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二十九:曲阜孔府——天下第一家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孔府大门

孔府跟孔庙仅一墙之隔,82日上午11点多,我们从孔庙毓粹门出来,走不远就到了孔府。

从前,孔府里居住着孔子的后裔,是孔子家族的住宅。但这个住宅历史之悠久,族群之庞大,地位之高,权力之大,并且由一个家族的住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集官衙、宅院、家庙于一体,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绝无仅有。把孔府称为“天下第一家”,当之无愧。

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孔子的住宅被辟为寿堂,存放孔子用过的遗物。这样一来,孔子的后人就不能在故宅里居住了,便在庙后重建住宅,负责管理寿堂事物。到了宋代,仁宗皇帝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这一封号子孙相继,整整承袭了32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800多年。宋代开始扩建孔子后裔住宅,称“袭封宅”,又称“衍圣公府”。明代在袭封宅基础上大兴土木,规模不断扩大,高峰时期要比现在的面积大许多。现在我们看到的孔府,就保留了明代的基本格局,现有面积为13万平方米。

孔府二门

下面我们就走进孔府,去领略“天下第一家”的风采。

孔府有八进院落,分东、西、中三路,其核心部分为中路,从大门至后五间,共有八进院落。而中路又泾渭分明地分成两部分:三堂以前为官衙部分,内宅门以后为宅院部分。

孔府大门并不高大,却庄严肃穆。大门东西两侧呈八字形撇山影壁,衬出孔府的深邃与开阔。门上方“圣府”两个金色大字,出自明嘉靖年间阁老严嵩之手。严嵩虽为奸臣,却写得一手好字。因严嵩的孙女嫁给衍圣公孔尚贤为妻,两家成了姻亲关系,所以严嵩就成了孔家的坐上客。在当时的曲阜,有许多严嵩的手迹,后严嵩因行贿受贿被贬,他的许多字迹被毁。但因孔家对他的字喜爱有加,还是在关键的地方保留了一幅他的字。

垂花门

在走大门之前,还要注意一下门两侧的那副对联,其内容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出自“天下第一才子”纪晓岚之手。有意思的是上联“安富尊荣”的“富”字上面少了一点,下联“文章道德”的“章”字下面的一竖通了上去,寓意“富贵无头”,“文章通天”。是啊,像孔家这样的家庭,富贵怎么会有头呢?而孔家为诗礼传家,自然是文章通天了。

孔府大堂

走进孔府大门,便进入了第一进院落。这个院落东西呈长方形,迎面是孔府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这个院落,是孔府的门卫和传达室,有的专门负责京差事物,有的负责孔府丁户之间的诉讼案与催征差役。在这个院落里,工作人员最多时多达200人以上,由此可见孔府权势的一斑。

走到二门前仰头上望,可见上面高悬着“圣人之门”匾额。这四个字也颇有来历,为明代著名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所书。李东阳与孔家也有姻亲关系,他的女儿嫁给了六十二代衍圣公孔闻绍为妻,为一品夫人。所以在孔府,也留下许多李东阳的遗迹。孔府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扩建,负责人就是李东阳。现在的游客可以自由地进出这座二门,但在古代这座门只有举行重大活动时才开启,平时人们只能走两旁的掖门。

进入二门,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四周不与垣墙连属,孤令令地立在院内,类似遮堂门。门为木质结构,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这在一般的故居是看不到的,它是权力的象征,不到一定级别是没有资格建的。因它起到了把前院和后院隔开的作用,所以名叫“塞门”。门楣因悬挂明世宗亲颁的“恩赐重光”匾额,故又称“重光门”。门的前后各缀有四个倒垂的木雕贴金花蕾,故又称“垂花门”。过去重光门平时是不开的,每逢孔府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和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才鸣礼炮开启,故又称“仪门”。现在则更是不用开了,因它独立院中,游客从两面绕过去就行了。

转过重光门,就看见孔府大堂了。大堂是孔府的核心区域,是孔府官衙中最重要的办公场所,是衍圣公辖区事物的决策中心,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方。因衍圣公官衔为正一品,同时兼任曲阜县令,所以大堂内的陈设是典型的官衙。正中有一暖阁,摆放着一把太师椅,前为办公桌,这就是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地方。两旁陈列着衍圣公出行的仪仗。而那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权的红底金字官衔牌,如“袭封衍圣公”、“赏戴双眼花翎”、“诰授光禄寺大夫”、“紫禁城骑马”等,则又是一般正一品官所能享受不到的。在这看似普通的大堂内,曾经留下了一些帝王的足迹,至于所接待过的达官贵人更是不计其数。在大堂前重光门两侧,有东西厅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的六厅,分别叫管勾厅、典籍厅、知印厅、百户厅、司乐厅、掌书城。我们仿佛感受到,这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朝廷。

慈禧所书“寿”字

有些官员在大堂办完公务之后,主人要奉茶,而奉茶则另有地方,即后厅,也叫二堂。除了奉茶,这里还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在二堂内的墙上有一大大的“寿”字,那是慈禧太后为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之母彭氏所书。二堂两头的梢间,东为启事厅,西为伴官厅。

在大堂与二堂之间,有一穿廊相连,使两座厅堂形成了一个“工”字。穿廊内的光线有些暗,但仍可以看到摆在两侧的长条木板凳。这两条板凳可是鼎鼎有名,据说“坐冷板凳”一词,就由此而来。据传明代权臣严嵩因贪赃枉法将要被治罪时,曾跑到这里,想托衍圣公向皇帝说情。衍圣公因其臭名昭著,未予理睬,严嵩在这个板凳上坐了多时,无奈之下才悻悻离去。所以人们把这两板凳叫“阁老凳”,俗称“冷板凳”。

