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珍贵古籍!被古籍版本权威专家鉴定为元至正二十七年劉克常刻本的明宣德二年朱士全刻本《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续集卷八

 星河岁月 2023-09-20

图片孔夫子旧书网古籍草堂书店收藏有明宣德二年(1427)朱士全刻本《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续集卷八,带蓝色宋锦精美函套。开本长宽:23.5*13厘米。钤印:可以娱闲、松竹丰姿鹤性情。图片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内容好。《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南宋中后期林駉、黄履翁编撰,是一部专供士子们应考科举考试的参考用书。所谓“决科”者,即参加射策,决定科第,后指参加科举考试。《古今源流至论》博采经史百家之异同,内容涉猎广泛。对当时的思想文化、经济财政、政治体制、军事体制等方面的传承演变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映,有些内容探寻源头,与周代、汉代、唐代进行比对,指出不同时期制度沿革变化的优劣,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详明叙述了宋代的典章制度,其中有些资料的记载是后代史志大多没有详述的。书中所援引的一些书籍篇章今多已散佚不见,是书为后人辑佚这些典籍提供了依据和凭证。宋代因宋神宗改诗赋取士为经义策论取士,要求考生须博通古今,深晓典制,但当时学子又苦于古代典籍卷帙浩繁, 一时难以掌握。因此宋人林駉、黄履翁就将这些科举考试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并加以详细介绍,经过编撰而成此书,以备科举考试之用。作为科举考试参考书,其内容必须迎合需要,因而其内容大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此书由编撰者自行安排条目,对每一条目的内容都尽可能作完整的叙述,包括源流、传承变化等,并在小字部分附录文献典籍的出处及相关文字,小字部分还包括评点得失, 阐述个人的见解等,突显出此书别具特色的编纂体例。 图片林駉,南宋人。清代《福建通志》的记载:“林駉字德颂,宁德人,颖悟力学。九经注释,默然成诵。下至山经地志,稗史小说,释老之书,无不通晓, 尤习当代典故。领嘉定九年乡荐,邻境争迎为师,岁聚徒以百数。著有《皇鉴前后集》、《源流至论》行世。同邑进士黄履翁复汇别集十卷,补《至论》所未。”黄履翁,南宋人,林駉的同乡。黄履翁《序》曰,“三山先生林君德颂,雅有远度,志在邦典,博古通今,出于生知平居私淑,尝取夫治体之大者,约百余目,参古今之宜,穷始终之要,问而辨之,端如贯珠,举而行之,审如中鹄。嘻!有大学问而后有大议论。先生以其淹贯之学,发而为经济之文,是非品藻,确乎其当。昔汉武帝之策仲舒,欲闻大道至论,先生之论,其至论也欤?故名之曰《古今源流至论》,以广其传焉。黄履翁序”从这篇序言里,我们可以看出,林駉原书没有名字,黄履翁撰写了《别集》并做《序》 后,才定名为《古今源流至论》,但“新笺决科”四字最初并未在书名中出现,可能为后人所加。黄履翁非常推崇林駉,认为他非常有学问,把林駉的地位推得非常高。他把这部书和汉代大儒董仲舒的策论相提并论,可见他认为此书价值颇高。图片二是版本罕见而珍惜。是书查诸家目录有元明多种刻本。而此本半叶15行,行25字,小字双行同,四周双边,细黑口存耳,与明宣德二年(1427)朱士全刻本相同,这卷“续集”二字已被挖掉。沈津先生的博客中曾提到这本书的版本鉴定。 此書元代僅存元延祐四年(1317)圓沙書院刻本,存世計二帙,今藏諸北京國家圖書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明代有好幾個版本,較重要的有明宣德二年(1427)建陽書林劉克常刻本、明宣德二年(1427)建陽書林詹氏刻本、明宣德二年(1427)建陽書林朱士全刻本、明弘治二年(1489)梅隱書堂刻本、明嘉靖十六年(1537)白玶刻本、明萬曆十八年(1590)書林鄭世魁宗文堂刻本。另外又有明刻本二種。這些本子中最難搞清楚的就是明宣德二年建陽書林劉克常刻本,筆者在七十年代後期對此書也曾有過誤判。图片劉克常刻本,半葉十五行二十五字,四周雙邊,黑口,雙魚尾。前有嘉熙元年(1237)黃履翁序。前集目錄頁題「閩川林駉編」。此本在目錄後有牌記,刊「源流至論一書,議論精確,毫分縷析,場屋之士得而讀之,如射之中乎正鵠,甚有賴焉。然此書板行於世久矣,先因回祿之餘,遂為缺典。本堂今求到邑校官孟聲董先生鏞抄本,欲便刊行,惟恐中間魯魚亥豕者多,更於好事外訪購到原本,端請名儒重加標點,參考無誤,仍分四集,敬壽諸梓,嘉與四方君子共之。幸鑒。宣德疆圉協洽之歲仲夏,建陽書林劉克常敬識。」故此書之版本應爲明宣德二年建陽書林劉克常刻本,日本內閣文庫藏本中有宣德二年劉克常刻本牌記,刻本之牌記,是一書刊刻之重要憑証,也是後人鑒定版本之重要依據。然而此本在流傳過程中,卻多爲書賈在牌記上作偽,或挖去整塊牌記,或燬去、剜去牌記中之關鍵之字,以矇騙藏家,以至於各種書志、書目、書影均將此明宣德刻本著錄為元刻本,如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南京國學圖書館所《囗山書影》、楊氏《海源閣書目》、《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上海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稿本)、臺北《中央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等。