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33:叶邑镇叶公陵园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在我看来,孔子的行迹以曲阜为最多,其次是卫都帝丘,再其次就是叶县,所以我们来到叶县,要找一位熟悉叶县历史的人给我们好好讲讲。95日早饭后,我们把车开进叶县旅游局院里,一看文化局、文物局也在这个院里,说明我们找对了,这家说不清楚还可以上那家。到办公室一问才知道,他们是一套班子三个牌子。在办公室,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他打电话给我们找专家,那边传来话说,熟悉情况的人下乡去了,恐怕短时间内回不来。小王给我们写了一个条,让我们到县政府炎黄文化研究会找李元芝。我们拿着条,到县政府找到了李元芝。李元芝个头不高,身体瘦削,但眉宇间透露着睿智。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详细讲述了孔子在叶县的行踪。他讲的内容,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但他讲的很快,也记不住多少。我便向他提出了一个过分的要求,能否给我们带路。他稍犹豫了一下说,我给你们设计一个路线,咱们先去叶邑镇去看叶公陵园。说着就跟我们一起下了楼,坐上我们的车,向叶邑镇开去。

与李元芝局长在叶县政府门前留影

叶公陵园在叶邑镇旧县村西北1.5公里处,周边都是农田。叶公陵园大门是一个43间歇山式建筑,左右两侧蹲着两个威武雄壮的狮子,紫红色的围墙向两侧延伸,显得富丽堂皇。门上的乳钉为七横七纵,是诸侯级待遇。旁边立着块牌子,上面写着“叶公陵园”。按理,叶公不过是个楚国的地方官,既没资格称公,也没有资格称陵。但楚国的情况比较特殊。春秋时期,只有周天子才可称王,其他诸侯称公。最不听话的就是楚国,他觉得,你可以称王,我为什么不可以称王,所以楚国也像周天子一样称王。既然国君称王,那么地方的领导人也就自然称公了,因此叶公也就享受了公的待遇。

进到院内,有一个水池,池内无水,长满了野草。池上有桥,直通前面的论政殿。池边立有一碑,碑上用篆字书写着“潜龙潭”3字,池壁上还龙头入水口,不知是否与“叶公好龙”的故事有关。

从桥上走过去,就到了论政殿,该殿亦为四柱三间歇山式建筑。“论政殿”3字集自王羲之的书法。殿两侧的墙上有两幅壁画,一为《叶公平乱》一为《叶公治邑》。再往两侧延伸,是一通又一通的德政碑。本来《论语》里写的是“叶公问政”,这里却写成了“论政”,一字之改,地位就发生了重大变化,问政是请教,而论政则是处在平等地位上进行讨论。

殿内神龛里是叶公与孔子的坐像,叶公正面,孔子侧面,上面是“近悦远来”4个篆字。两侧书有对联一副:“怀始祖靖乱安邦问政谦恭真国士;看后昆思源报本育材挺拔壮宗祧。”这倒也反映了孔子当时的处境,因为孔子是到叶公这里来找工作的嘛。应该说孔子的到来,叶公是很重视的,所以孔子一到,他赶紧跑来问政。《论语·子路》载:“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意思是说,要让身边的人高兴,让远处的人来投奔你。叶公本想孔子能给他提出具体治叶的办法,却说了这样有些抽象的6个字,我想叶公听了一定很茫然。《墨子·耕柱》对叶公问政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曰:'善为政者若之何?’仲尼对曰:'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子墨子闻之曰:'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叶公子高岂不知善为政者之远者近也,而旧者新是哉?问所以为之若之何也。不以人之所不智告人,以所智告之,故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

(译文:叶公子高向孔子请教施政的问题说:“善于施政的人该怎样做呢?”孔子回答道:“善于施政的人,对于处在远方的人要亲近他们,对于故旧要如同新交一样不厌弃他们。”墨子听到了之后说:“叶公子高没能得到需要的解答,孔子也不能正确地回答。叶公子高难道会不知道,善于施政的人,对于处在远方的要亲近他们,对于故旧要如同新交一样不厌弃他们吗?他是问怎么样去做。不以人家所不懂的告诉人家,而以人家已经知道了的去告诉人家,所以说叶公子高没能得到需要的解答,孔子也没有正确地回答。

我认为墨子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正是因为叶公听了孔子的话不得要领,所以才没有马上表态安排孔子工作,他还想对孔子做进一步的了解。有一次子路单独去见叶公,叶公想通过子路再对孔子作深入了解,所以他问子路孔子是怎样一个人,子路一时无法回答他的问题,回来后他把这件事向孔子作了汇报,孔子埋怨他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显然孔子对子路很不满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叶公能不能给安排工作的问题。

孔子与叶公之间意见的严重分歧,是关于“其父攘羊”一事。《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本来叶公兴致勃勃地跑跟孔子说,他们这里有一个正直的人,父亲偷了羊,儿子告发了他。可孔子却当头给泼了一瓢冷水,说我们那里所说的正直跟你说的根本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这里面了。我想当时的局面一定很尴尬,让叶公下不来台。因此孔子求职无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论政殿后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的对面是祾恩殿,面阔5间,斗拱飞檐,气势不凡。裬恩殿亦称享殿,是谒陵时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殿内供奉着叶公金身坐像,像前有香炉和供案。从殿内的陈设来看,说明叶公的后裔有钱的很多。像的两侧有一副长联:“功盖南楚存社稷史家咸称良佐选贤任能盟三夷辞显贵斯立遗训警来世;威震北疆掩方城国民视若父母悦近来远和四封迎高士犹筑水利泽后人。”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发现此联竟出自李元芝之手。

