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肾病浮肿——藤平健医案21岁妇女。1952年1月中旬,因下肢浮肿和尿量减少而发病。3月上旬在大学医院住院,下肢浮肿和严重之尿蛋白未消失。 全身倦怠,尿量减少,脉浮弱,舌润苔白不太厚,腹胀满略软。初与当归芍药散、五苓散、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料、小半夏加茯苓汤、防己茯苓汤,平均每方用1周,但5个月间尿蛋白依然强阳性。以腰以下作肿及于阴部,且难于屈伸为目标,投与防己黄芪汤。经过半年,尿量增加,尿中蛋白减少,3周来尿蛋白完全消失。因而故意停服中药,从第2天开始,尿量减少,又现蛋白尿。 再与防己黄芪汤内服,第3日尿量增加,尿蛋白也变成微量。前后服用60日,诸症消退。《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汉方治验选读》《经方100首》《经方医案》 论:防己黄芪汤,起到了利尿的作用。腰以下肿,利其小便。还是黄芪,行其营卫,则经阳与里阴相得,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40肾炎浮肿——江尔逊医案徐某,女,60岁。门诊号Q060,1985年1月21日诊。4年前患肾炎,迭经治疗,水肿仍时起时伏,身边常备双氢克尿噻片。刻诊:颜面、下肢浮肿,按之成凹,气短乏力,纳差,畏风恶寒,腰痛,小便黄少,带下量多,腥臭气,舌质淡红苔腻,脉沉弱。证属阳气虚衰,水气不行;带脉失约,水湿下注。方用防己黄芪汤补气利水,合萆薢分清饮温肾化气、分清去浊。药用:黄芪30g,防己10g,白术12g,炙甘草3g,苡仁20g,萆薢15g,益智仁10g,乌药12g,石菖蒲10g,茯苓15克,大腹皮12g,桑皮12g。上方服6剂,尿量增,水肿退,白带减,纳增神爽,续予上方4剂巩固疗效。《经方大师传教录》 论:畏风恶寒,就是表证,以肺与太阳,同主皮毛,外寒闭肺,是肺气不降,气不化水。所以小便黄少,水无泄路,所以浮肿。病理就是外感伤寒,气水不能互化,而病浮肿也。假如没有畏风恶寒,会以脉沉弱,水旺土湿,不能化气,用真武汤。 总结一下泄水的方子。五苓散,猪苓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牡蛎泽泻散,防己黄芪汤,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越婢加术汤,还有黄汗的黄芪方也算,还有水气篇的方,等等。 41肾炎浮肿——时振声医案王某,男,32岁,1993年6月29日入院。主诉3年前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某医院住院,病情好转后出院。此后病情时有反复,迁延不愈。近1周患者自觉症状加重,遂来求治。目前所见:患者全身水肿(满月脸),腰痛,乏力,面色㿠白,纳少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暗苔薄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实验室检查:24小时蛋白定量3.1g,血清蛋白18g/L,总蛋白40g/L,血胆固醇14.4umol/L,肾功能未见异常。B超示:双肾弥漫性改变。尿常规检查:尿蛋白(m),潜血(+),红细胞0~1个/HP,白细胞0~1个/HP。中医诊断为:水肿、腰痛。时氏辨证属脾气虚弱,治宜健脾利水,方选防己黄芪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防己、生黄芪、车前子(包)各30g,太子参、茯苓、苍术、白术、扁豆、牛膝、焦山楂、神曲、莲子肉各10g,山药20g,砂仁6g,白豆蔻1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2周后水肿基本消退,腰痛疲乏、纳差等症明显减轻,大便转稠。2个月后,查血清蛋白升至26g/L,总蛋白48g/L,血胆固醇10.92umol/L,24小时蛋白定量1.3g,尿常规检查:蛋白(++),余(一)。原方去车前子、牛膝,加金樱子、芡实各10g,继续治疗半年余,尿常规检查(一)。血清蛋白、血脂检查正常。守方治疗1年余,无明显不适。尿检一直无异常,病情完全缓解。《当代医家论经方》 42肾炎浮肿——胡希恕医案姚某,男性,23岁,病历号183376,初诊日期1965年12月11日。1965年5月发现肾小球肾炎,服激素治疗未能治愈,近仍乏力,纳差,心悸,双下肢浮肿,口干思饮,汗出恶风,苔白腻,脉细弦滑。尿常规:比重1.020,蛋白(+++),白细胞1~3,红细胞15~20。证属表虚里饮,治以固表利水,予防己黄芪汤:防己10克,生黄芪12克,炙甘草6克,苍术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 结果:上药服3剂,小便增多,双下肢肿减,汗出减少。继加减服用1个月,浮肿消除,惟感乏力,查尿常规:尿比重1.016,尿蛋白(+),白细胞0~1,红细胞1~10,再继续随证治之。3个月后查尿蛋白为(士)。《解读张仲景医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