图片上海圖書館所藏此本二部,七十年代後期,仍作「元至正二十七年建陽書林劉克常刻本」。第一部有牌記,「疆圉協洽之歲仲夏建陽書林劉克常敬識」之「疆圉」前二字,及卷端第一行下「前集」二字被挖去。第二部牌記則全被挖去。图片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本,曾經李致忠考證,並參考《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認定為元至正二十七年劉克常刻本。今《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1987年,書目文獻出版社)著錄此書兩部,仍誤作「元至正二十七年建陽書林劉克常刻本」。傅熹年先生亦曾見過哈佛本,認為作元刻本不妥,雲:「此處牌子左行上二字燒去,原應為成化二字。疆圉協洽為丁未,當成化二十三年,則此書為明成化二十三年建陽書林劉克常刻本。」筆者按,傅說亦誤。疆圉為丁,協洽為未,丁未元代有大德十一年、至正二十七年,明代有宣德二年、成化二十三年。傅增湘曾於北京廠肆見到一本,在牌記上也被書估挖去一字,作「囗德」(見《藏園群書經眼錄》)。故哈佛本當為明宣德時所刻。估人毀去「宣」或「宣德」字,以充元刻,此舉曾使不少人為之眩感。1992年5月,筆者在寫作《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時,方才修改為明宣德二年建陽書林劉克常刻本。图片丁丙八千卷樓之劉克常本,舊爲清代怡府藏書,丁氏《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二十著錄,編纂者以目錄後有「大德丁未建陽書林劉克常識語」,遂認定爲元建陽書林劉克常刻本。後此書又爲南京圖書館所得,《囗山書影》中所著録者即此本,亦作元建陽書林劉克常刻本。此書牌記上佚去七字,而末行之最重要處被書估動了手腳,使之佚去「宣」字,而又「德」字僅餘三之一,給人造成的假像應是「大德」二字,如此明宣德本,就成了元大德本了。 朱士全刻本,半頁十五行二十五字,今藏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行款同劉克常本,但作「元刻本」。此本原藏鄧邦述群碧樓,《群碧樓善本書錄》卷二則著錄作「宋刻本」。鄧本目錄後有牌記,文字亦同劉克常本、詹氏本,惟牌記下則為「書林朱士全敬識」,又「疆圉」上面二字被割去,並為後人用筆填補「德祐」二字。按元代德祐僅二年(1275—1276),實無丁未年號。另王國維《傳書堂藏善本書志》著錄此本,亦誤作「元刻本」。《書志》雲,此有牌記,上刻「大德疆圉協洽之歲仲夏建陽書林朱士全敬識」。按,「大」字原為「宣」字,當為書估割去「宣」字,並補入「大」字。日本「內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錄」有此本全帙,作「明宣德二年朱士全刻本」。所以傅斯年圖書館的著錄作「元刻本」當誤。  於此可見,同樣一個本子,在不同的書估手上,卻可以任意在牌記上耍弄小技,一本割去「宣德」二字,用心黏紙並填補成「德祐」;一本割去「宣」字,易以「大」字,由明刻而變身於元槧,不僅是上了一個層次,又騙過了大學者王國維、大藏書家鄧邦述。图片本书书页码数字是典型的比较古朴的行书体,是典型元代页码形式,字体古朴,雕镌古雅,有元椠风貌,古香异彩,是典型的元末明初之佳刻。黄裳在《珠还集》中曾提到:有些明初写刻本还保留着书手雕工的鲜明个性,比规范化了的元刻本还要好得远。较之明中后期及清精写刻更为耐看,字字都有自己的精神、风貌、意趣,还带有特定的古拙,值得一字字地细细欣赏。图片三是纸张好。印书的纸张为元末明初竹纸(俗称棒棒纸,是元末明初的一种竹纸,粗纤维明显)精印,墨色浓郁,初刻初印。四是印工好。有的书页有墨钉,证明为初刻初印之本。本书墨色浓郁,初刻初印,比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本还要初印。五是传世稀少,在册善本。宣德为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起止时间为宣德元年(1426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时代短,故刻書不多,傳世也少,又由於上距元末僅六十餘年,書口又皆為黑口,刻書風氣未有大變,且有牌記,因此易為書估作偽而成元刻本。宣德刻本非常珍贵。图片本书仅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和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有藏。俗话说:“一叶宋版,一两黄金”。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雕刻精美、字体端庄、纸墨考究、校勘质量高。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但近年来,宋元时期的精品刻本,非常少见。此虽残卷,然存宋元旧气,书体娟秀流丽,纸墨刻印俱佳,保存完好,可鉴可赏,集历史、文献、文物、版本、艺术等价值于一身,极具收藏价值和增值潜力,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