祾恩殿

供奉在祾恩殿里那尊金碧辉煌的叶公坐像,其实他不姓叶,而是姓沈,名诸梁,字子高。因其任叶邑的地方官,因此被称为叶公。阴差阳错,沈诸梁竟然成了叶姓始祖。此地原来并不是楚国的地盘,叶县南边有一座方城山,山南是楚国,山北是中原诸国。楚国为了向北发展,才翻过方城山,经营了这座“方外之城”,委任沈诸梁为叶邑尹。因叶邑对于楚国十分重要,所以沈诸梁与一般的地方官不同,他的地位要高一些,相当于一位准诸侯,因此他要称公,他的墓要称陵,他的享殿要称祾恩殿。

沈诸梁在当时可是个风云人物。他宰叶期间,修水利,劝农桑,造福一方。所修东、西二陂水利工程,是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他还曾平定白公胜之乱,重整朝纲,被楚惠王任命为令尹和司马,军政大权集于一身,这在楚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正在他的权势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急流勇退,把司马一职让给公孙宽,把令尹一职让给公孙宁,回到叶地,安度晚年。无论政治、军事才能,以及人品,沈诸梁都无可挑剔,至今叶县人提起沈诸梁,其崇敬之情仍能让人感受出来。

沈诸梁热爱叶这片热土,晚年告老,回到叶邑,要求把自己安葬在叶这块土地上。去世之前,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后人:“毋以小谋败大作, 毋以嬖御人疾庄后,毋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礼记·缁衣》)(译文:不要用小臣的谋略败坏大的作为,不要听信爱妾之言而诋毁庄重的嫡夫人,不要听信宠爱之人的话而诋毁善良正直的士人、大夫、卿士。)短短的几句话,就把他治国、治家、治身的理念表达得清清楚楚,并且这是孔子引述叶公的话。

沈诸梁死后,遵照他的遗愿,将其安葬在了叶邑西北1.5公里的地方。《后汉书·郡国志四》记载说:“《皇览》曰:'县西北去城三里叶公诸梁冢,近县祠之,曰叶君丘。’”其具体位置就在祾恩殿的后面。转过祾恩殿,叶公陵便出现在了眼前,陵为圆形,基础为砖所砌,陵上及周围翠柏森森。正面立有一碑,上书“叶姓始祖叶公沈讳诸梁之墓”。陵3米,方圆40米,占地12亩,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围墙往北不远,就是缓缓东去的灃水。这里是叶公沈诸梁长眠的地方,同时也埋葬着家喻户晓的“叶公好龙”故事。

叶公陵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叶公应该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叶公好龙”的故事从大人到小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故事一开头说“叶公之高”,都知道他“钩以写龙,凿以写龙,房室雕文以写龙”。他的举动感动了真龙,来到了他的住处室,“窥头于牗,拖尾于堂”。可当叶公见到真龙后,“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说明这位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塑造了一位虚伪、华而不实的滑稽可笑的人物。说陌生,是说人们对他生平事迹十分的隔膜。现实中的叶公,并不像“叶公好龙”所描写的那样滑稽可笑,而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爱民如子的杰出人物。那么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叶公好龙”这样的故事呢?叶县人对此有自己的理解。

我跟李元芝谈起“叶公好龙”的故事,李元芝说,那是因为叶公没有给孔子安排工作,他的弟子子张就编了这个故事来讽刺叶公。故事见于汉刘向《新序·杂事》。孔子弟子子张去见鲁哀公,等了7天鲁哀公也没接见他,子张便托仆人给鲁哀公带个话就走了。他所带的话就是“叶公好龙”的故事,用以说明鲁哀公“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李元芝认为,故事中的真龙、假龙都有所指,真龙指的是孔子,像孔子这样具有真才实学、且有志于推行仁政的人,你却不用,说明你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假龙。假龙是孔子在叶遇到的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承蜩、老莱子等人。在叶能有这么多隐士,不是偶然的,李元芝认为,都是礼贤下士的叶公请来的。这些人虽然都学识渊博,但无助于社会,所以是假龙。听了李元芝的话,让我对“叶公好龙”这个故事有了新认识。

从叶公陵园返回叶邑镇的路上,看到路边有条很瘦的水渠,李元芝让停下车,来到水渠边,他指着水渠说,这就是叶邑古城的护城河。再往前走,他指着一条稍宽一点的水渠说,这也是护城河,是宋代所开。在一条河边,看到有隆起的夯土堆,李元芝说,这就是当时的叶邑城墙,现存城墙周长9000多米。东边那条河叫烧车河。相传刘秀与王莽在昆阳展开了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将王莽战败,俘获了大量战国,无法运走,便在河边一把火烧掉,把河水都烧热了,因此取名为烧车河。

烧车河

说着话,我们来到了叶邑镇政府,镇政府的周红叶在等着我们,饭菜都已经准备好了。酒桌上,李元芝给讲了许多河南饮酒的习俗,按照他们的习俗,我喝了不少酒。他讲的习俗很具有文化价值,可惜没有记住,等下次再见到他时再讨教。

吃完午饭,李元芝又领着我们踏上征程,前往叶县最南边的乡保安,去登方城山。

            2014215日第一稿

            201465日第二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