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文化在微山之十四:微山最古老的文庙——部城文庙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微山最古老的文庙——部城文庙

                                                  梅庆吉

明朝以前,微山县所在地夏镇还是个小村子,为了管理运河漕运,明隆庆三年(1569)、万历十五年(1587),工部分司署和户部分司署相继迁入这里,并建起了一座城池,取名为“部城”,才开始繁荣起来,夏村也因之升格为夏镇。千帆竞渡、店铺林立、灯红酒绿、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随着人口的增多,文化事业也随之兴盛起来,学校、书院、义学纷纷建立。最值得一提的是寺庙,在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竟然建了72座庙,文庙就是其中的一座。

文庙的前身为义学,明隆庆初年,由沛县主事钱锡汝所建。民国七年《续修沛县志》卷七载:“夏镇义学:共有三:一在两河书院东偏。明隆庆初主事钱锡汝建,中屋三楹,祀先圣神位,为朔望蒙师率弟子行礼处。有义田若干亩。即今之文庙也。”其实钱锡汝的义学并未完工,而是经由赐进士出身、承直郎、工部都水清吏司提举、夏镇等闸河主事陆檄完成的。陆檄于万历三年(1575)作《夏镇义学记》,写道:“余初抵夏镇,覩司之东北有堂三楹而未就,问所以,则朗峰钱公为义学计也。”随后又写道:“余乃尊其规画,督诸役首成之。葺修堂宇,缭以周垣,立大门,书'义学’匾其上。后起堂三楹,东西旁舍具。”义学之建,对开化民智,直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是有忠信志道者出,出接邹鲁之风,庶几于章甫、逢掖之裔……”同时安排了专门负责人员:“义官李学专董之,而沛县主簿李维高、滕县主簿毛鸾羽,皆相共事者也。”后来工部和户部两分司署陆续迁入夏镇,因距离沛县县城遥远,初一十五,官员们就在义学祭拜先师孔子。不久,便撤掉“义学”,换上了“先师庙”匾。

部城文庙的位置

文庙建起后,历代多有维修扩建。据民国《续修沛县志》卷五载:“清顺治十六年秋,工部郎中顾大申又重建,延师集士,课诵其中。十八年,朱文燧重修。康熙元年,主事李禧熊拓庙基,增建鼎新,规制宏敞。雍正四年,夏阳司翁琰重修……乾隆十六年修葺者为叶兆龄、陈九叙等。嘉庆九年,修葺者为叶凤苞、张松等。道光十年,修葺者为韩光烈、赵培元等。二十六年,修葺者为程善长、叶崇嵀等。同治十一年,修葺者为叶崇眉、赵一琴等。光结二十七年,修葺者为张开均、程学濂、杨俊卿等。三十二年,修葺者为杨俊仪、张洪源等。”

我们站的位置,就是当年文庙大成殿

文庙坐北朝南,只有一进院落,南北长约65米,东西宽约40米。外有围墙,南有大门,东侧立有长1.2米、宽0.5米,厚0.2的石碑,上书“文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文庙只有一进院落,进门后正面就是大殿,面阔三间,进深9米,像龛内供奉着孔子塑像。前有东西两庑,各五间。院内还有石制日晷一个。每年举行春秋两季祭祀。部城文庙,成为微山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庙。

部城东村保留的部城北门匾“拱极门”

文庙还有学田13顷,一度被豪强所占,后来又从其他地方拨得一些田亩,供庙学所用。此事载于民国七年《续修沛县志》:“夏镇圣庙,旧有学田十三顷亩,散在湖滨,多为豪强所占,莫可究诘。然无专董经营,仍无条贯,嗣被湖田局收没。光绪十三年,经生员陈翊卿等呈请拨复。旋蒙徐州道段饬,就湖田高阜处酌拨六顷,计砦子村三顷,刘昌庄三顷,植石立界,并谕董经管,改名祭田,岁收租款,藉充祭需。又:农民朱延琐,光绪二十五年施助文庙祭田十四亩,地在马家寨。”

遗憾的是,在“破四旧”风暴的强烈冲击下,文庙连同其他70多座庙宇绝大多数被摧毁,所剩无几。在部城东村赵修岭的指认下,发现当年文庙大殿的位置,现在变成了一条街,名字叫部城中心,部城东村文明会堂就在这条街上。部城北城门石匾“拱极门”就存放在这里。站在大殿的位置,我用经纬度定了下位:东经117°6´37.49ʺ北纬34°48´26.43ʺ。向南不远,有一条小街与之垂直,没有名字,当地人叫他“老二部”,那个地方就文庙的大门,下马碑在门的东侧。其经纬度为:东经117°6´49.98ʺ,北纬34°48´0.55ʺ

在文庙西侧不远处,曾有镇山书院,由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副都御史朱衡于明隆庆四年(1570)所建。朱衡字镇山,到夏镇负责开凿漕运新渠,并家于此。他十分重视教育,于自己的住宅前建书院,以自己的字命名为镇山书院。清时重建,易名两河书院。文庙、书院毗邻而居,这一带成为微山历史上的人文荟萃之地。

清风潭

现在的微山人,已经很少有人记得历史上还曾这样一座文庙,因为它已经被破坏得无影无踪。不知在今天,在国家大力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潮下,能否在微山重建一座文庙,以寄托人们对孔老夫子的崇敬与祭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