都充分表现出了中国书法的精髓所在。然而,由于其历史悠久和珍贵价值,这件国宝级文物在传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和险象。

关于王羲之《兰亭序》的传说

王羲之《兰亭序》放大字(局部)

根据史书记载,《兰亭序》原为王羲之手书真迹,后被唐太宗李世民所得。李世民对这件国宝珍爱有加,不仅将其置于身边随时把玩,还请当时的大书法家褚遂良、虞世南等临摹副本供国人学习。然而,在唐太宗死后,《兰亭序》的真迹却成为了随葬品,长眠于唐高宗李治的乾陵中。

幸运的是,由于李治与武则天夫妇的提倡和庇护,唐代书法家的摹本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开来。这些摹本不仅保存了《兰亭序》的原貌,也成为了后人学习、临摹的重要范本。其中最著名的是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等人的摹本。

然而,《兰亭序》真迹的下落一直是个谜。虽然历史上曾有推测认为可能在宋、元、明等朝代曾被某些人收藏过,但这些推测都没有得到证实。因此,《兰亭序》真迹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学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兰亭序》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和分析。通过比对不同摹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他们认为可能存在一些线索来揭示《兰亭序》真迹的下落。例如,有学者指出宋徽宗所藏的“瘦金体”摹本可能更接近真迹的特点;也有学者认为在流传过程中,《兰亭序》的真迹可能被重新装裱过多次,因此可能保留了一些特殊的信息。但是这些推测都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和研究来证实。

总之,《兰亭序》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经历了千百年的传承和变迁,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其背后蕴含的传奇故事和历史细节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勾勒出了一幅历史长卷中不朽的文化瑰宝。

关于王羲之《兰亭序》的传说

王羲之画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