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湖北宜城夫子垭立碑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在湖北宜城夫子垭立碑

                           梅庆吉

    按语:2016年11月3日,我们到达宜城,在朋友帮助下,在清同治《宜城县志》里查到了关于胡耳村夫子垭的记载,第二天,我便带着相关的复印件,来到了胡耳村,见到了全国劳动模范、胡耳村书记顾新芝。当我把旧志的记载给她看时,她十分激动,说:没想到孔子还到我们村来过。我当即建议,可否在夫子垭山口立一通碑,她十分赞成。事后我们就碑的样式进行了讨论,然后我撰写了碑文,请孔子文化学院院长题写了碑名。转过一年的2017年清明前两天,碑在夫子垭山口立了起来,顾书记第一时间把照片传了过来,我们在网上举行了云祝贺。因碑文篇幅较短,不能反映全面,后来我又写了篇《夫子垭考》一文。两文一并附在下面。

                  夫子垭考

    夫子垭,为黄山和唐家大山之间的山口,位于湖北省宜城市雷河镇胡耳村。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曾途经此处而得名。此事在清同治《宜城县志》中记载了两次:一次在《山川》卷:“夫子垭:在县西南四十里,两峰高耸,中垭庳下,路达平原,中为胡耳冲,为县南诸山出口。相传夫子游此,故名。”一次在《古迹》卷:“夫子垭:县西南四十里,覆船山南。相传孔子曾游此,故名。或即陈蔡既阨、书社不封时欤?(府志)按:楚昭王兴师迎孔子至楚,而楚都在鄢,则夫子辙迹之至鄢,审矣。(旧志)”

胡耳村村委会 

    据《古迹》所载分析,孔子途经此处,可能发生在“陈蔡既阨、书社不封时”。其中“陈蔡既阨”,指的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蔡之间被陈蔡大夫包围一事,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他们被围后一连七天没有吃上饭,弟子们都饿得站不起来了,而孔子仍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讲诵弦歌不衰”。后来子贡到楚昭王驻扎的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求救,才摆脱了包围。此事史称“厄于陈蔡”。

夫子垭 

    楚昭王派兵将孔子一行解救出来之后,想把孔子留在楚国,并打算将书社之地七百里封给孔子,因遭到令尹子西的反对而作罢。此事亦载《史记·孔子世家》:“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这就是县志里所说的“书社不封”。

     县志里又说:“楚昭王兴师迎孔子至楚,而楚都在鄢,则夫子辙迹之至鄢,审矣。”意思是说,楚昭王曾迎接孔子到当时的楚国都城鄢。鄢,指的是宜城,今有楚皇城遗址。因鄢国曾迁都于此,故称鄢。后楚昭王将都城由郢迁于此,称“鄢郢”。

县志此说有误。当时楚昭王派兵解救孔子,并想封书社之地给孔子,因遭到令尹之西的反对而没有实现,不久,楚昭王又病死于城父军中。所以说“楚昭王兴师迎孔子至楚”不确。但“夫子辙迹之至鄢,审矣”这句话是对的。昭王死后,孔子入叶见叶公沈诸梁,有过几次接触,终因话不投机而没有合作成功,孔子准备西行入秦,在河南西峡遭到楚人的阻拦,入秦不成,孔子计划南下鄢郢,想见楚惠王。楚昭王去世后,楚惠王继位,都城仍在宜城。孔子确曾到过宜城,但见的是楚惠王而不是楚昭王。

《庄子·徐无鬼》载曰:“仲尼之楚,楚王觞之。孙叔敖执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市南宜僚”,他就是楚惠王时期人,由此可证,文中的楚王就是楚惠王,说明孔子跟楚惠王是见过面的。会谈的结果无载,想必并不乐观,所以孔子离开鄢郢,准备东去吴国。这一年约为周敬王30年的年末,公元前490年,孔子63岁。

焦枝铁路从山口通过 

    孔子离开鄢郢,先是南下,在蒙山(今荆门象山)邂逅老莱子。此事见于《庄子·外物》:“老莱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其谁氏之子。’老莱子曰:'是丘也,召而来。’仲尼至。”说明他们是意外相遇,又说明他们曾多次见过面。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司马迁就曾把老莱子列为孔子的老师。今在象山上,有老莱子山庄,即老莱子隐居处,应该是孔子见老莱子的地方。正是这次的蒙山之行,孔子途经胡耳村这道山口,留下了“夫子垭”这个名称。

孔子由蒙山东行,到达京山,走到一条河边,不小心将车翻入水中,又在不远处的土台上晒书,还曾在一座山上下棋,因而留下了孔子翻车潭、孔子晒书台、棋盘山等名称。又东行到达云梦,楚国名相令尹子文就埋葬在这里。《论语·公冶长》有载:“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这段对话,就很可能发生在子文墓前。他们又东行到达新洲,发生了“子路问津”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洲长江边上有个地名叫“孔埠”,因孔子在此上船而得名。孔子很可能由此上船,沿长江东下,到达吴国。

附录:

               夫子埡碑記

夫子埡,為黃山、唐家大山間之山口,位於湖北省宜城市雷河鎮胡耳村。相傳孔子周遊列國經此而得名。清同治《宜城縣誌·山川》:“夫子埡:在縣西南四十裏,兩峰高聳,中埡庳下,路達平原,中為胡耳沖,為縣南諸山出口。相傳夫子遊此,故名。”又該縣志《古跡》:“夫子埡:縣西南四十裏,覆船山南。相傳孔子曾遊此,故名。或即陳蔡既阨、書社不封時歟?(府志)按:楚昭王興師迎孔子至楚,而楚都在鄢,則夫子轍跡之至鄢,審矣。(舊志)”考:當為孔子去鄢郢(今宜城楚皇城)南下蒙山(今荊門象山),邂逅老萊子,途經於此。

曲阜孔子文化學院教授梅慶吉撰文

○一七年月十二日書於曲阜

“夫子垭”三字颜廷淦先生题 

我撰写的碑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