孔府三堂

二堂后是一个不大的院落,迎面是一玲珑剔透的太湖石,挡住了人们的视线。此石正对着三堂大门,取“开门见山”之意,告诉那些来办事的人,讲话不要兜圈子,要直截了当。三堂也叫退厅,是孔府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堂内迎面有一屏风,上书苏东坡《后赤壁幭》,字体规整,功力不凡。书法出自孔子第六十七代孙袭封衍圣公孔毓圻之手。屏风之上有一“六代含饴”匾额,为乾隆皇帝所书。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皇帝第四次来曲阜祭孔,得知孔毓圻夫人黄氏已81岁,而孔子的七十二孙孔宪培也已出世,从黄氏到孔宪培已是六代同堂。乾隆见此十分高兴,挥笔写下了这4个字。后来曲阜生产了一种饴糖,便取名“六代含饴”。

内宅门

孔府从大堂一直到三堂,是孔府的办公区域,不过从接待官员的级别、处理事务的重要程度,以及建筑面积等均呈降幂排列。三堂之后,虽然还都在中轴线上,但功能却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官衙变成了内宅。

三堂之后,有一不大的红色小门,将孔府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前为官衙区域,后为住宅区域。这虽然是个普通的木门,却戒备森严,外人不得擅自入内。那平时吃水怎么解决呢?原来墙上有个石流,人们把水运到这里,倒进石流,水就流到墙里去了。

内宅门图

走进内宅门,便进入深深的内宅。在内宅门里的一道屏风上,画着一种奇怪的动物,看上去像个麒麟,但不是麒麟,它的名字叫“贪”(犭贪),是一种贪得无厌的动物。你看它的周围全是被其占有的宝物,但它还是不满足,圆瞪的双眼仍喷射着烈烈欲火,对着太阳张着血盆大口,妄图将太阳吞入腹中。结果被太阳活活烧,最后落了个葬身大海的可悲下场。孔府立此壁画,用以告戒府人不要贪赃枉法,警示后代要戒除贪欲。衍圣公出门时都要驻足观看此画,并有人喊“过贪门”。这幅画引来许多人驻足观看,不知里面有没有贪官,他们看了会有何感想。我倒觉得这幅画应该放在各级政府办公门前更合适。

前上房

戒贪图的对面,就是孔府内宅的前上房。在孔府大堂、二堂、三堂来往的,都是官府中的人,此外还有一些亲朋故旧,近支族人在哪里接待呢?一般都安排在前上房,这里也是举行家宴和婚丧嫁娶仪式的主要场所。室内的陈设充满了文化蕴味,中堂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寿”字,即三堂镶于墙壁上的慈禧的那幅字,拓过之后又挂在了这里。上部挂有“宏开慈宇”的匾额,两侧则是对联。

前堂楼是孔子七十六代孙孔令贻的旧居,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王公贵族的起居室。穿过前上房,过一道低矮的小门,便进入了前堂楼院。正楼72层,两侧还有东西配楼,亦为两层。走进这个院落,狭小的院子里长着各种树木,显得十分拥挤。现在的前堂楼,基本上按当年的格局布置,东间是孔令贻与夫人陶氏的卧室,西侧第一间为孔令贻与夫人王氏的卧室,西套间是孔令贻的二夫人丰氏的卧室,这里还有他两个女儿的卧室。

前堂楼

最后一任衍圣公、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于1920年正月,出生在西侧第一间里,他出生的时候,其父已于两个月前去世。同年四月,孔德成袭封衍圣公,1935年,蒋介石将衍圣公爵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于1936年底结婚,新房就设在后堂楼,形制与前堂楼相同。1948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孔德成也于同年12月去了台湾,从此再也没有回大陆。但后堂楼还保留着孔德成成婚时的样子。

后堂楼

后堂楼之后还有5间正房,叫后五间,旧称枣槐轩,原是衍圣公读书的处所,清末成为女佣的住宅。孔府的八个院落以及中轴线至此结束,再往后就是后花园了。

后堂楼内景

后花园是孔府人员休闲游玩的场所,整个格局由明代大文豪李东阳设计。园内的一些亭台楼阁散落在绿树丛中,漫步园中,让人赏心悦目。这个后花园我来过多次,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铁山园,是孔子七十二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庆镕从别处移来的铁矿石,他因此以“铁山园主人”自居。这里我来过多次,一直也没有见到所说的“铁山”,这次到曲阜参加祭孔大典时,我们在后花园看演出期间,我问导游颜芳铁山在什么地方,她说我领你去。她领我来到园子的西北角,看到了那几块铁矿石,就像几块铁疙瘩。

后花园

在孔府还有东路和西路。西路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三进院落;东路有念典堂、九如堂、宸翰阁、报本堂、一贯堂等建筑。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一一去看,从后花园出去,看了一眼汉魏碑刻馆。

铁山

这个碑刻馆建于1996年,把散落在曲阜各地的珍贵碑刻集中到这里展出。这里应该是书法家们的最爱,因为许多著名的碑刻,如《乙瑛碑》《孔谦碑》《礼器碑》《孔宙碑》《史晨碑》《孔彪碑》《张猛龙碑》等,就都存放在这里。

                2013523日第一稿

                2014520日第二稿

                2014年6月16日第三稿

梅吉庆简介:

 著名传统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在研究孔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自2012年以来,曾先后三次重走孔子路。出版有旅行记《跟着孔子去旅行》(上下册),摄影集《孔子周游地域影像志》两部力作。

项目简介:

 读者在作者的带领下,走回了历史,走进了孔子的生活,就好像一个活生生的孔子站在你面前。人们会清晰的看到孔子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圣人呢,成长为受人尊敬的“至圣先师”以及“万世师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