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在华士---华士旧忆(7)

 新用户2611oQLq 2023-09-20
读澄品乐

公众号ID

:h18906162611

关注

   小晨光之所以欢喜去华士,一是有众多同龄的淘伴,有许多的亲戚长辈,二就是可以适心适意的吃。华士的吃是给我童年留下深刻记忆的。        那中渡桥堍一碗打得耳(念泥)光还想吃的小馄饨,冬日里一碗下去浑身发暖。那制作的过程、准备的过程简直就是一曲馄饨交响曲的序曲,让你垂涎三尺、让你急不可耐、让你在馋得无法忍受之际端上来,你想想还用讲那个好?那个鲜?更不用说,这馄饨可能还真是传承了老辈头里江阴赫赫有名的华士蒋家馄饨的遗风的。尽管包馄饨的他只是华士乡下一个不起眼的做生意的老人。

 华士的小吃自然不止小馄饨一样,沙曾达的《澄江咏古录》里记载了以前江阴的小吃,华士倒是占着点分量的,陈团陆饼蒋馄饨,汪氏腐干赵家肉,有名有姓,极是让我在小朋友中吹牛皮抖着一抖的,又勿是瞎说的,江阴老书里说格!尽管我勿曾吃着什么陈家的陆家的这样那样小吃,

但我外婆、我三公公、我孃孃、舅姆烧出来的我吃过呀,那味道就是比城里的好吃,那外婆亲手磨出来的洗沙、亲自包出来的滴溜滚圆的团子,鲜洁香甜、做出来的肉酿团子卤汁众多、鲜味独特,估计也勿比当年的陈家团子差哪里去;就是我阿毛姐姐西街上的大饼油条店做出来的草鞋底,也是江阴一绝,反正我在其他地方㬟(fen)吃过这样好吃的,自然也一定是得自华士做饼老祖宗陆家的真传喽!

说着烧菜,一定要说说我三公公的,一般他不做,做出来的一定是精致无比,具有大家风范的,且味道独特,就是盛菜的碗也特里特别的漂亮,那搭酒的小菜,是高脚的小碟,里面是他一碟精制的马兰拌腐干。

豆腐干一定是华士家门口的虾米豆腐干,牵韧有咬嚼,而且鲜得入骨,是否就是汪家真传的豆腐干就不晓得了。在他定定心心墩头板上斩出来的细如芝麻的菜肴里,还要放点麻油、桔皮屑,可以想见那个精致美味了。野鸡渣自然也不会少,典当场上觅来的野货宝贝,经过他精心的打理,与豆腐干、香菇一起,组成一碟江阴城里吃勿着的,又鲜又软又韧又香的搭酒菜,难怪五十年后,他的孙女用改良的配料制作的冒牌“野鸡渣”都可以获得老年烹饪比赛的金奖了。

他的另外一绝就是黄家独门“爊(念奥ao)锅”,用上好的本地菜籽油、华士酱油、糟油、以及十来种杂七杂八的草药香料混合制成,经过他熬制出来的鸡呀、牛肉呀、猪内脏呀,就是和人家的红烧味道不一样,就是放进去熬出来的爊蛋也是蛋中极品,许多年后在常熟吃到爊锅里做出来的这些菜肴,虽然仍然有那种味道,但独特的鲜味是远不如我三公公的了。一只爊锅年前制作,恨不得一直可以吃到清明。这一绝技黄家后代还会做,可惜也是比不上过去了。

得益于华士酱油出在华士,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华士人得到了更多品质更好的酱油,所以,华士的红烧菜特别有名,红烧肉自然是不得不说的,《澄江咏古录》专门说到赵肉,“赵家厨役有专长,肉食能谋胜五香。炉火纯青功候足,愿分一脔味亲尝”。说赵姓厨役研究烧肉之法,肥瘦适宜,甘咸适口,火候适当,

并有人把红烧肉的老祖宗苏东坡给拖出来,说是苏东坡在江阴时,把红烧肉的烹饪技法传给了赵姓厨师。我倒宁愿相信,红烧肉是江南的一种传统菜肴,当初宋太宗六世孙定居江阴华士山北,从此赵氏一族享誉乡里,江阴历史上四个探花,赵家占了两个,一族中进士的人数江阴数一数二,这样的豪门大族人家岂会没有好的厨师、好的菜品?何尝不是赵宅人家取华士地方之精华进行改良出来的菜肴?为何不可是东坡驻足苏墅,造访江阴皇族赵氏得到的红烧肉启迪?

不过华士的红烧肉确实好吃,不仅仅是因为华士酱油的增光添彩,更是千百年来江南人家的世代传承。而且由此还延伸出来的走油肉也是让人垂涎欲滴。记得小时候华士人过年,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这么一碗红得发亮,油得似镜的走油肉的。



旧时人家不像今天,一碗肉一顿吃光,必须是省着吃,待客吃,吃几顿了,那年月人们缺乏油头,所以特别偏爱肥膘甚厚的五花肉,而经过华士人加工过的,就成为走油肉了,金黄起皱的肉皮、看似油亮,食之不腻,入口即化的大肉,在那个缺乏肉食的日子里,过年的一块如此大肉刹念刹馋劲,真是过瘾的好事。更有好处的是,走油肉经过加工,是少有的可以存放时间较长的菜肴,小时候过年家里的菜橱里,上两层都是外婆堆码放着的倒置在碗中的走油肉,一旦有客上门,端出来在蒸锅上一蒸,一碗倒置的走油肉重新翻过来合在另一大碗里,于是原本看上去是黑黑的菜干,白白的脂油,已经是一碗铮光油亮的红烧肉了,且味道不改,色泽鲜亮,煞是好看好吃。


华士的浓油赤酱可以归功于华士酱油,但清掺青鱼块则是典型的素雅清淡的华士菜肴了,父亲最喜欢做这菜,选一段青鱼尾巴或者青鱼段,粗盐抹身腌一个晚上,洗净切块,倒入开水锅里,放几块生姜,切几段香葱,倒一点华士黄酒,高兴放几片黑木耳,待水再开,撇去浮沫,倒入山海大碗里,上面滴几滴麻油,切几丝碧绿嫩白的蒜丝,一碗原汁原味的江南水墨画般的青鱼汤就算完成了,只要看看家人们啧啧称道的表情就可以知道它的受欢迎程度了。

我吃过孃孃烧的糖醋芥菜,舅妈蒸的肉糕炖蛋,婶娘笃的鲜香无比的老母鸡汤,当然,更不能忘记我的父亲那数也数不清的黄家菜和小吃了,这些来自华士的菜肴和许许多多来自江阴其他地方的菜品,构成了独特的我称之为江阴“澄菜”的庞大菜系,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