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出了以前写的一首小诗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翻出了以前写的一首小诗

                              梅庆吉

因疫情回到哈尔滨,闲来无事,翻翻抽屉,看看都有些啥陈年旧账。在一张很小的纸片上,发现了以前写的一首小诗。纸片很小,右下角已经被撕掉,但诗还是完整的:

忆昔牛衣日,至今不堪言。

苦立弃繻志,书海航远帆。

看到这首诗,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读书时读到一则历史故事,心有所感,顺手写下了这四句诗,又顺手扔在抽屉里,再也没有理它。也记不得是什么时候写的了。

在这首诗里,至少有两个词需要进行解释,一个是“牛衣”。通过“牛衣”这个词,我们认识了西汉时期一个名叫王章的人。王章的家境十分贫寒,年轻时带着妻子进京求学,节衣缩食,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可是漏船偏遇顶头风,王章又得了一场大病,晚上睡觉连被子都没有,只好把牛衣盖在身上。可牛衣根本不能御寒,冻得他瑟瑟发抖,以为要死了,就哭着对妻子说:“估计我活不了几天了,咱俩就这样告别吧。”没想到他的妻子倒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听了他的话十分生气,斥责他说:“你睁开眼睛看一看,京师朝廷中那些显贵们,他们的学问哪一个及得上你。得了场病,就要死要活,委靡不振,不思进取,还哭了起来,多没出息呀!”听了妻子的话,王章深感惭愧,病愈后更加发奋读书,终有所成,得到了朝廷的重用。《汉书》有传,他卧牛衣的典故,就出在他的本传上:“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怒呵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卬(同昂),乃反涕泣,何鄙也!'后章仕宦,历位及为京兆尹。

王章所卧的牛衣是个什么东西呢?颜师古注曰:“牛衣,编乱麻为之,即今俗呼龙具者。”宋程大昌《演繁露·牛衣》云:“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原来就是用麻或草编成的蓑衣,盖在牛身上取暖。后来用“牛衣”一词,形容人的家境贫寒。由此演变成了“牛衣对泣牛衣夜哭牛衣当被王章被卧牛衣眠牛衣拥牛衣泣牛衣牛衣泪”等词语。

看到王章的故事,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事,那种困窘的情景别无二致。记得我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就没住过像样的房子,好像没有不漏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有时屋子实在漏的厉害,一家人就在一个不漏雨的地方站着。上学的时候,我好像从来没有交过学费,也没买过教科书,总是跟同桌看一本书,经常遭到人家的白眼。可是作业本和铅笔是不能不买的,每次都是把作业本写到没有一点空间为止,那铅笔头到了实在拿不住为止。那种苦日子,真是不堪回首,所以写下了“至今不堪言”的诗句。

经查发现,王章竟然是宁阳磁窑人,离曲阜很近。等回曲阜之后,找个时间到他的故里去看看。

第三句的“弃”二字,涉及到另一个典故,这跟另一位西汉人物终军有关。终军从小就勤奋读书,口才也十分出众,所写文章更是闻名遐迩。18岁那年,因才华出众,入选为博士,由郡府派到京城长安深造。于是,终军从济南(原来他也是山东人)出发,进入潼关。到了关口,关吏发给他一份用丝织品制成的通行证,名字叫”,上面有字,分为两半,入时撕一半给你,回时与另一半相合之后才可出关。假若丢失了,那这个关恐怕就出不去了。终军便问:拿这个干什么用呢?关吏说:这是出入关的凭证,一定要保管好,千万不能丢了,回来时还要验合。终军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既然来了,就一定要成就一番事业,不想再靠这个作为出关的凭证。说完,丢下繻帛,扬长而去。果然有志者事竟成,终军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先任谒者给事中,又升为谏议大夫。汉武帝派他出使郡国,东行出关。一到潼关,关吏一眼就认出了这就是上次弃繻而去那个书生。这时的终军,身上有皇帝的指示,大队人马随行,哪里还用得着那个繻做的通行证呢。此事载于《汉书·终军传》:“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后来人们用“弃繻”或“终军弃繻一词,来比喻少年立有远大志向的典故。唐太宗李世民在《入潼关》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没有明确立什么志向,只不过是不甘寂寞,一直努力前行着,没有虚度年华而已。盘点一下,也还有点小成绩,就算可以了吧。

2020年3月2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