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余派酱香,茅源传承四十载』致敬百年传承茅源酒业建厂40周年庆典在茅台国际大酒店举行。这场行业常见的建厂周年庆活动,因为『余派』一词,竟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余派』是什么?余方开、余方强兄弟和茅源酒业、夜郎古酒凭什么?作为中国酱酒核心产区,茅台镇为什么会『开门立派』?  一部电影级视频短片,让现场的观众沉浸式地走进『余派酱香』的百年史。一场论坛,让老领导、老工人和酱酒老字号同路人,回望40年茅台镇酒业风云。更令观众震撼和行业关注的,是『余派酱香』第九代传承人余方开、余方强兄弟,隆重举行传承仪式,三代人同台同框习艺,三代人传承酱香梦想!更多人因此了解到,茅台镇上竟有这么一个家族,已然传承260年。有这么一派酱香酒酿制技艺,已经传承了11代!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奏请开凿赤水河道,茅台镇始通舟楫。四川食盐经赤水河道运入,至茅台起岸,史称『仁岸』,成为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之一。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余与泗将家传酿酒技艺融会贯通,余家烧坊在茅台村开门迎客。第二代传承人余胜枝,采取枸酱古艺、拐枣入曲;第六代传承人余富贵,在百谷之中寻得红粮,首创陶瓷酒坛酝酿;第八代传承人余洪彬,总结制曲、闻阳、调阴、触捻四大余派技艺。1983年,第九代传承人余方开,带领三家人在茅台镇安龙村肩挑背磨,创办了三岔酒厂(茅源酒业前身);余方开胞弟余方强,16岁跟着哥哥学酿酒,余方强创办的夜郎古酒,是复星生态企业……260年技艺传承,40载创业征途,余派酱香,在赤水河畔,与酒为伴,沉淀出岁月的味道。 余派酱香,是以余方开、余方强兄弟为代表,260年来传承谱系基本清晰,并以『酒醒人自清』的品质和技艺坚守著称,以酱香酒酿制技艺传承为内核的中国酱酒核心产区风格流派。茅台酿酒,始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盛于当代。首尾两端,均有文献、文物,可资佐证。但中间——清代以前的茅台酿酒究竟怎么样?却断了代。茅台镇安龙村余氏,俗称『铁改余姓』,系成吉思汗后裔,故称黄金家族。『本是元朝帝王家,红巾赶散入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边插柳桠……』这首诗传奇的诗,是川黔200万余姓人『铁改余』认族归宗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铁改余姓总谱》记载,元顺帝时民不聊生,发生红巾军起义。朱元璋的军队攻占元大都后,驱赶元朝臣属,聚集在湖北麻城以观后变的铁木健『九子一女』,无法北归。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商议西逃。当时的云贵川,还在元朝梁王的统治下。于是,『九子一女』携带家属及随从380余人迁徙,分散到四川、贵州等地。《贵州省志·民族志》记载:『作为贵州的少数民族之一的蒙古族,有一个特别的现象是:以余姓为主的蒙古族占绝大多数。并根据族谱记载,基本上是明清之际由四川迁入落籍。』远航的礼物,是白兰地;战争和移民的附产品,是白酒。阿拉伯人继承和发扬了先人的蒸馏技术,经蒙古人的铁骑传到了中华大陆。历史就是这么巧合,数百年后,1745年赤水河疏浚通航后,避祸西南的余姓族人来到了赤水河畔——开创并传承了余派酱香酒酿制技艺。 金庸小说写武林世界,各种门派、不同武功随处可见,除了精彩纷呈的武功招数之外,那些门派的名字亦是争奇斗艳,让人眼花缭乱、遐想不已。传说,中国武林有六大门派:少林、武当、峨眉、青城、昆仑、崆峒;中国太极拳也有六大门派,陈氏、杨氏、孙氏、武式、吴式、赵堡太极拳。1979年中国白酒香型确立至今,12大香型的基本盘已经固化。酱香酒,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那颗星。酱香酒就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武林门派』。诸如少林、武当、逍遥、丐帮等等——不同产区、不同阶段的酱酒,打法各有特征。你可别觉得离谱?当时真就有人对号入座。百年以来,作为一种酿制技艺,酱香酒从茅台走向金沙、古蔺,继而向东北(北大仓)、华中(武陵)、华南(丹泉)发展,如今,酱香酒已然全国化。如果说,『天下武功出少林』,那么,『中国酱酒出茅台。』问题来了,茅台之外,酱香酒哪里来的门派呢?茅香、柔和、柔顺、柔雅、绵柔……各种风味描述的背后,酱酒产品的消费日渐细分。风味的分化,带来风格、流派的变化和革新。酱酒风格、流派的背后,酿制技艺是支撑,传统创新需载体。跟上风味分化的步伐,茅台镇酒厂迫在眉睫。开门立派,就是跟上风味分化的解决方案之一! 茅台镇酒厂,几乎异口同声,都在高喊『潜心酿造茅台一样好的酒』,凭心而论,有几人能做到?扪心自问,有几人在真干?风格流派的出现,是酿酒、品酒从去神秘化到产业化、职业化的必由之路。茅台镇谁家的酒,要是有个『非遗』项目背书,那不就更拉风了吗?『非遗』呀,官方背书不说,还能证明咱家的酒采用『非遗』技艺酿制,所以品质更好呀!也不知道是什么原故,除了茅台酒和酱香酒酿制技艺分别列入了『非遗』名录,其它酱酒流派的『非遗』,这些年下来基本没什么动静。我听说,有人还真就不信邪,搞了个研究机构,说是要帮酒厂申报『非遗』。你是酱香酒,我也是,这咋申请呢?简单呀,开个门、立个派不就行了吗。可见,聪明人就是聪明——其实,这是一个发生在茅台镇的真实故事。余派酱香,并不是一个『非遗』项目,而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称得上『文化现象』,在于余派酱香酒酿制技艺传承260年,谱系清晰,可称酿酒世家;在于余派酱香历经40载艰苦创业,一派双枝,两家酒厂,全国全行业罕见;在于茅源是货真价实的老酒厂、老品牌、有老酒!2023年,中国酱酒核心产区迎来了『新周期』的第二个年头。此时,『酱酒热』的疯狂已经散去,如何『做好自己』,是摆在茅台镇酒厂面前的一张试卷。『非遗』的这个酱香、那个酱香,好像还没有什么结果。『文化』的、『技艺』的余派酱香,从此立得起、叫得响、过得硬!贵州茅台镇,从此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好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