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老师》 习作指导 ——用动作描写 “画”人物特点 ![]() 链接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 ![]() ![]() ![]() 本期名师: 郭学萍(长辫子老师) 小学创意写作发起人。江苏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南京市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鼓楼区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培养对象,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诗歌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曾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课题实验研究先进工作者。课题成果《小学创意写作》(1-12册),荣获江苏省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微信公众号“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写作坊”拥有50多万关注者。先后成为《当代教育家》《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封面人物,共出版《诗词中的创意写作课》《长辫子老师漫读必背古诗文130篇》等作品60余部。 ![]() 跟名师学方法 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漫画’老师”,要求我们想想老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老舍先生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起来。”动作描写就是使人物立起来的好办法之一。今天,我们一起通过“画”动作,把老师“画”出彩吧! 一、巧妙运用“慢镜头”,学会分解动作 你们知道吗?制作动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为了让人物栩栩如生,动画大师往往要把人物的动作细化、分解,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来呈现。拍摄电影时,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少不了人物动作的分解。如电影《棋王》中,导演用特写镜头,将棋王吃白米饭的动作进行分解,特别打动人:棋王先大勺大勺地往嘴里舀白米饭,吃得津津有味,仿佛在吃山珍海味。吃完,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探寻嘴边的饭粒,并抹进嘴里,又把落在衣服上的饭粒一按,无比珍惜地拈进嘴里。接着,他用空饭盒接了水,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又小口小口地呷水。最后,他仔细地把空饭盒转了一圈,检查有没有“漏网之饭”。导演把棋王“吃白米饭”这个大动作分解成“舀白米饭|—探寻饭粒—接水喝—检查空饭盒”这些连贯的小动作,把棋王对“吃”的虔诚与对食物的珍视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把自己当作动画大师,当作导演,巧妙地运用“慢镜头”,将一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去刻画人物。请看例子: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眼睛一瞟,伸出右手,轻松地拿起杯子,又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嘟起嘴,试探水烫不烫。接下来,李老师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伴着如牛饮水般的“咕嘟咕嘟”声,他的喉结上下不停地抖动。眨眼的工夫,一杯水就见底了。李老师却吧唧着嘴,一副还没解渴的样子。 作者把李老师喝水这个大动作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水温—大口猛喝—吧唧着嘴”这些连贯的小动作,把李老师大口喝水的样子生动呈现。 二、准确运用动词,描写连贯动作 描写连贯动作时,我们还需准确用词,即所用动词要体现人物特点,符合生活实际,因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人物行动的特点是不同的。请看例子: “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元’'角’'分’。”说完,王老师轻轻翻开数学课本,小心翼翼地揭起一张黄色的1分纸币的两个角,又捏着它们,神采飞扬地把纸币提起,摆动着双臂展示。“王老师,这是1分纸币,现在已经不发行了!”调皮鬼小李得意扬扬。王老师微笑地对小李点点头,说:“这张纸币正面印有汽车,背面印有……”“王老师,1分纸币已经没用了,不用讲了!”小李打断王老师的话。“背面印着国徽!”王老师陡然拔高音量,扶了扶眼镜,扫视整个教室,“尽管它的面额只是1分,但是我们要明白每分钱都来之不易的道理,更何况它上面印有国徽,我们应当尊重它!”王老师抖着手,高高地举起那张泛白的1分纸币,眼里闪着光…… ◆《泛白的1分纸币》 广西南宁市沛鸿小学 谢锡劢 (指导老师 黎春) 加下划线的动词运用得当,体现了王老师对学生的严厉与期待,也写出了王老师对这张纸币的爱惜与尊重。 三、适当添加修饰词,写活人物动作 我们还要学会给动词加上适当的修饰词,以具体的描写来替代空泛苍白的概括性文字。魏巍在《我的老师》中有这样一段动作描写: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加下划线的修饰词让我们感受到,“她”即使生气,也并不是真的想打学生,只是做一个要打的动作,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她”的爱与严。只短短数语,一个热爱学生、纯真善良的老师的形象就跃然纸上。在动词前后加上适当的修饰词,能让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更细腻地表达出来,让人物形象更具活力,让人物的个性与思想更突出。 总之,写人的文章,要有形有神,而动作描写就是让人物形神兼备的好方法之一!请你选一位老师,用动作描写“画”出他的特点吧! 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 看范文·启思路 ![]()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本期内容来源于 《创新作文》(5、6年级) 2023年8月刊 “21天”阅读活动 你学会了吗?快“漫画”一下你的老师,并将作品发送给我们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